天天看点

越南崛起威胁中国?97年前泰国更猛,为何最终死于东南亚魔咒

作者:两抖云

越南最近不是一般的火,国内掀起了一阵“恐越风”,原因很简单,越南一季度的进出口总额和GDP增速都非常亮眼,比咱们高,出口额是深圳的两倍,而且国内的产业链在向越南转移,越南的订单爆炸,以至于很多媒体表示越南正在强势崛起,未来很有可能会取代中国,成为第二个世界工厂,抢走咱们的生意,国内很多人吓得不轻,非常焦虑。越南最近不是一般的火,国内掀起了一阵“恐越风”,原因很简单,越南一季度的进出口总额和GDP增速都非常亮眼,比咱们高,出口额是深圳的两倍,而且国内的产业链在向越南转移,越南的订单爆炸,以至于很多媒体表示越南正在强势崛起,未来很有可能会取代中国,成为第二个世界工厂,抢走咱们的生意,把国内很多人吓得不轻,非常焦虑。

越南崛起威胁中国?97年前泰国更猛,为何最终死于东南亚魔咒

于是很多人迫切得想知道,越南凭什么发展这么快,未来到底能走到哪一步,其实这个事很简单,甚至都不用讲大道理,因为有现成的案例,那就是泰国,泰国在97年之前的发展速度,超出越南至少两个身位,越南这几年的崛起之路,几乎就是照着泰国的剧本又演了一遍。那这期视频我就通过泰国的例子,分析一下越南为何突然“崛起”,也让大家对中国今天的发展成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正正网上的风气。

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泰国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泰国人也想大力发展工业,但因为军方一直篡权捣乱,导致国内局势非常动荡,所以制造业发展缓慢,一直到70年代,泰国主要的出口产品还是农产品和矿产,但随着国内局势开始缓和,经济开始提速,但时好时坏。

不过进入80年代以后,东边突然飞过来一块大饭团,糊了泰国一脸,一下子让泰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搓这个饭团子的,就是日本。

此时的日本,经过战后40年的高速发展,国力已经达到了巅峰,在汽车、半导体、机械、家电,化工等领域,对美国形成了全方位地冲击。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一年比一年大,在1981年甚至达到了美国总逆差的60%,导致美国财政赤字暴增,大量美国工人失业。

于是日本就成了美国的心腹大患,美国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运动,最先倒霉的就是日本汽车,。1982年美国民众开始砸日本车,甚至顺手打死了1名华裔,同样是1982年,美国政府以产业间谍罪为名,逮捕了日立及三菱的高管,硬说他们偷了IBM的技术,。1985年美国又以向苏联出售精密机床为由,给东芝开了光,两名高管被捕,公司又花了1亿日元在美国主流媒体上公开谢罪,一时间父慈子孝,传为一段佳话。

但这些下三滥的手段都是小凉菜,最关键的大餐,就是1985年美国逼迫日本等国家签订的《广场协议》。协议规定,日元必须对美元大幅度升值,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从1985年的250:1飙升到1987年的150:1,这样一来,日本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急剧下降,随后日本进入了“失去的二十年”。

越南崛起威胁中国?97年前泰国更猛,为何最终死于东南亚魔咒

说到这大家就看出来了,当时的日本,就是2018年后的中国,只不过不过日本没有中国这样的勇气和实力和美国硬刚,连货币主权都保不住,只能跪地叫爹。

但在制裁开始后,日本还想搏一搏,于是想了个招,就是在海外找一个离岸制造业基地,在那生产后再出口,于是日本看上了泰国,因此日本从80年代开始,就花重金对泰国进行投资,并不断转移密集型产业链,以规避美国的经济制裁。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首先可以用泰铢结算,以降低日元升值带来的压力。第二个,日本的人工成本太高,泰国工资只有自己的零头,是韩国和台湾的1/4,搬过去能省不少钱。第三,可以规避掉美国对日本产品的进口配额限制,第四,泰国政府为了吸引外资,给了外企相当大的自主权,几乎放任不管。

其实被美国收拾的不仅是日本,为了减小贸易逆差,美国在80年代终止了韩国、香港、台湾省的特惠体系,小日子过好了之后,这三条亚洲小龙的人工成本也变高了,再加上美元贬值,为了保住出口份额,这些地方也开始加大对泰国的投资力度,比如韩国三星就把电子产品的装配线搬到了泰国,韩国台湾的纺织、制鞋业也跟着转移,大量外资开始涌入。1986年,泰国的外资直接投资额是1.2亿美元,到了1990年,直接飙升到18亿美元。

所以30多年前泰国的这次产业链转移,和现在越南的情况基本一致,一方面是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导致相关国家的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寻找劳动力的价格洼地。

于是泰国在80年代中期迎来了空前绝后的繁荣之势。GDP增长率蹭蹭地涨,在1987年一下从子涨到了9.52%,最高时到了13.29%,并一直维持在8%的增速一直到1996年。相比之下,越南从2006年入世以后,最高才7.5%,疫情前几年一直保持在3-4%,比人家泰国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再看出口,从1986年开始,泰国的出口额就一路飙升,从1986年的20.8%,猛涨到1988年的33.9%,进入90年代之后,几乎一直保持在20%-30%的高位,到了94年甚至接近40%。

而越南今年一季度的出口额,同比增长12.9%,和泰国当年比,没法看。

亏着那个时候没有自媒体,否则国内的一些人得哆嗦成什么样?弄不好拖家带口就润过去了。

但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只看数量,还要看质量,具体点说,就是看在产业链大量转移到泰国的情况下,泰国究竟得了多少收益。

要搞清楚这个关键问题,就要看泰国的进出口结构。

以1991年为例,过去作为一个农业国,泰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比重已经超过71%,按出口数量计算,服装和纺织品、自动数据处理机和部件、集成电路、鞋子这四类是最大的出口工业品。

如果看进口,则是石油、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电子产品零部件和纺织原材料,除了石油,其他三项属于用原材料做成的中间产品。

也就是说,外资在泰国建厂,是先进口中间产品,然后利用泰国低廉的人工进行组装和制造,最终将工业制成品出口到国外,比如家电、服装和鞋子,泰国挣的就是组装和制造的钱。

如果从产业链的附加值来看,上游的设计、研发等知识产权部分,和下游的品牌销售、售后等营销环节,是附加值最大的两个部分,就比如苹果手机的设计研发在加州,它的销售和售后都是在苹果公司自己手中,而中间的制造和组装部分就是附加值最低的,三者形成一个完美的曲线,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微笑曲线”。

泰国,就在这个微笑曲线的下嘴唇上。

而越南今年一季度的出口商品中,前五位分别是手机及零件、计算机和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服装、鞋类。进口产品中,主要就是这些出口产品的组装零部件,比如电子集成电路,纺织面料,而且相当大一部分都是进口中国的,中国商品占越南总进口额的32%,越南一半以上的纺织服装原辅料是买中国的,这部分利润,被咱们拿走了。

所以越南和过去的泰国基本一个样,因为缺乏工业基础,泰国和越南无法做到从初级产品到中间产品,再到最终产品,要被其他国家倒一手,挣的都是最辛苦的钱,相当于八九十年代中国在沿海地区搞的“三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

对于后发国家来说,除了以色列,通过承接发达国家转移下来的产业,出卖廉价劳动力来积累原始资本,是一条必经之路,过去的韩国、泰国和中国是这样,现在的越南也是这样,这没什么丢人的。

回过来说泰国,本来形势一片大好,但从1991年开始,外国投资开始减少,这让泰国政府急眼急了眼,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问题就是基建。

随着大量外资的持续涌入,制造业产能的不断扩大,泰国的基建已经不堪重负,。不仅交通开始拥堵,连电力都不足了,要扩大产能,就需要更多的公路铁路、,扩建港口码头,建更多的发电厂,更完善的通信网络,这些基建随便拿出一项,就是真金白银的巨大投入,但泰国挣得那俩钱,无法覆盖这么大的开支,又不能不建,怎么办?

三个办法,一个是玩金融,一个是举债。

为了加快居民储蓄资金流动,同时吸引更多外资,泰国从1989年开始,实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比如利率自由化、放开外汇兑换限制,允许企业和民众买卖外汇、放松对商业银行的管制等等,到了1994年,泰国金融自由化的程度比美国都要高。

这些金融改革,让国际资本如饿虎扑食一般疯狂涌入,同时出现了各种金融衍生品,这样一来,就大大刺激了消费,加速了经济发展。但金融的深化改革也为国际炒家做空泰国提供了空子,最终导致了97年的金融危机。

与此同时,为了同其他国家抢夺外资,泰国开始高举外债,到了1996年,泰国的外债余额已经达到了906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0%,高于外债负债率(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20%的安全线,这个数还不算太离谱,但为了偿还利息,泰国必须保持每年的高出口增长率,否则财政收入一旦下降,就会陷入债务危机。

如今越南也面临着相同的情况。过去这几年,越南也是大规模借钱,2016 年越南的公共债务占 GDP 的比例高达 63.7%,比泰国还高,但越南这些年采取了比较稳健的策略,已经在2020 年底把债务降到了GDP的 55.0%左右。

越南股市也是一片繁荣,胡志明指数5年涨2倍,10年涨4倍,让很多人直呼看不懂。当年泰国更猛,泰国股市(SET)指数从1987年的300点,猛增到1993年的1700点,6年涨了小6倍。

但泰国和越南的经济高速发展,还是建立在出口繁荣之上,因为东南亚国家的体量普遍较小,国内市场有限,所以这两个国家的外贸依存度非常高,如果一直保持这种势头,那就可以接着奏乐接着舞,换句话说,只要人工还便宜,就能一直这么玩。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总有一天会涨价的。经过长达10年的快速发展,到了1996年,泰国家庭平均年收入已经到了1388美元,是咱们的2.4倍,人口红利已经不再,所以从1996年起,大量外资转移到中国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赚取更多的利润。

于是泰国的出口增长率在1996年初减到负值,并引发了强烈的经济震荡,投资客和外资的信心开始崩溃,首先受影响的就是房地产。因为虚假繁荣,泰国房地产供给严重过剩,空置住宅达到了85万套,空置率在20%,经济的基本面已经发生变化,炒房客信心不足,于是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大量房子断供,银行坏账增多。不久股市也开始崩了,泰国SET指数从1996年初的1300多点,狂跌到1997年6月,也就是金融危机爆发前一个月的500多点,国家炒家在1997年动手之前,泰国经济的基本面已经不行了。

与此同时,国际炒家开始以外币资产做抵押,向泰国银行借贷大量泰铢,然后在市场抛售,导致泰铢汇率持续下跌,你不是开放金融与外汇市场吗?我们这么干没毛病吧?但泰铢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为了维持住汇率,泰国政府只能动用外汇储备,回购泰铢进行干预,当200多亿美元的外汇耗尽后,一切都玩球了。于是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当天就下跌了17%,东南亚金融危机彻底爆发,国家炒家们再掉回过头来抄底,泰国一夜回到解放前。

不只是泰国,其他东南亚国家比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都吃到了1985年开始的这波产业转移的红利,都经历了1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最终也都是同样的结局。

东南亚国家的经验表明,如果仅仅通过出卖廉价劳动力,通过制造和组装来赚取收益,那好日子不会持续太久,通常不会超过15年,。在这个关键时期,如何摆脱对外资的依赖,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过渡到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是维持经济繁荣的关键。

拿泰国来说,天量外资虽然从根本上改变了泰国的自身经济结构,但泰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在外资的绝对控制之下,比如当年的家用电器、集成电路、纺织业、制鞋业,基本被外国公司掌控,日本的贸易公司控制着泰国50%的出口和65%的进口。

但这些外企并不向泰国转移技术,也不做管理培训,大量管理人员都是外籍人士,在这种情况下,泰国在这些行业没有一家大型的本土企业,小企业还不断被外资收购,但泰国政府为了吸引外资,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任由本土企业与外企进行残酷的竞争,导致技术没拿到,管理没学会,虽然本土轻工业发展很快,但依然要通过出卖劳动力赚取收益,永远是制造业附加值的最底层。纺织、鞋类、家电和电子产品这些行业,依然攥在别人手里。于是这些行业又来到了中国,随后又转移到越南和印度。

但同样是出卖劳动力起家,韩国就成功突围了。韩国是怎么做的呢?通过各种手段搞钱,不让国民买外国货,拼命攒钱,然后拿着这些资金,集全国之力在汽车、造船、家电、半导体等行业扶持龙头企业,比如现代、三星,浦项制铁等等,花大价钱购买专利技术,完成产业升级,形成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并依托高素质人才不断研发,提高竞争力,最终形成了韩国的几大支柱产业,而且都是重工业和先进制造业,这些企业也就成了现在韩国的几大财阀。

在这个过程中,朴正熙完全抛弃“新自由主义”,动用国家意志和铁腕手段,强势推进韩国的工业化进程,而东南亚国家则迷信私人资本和自由市场的力量,结果被外资熬成了药渣。我之前做过韩国工业化的视频,整个过程非常痛苦血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当然,这个过程中,韩国因为阵营优势,受到了美国和日本的大力扶持,得到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产业,这一点是东南亚国家所不具备的。

所以越南今后的路还很长,能否积累技术,在有限的窗口期内完成产业升级,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支柱性产业,这才是判断越南真正起飞的关键指标。但越南现在所面临的形势,比泰国要差不少,首先是越南人工成本的快速增长,最低工资要在今年涨到最高1300元人民币,所以现在越南的各大外企正在造反,而今年咱们的最低工资标准是2000元左右。而1985年泰国的工资标准,仅仅是韩国台湾的1/4,所以留给越南队的时间不多了。

另外,越南的教育水平,和东亚国家差距很大,一大批知识精英在越战后跑到了美国,要支起技术的积累和研发,又没有外援,挑战不是一般的大。

其实,根据越南的国家体量,很难对中国造成实质上的冲击,因为一个国家的自然禀赋,决定了这个国家的上限,越南曾经有一次逆天改命的尝试,就是在70年末计划吞并柬埔寨和老挝,结果被东方某大国一顿胖揍,断了自己的春梦。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是在和越南竞争吗?不是,越南的这次产业转移,比如苹果的一些工厂搬了过去,其背后推手,还是美国,所以泰国、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他们经济发展的幕后大佬,从来都是美国,所以本质上,我们还是在与美国交手,真正的潜在竞争对手,有且只有印度,只有三哥有这个能力,成为第二个世界工厂。

别看我黑过印度不少次,有时候,我也很羡慕三哥,因为不管人家多穷多落后,总是信心满满,印度建国后,尼赫鲁就说,印度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人家就有这个心态,瞧不起这个那个的这股邪劲虽然挺气人,但反过来也能说明人家印度人腰杆还是硬的,虽然我也不知道他们的自信是哪来的,但“蜜汁”自信它也是自信啊。

反观咱们国内的某些人,一有个风吹草动就跳出来唱法国歌,生怕别人睡个安稳觉,越南发展得好,人家日本和韩国焦虑了吗?不都跑去投资了吗?咱们不是也在越南办厂投产,也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有些行业你在国内根本招不到人了,强留也留不住。

中国现在是什么情况?已经到了和美国争夺国际贸易主导权的阶段,是美国目前最恐惧的竞争对手,必然要遭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联合打压,所以经济发展速度在放缓,但咱们不仅没有跪,还在不断反击,虽然还有短板,也正在弥补,但论软硬实力,比当年的日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根本不需要对越南有这么大的反应,泰国输完输越南,越南输完再输缅甸,缅甸输完输海地,接下来没人输了。这股歪风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目的。

咱们还是要放平心态,专注于提升自身的功力,毕竟时间是站在咱们这一边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