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滇行记2022(三十八):走出巴拉格宗

作者:二班毛豆
滇行记2022(三十八):走出巴拉格宗

车开出停车场,顺着岗曲河在峡谷中穿行。山下气温明显高出很多,地上不见一点雪。

“一会儿到街上,行人见到车顶上的小雪帽,会不会觉得新奇,这是从哪里来的?”我笑着说。

“哪里还等到去街上,一会儿雪就化了。”陈同学道。

“不会吧,雪这么厚。”

“差不多,温度高了。”姐姐也说。

我很遗憾地将手探出车窗,风清爽微凉。

滇行记2022(三十八):走出巴拉格宗

香格里拉大峡谷

岗曲河唱着舒缓的情歌,在峡谷间流淌,河中偶有岩石,已被温柔的河水抚摸得平滑圆润。

《晋书·孙楚传》载: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曰:“当欲枕石漱流。”

西晋文学家孙楚年轻时想隐居,对好友王济说:“要以山石为枕,泉水洗漱。”

枕石漱流,若得此水,岂不快哉。

滇行记2022(三十八):走出巴拉格宗

岗曲河

巴拉格宗峡谷又称香格里拉大峡谷。去香格里拉,若要看峡谷,来巴拉格宗就对了。

那日在回音壁,自山上往下看,方知这里峡谷的独特。海拔5545米的主峰,到海拔2000米的河谷,岭谷落差高达3545米,被誉为“峡中有峡,峡上有峡,纵横交错,峡峡相连”。

我们车行的峡谷,是整个峡谷的外围,真正雄奇之景是在U形峡谷里。那里可以走栈道,且愈深愈奇,深到无路可走时,需下河滩,坐皮划艇沿岗曲河漂流而下。

卓玛说,深处有个“南喀卓绒”支峡,从谷底往上看,两边峡谷只露一线青天。

滇行记2022(三十八):走出巴拉格宗

河边古道

“看,对面有古道。”陈同学示意左前方。

“哪里?”

“河对面,崖上。”

“噢,看到了。”对面崖壁上有条不显眼的沟痕。

停车走到河边,只见对岸崖壁上的古道,仿佛是巨凿在崖壁上深划的一道口子,不注意根本看不出来。

滇行记2022(三十八):走出巴拉格宗

山崖上的古道

我将镜头拉近,这回才看清。那小道最多也只能一人通过,与在回音壁山崖上见到的差不多。

难怪以前的巴拉村人,从村庄走到香格里拉县城需要五天,这样的古道,走不好随时会掉进河里,又怎能快得起来。

斯那定珠修天路的意义,不切身体会,是不会明白的。

滇行记2022(三十八):走出巴拉格宗

太阳出来了,大约山上正在化雪,越往外走,岗曲河水越大,湍流激越,澎拜而出,与先前峡谷里静静流淌的溪流判若两河。

一座古石桥横跨河上,似有了年头,桥上栏杆已没踪迹,只剩下一个个柱子立于桥边。

石桥似乎可以走,然而桥上都是碎石,像是山体滑坡滚落下来的。本欲过桥到对面看看,想想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滇行记2022(三十八):走出巴拉格宗

古石桥

车顶上的雪开始化了,小雪帽只剩下了一小块雪。还是姐弟俩判断正确,不用走出峡谷,帽子就不用戴了。

村庄多了起来,岸边有一片橙树,红果在树间眨眼;村民的菜地旁是一排河谷的仙人掌,俨然成了防护墙。

巴拉格宗在身后,渐行渐远......

滇行记2022(三十八):走出巴拉格宗

仙人掌和菜地

常有朋友说,因听说某某地方风景不错,结果去了发现并不怎样,似乎别人在夸大其词。

其实,风景这件事,见仁见智。

你若奔着某个景点图片而去,可能最终会失望而归。且不说一个地方春夏秋冬景色各异,即便同一季节,阴晴云雨也不尽相同,哪能一概而论。

风景,看的是发现与心态。

滇行记2022(三十八):走出巴拉格宗

告别巴拉格宗

好比这次的巴拉格宗之行,原本三四天的计划被一场大雪困在山上,貌似白来一趟。

然而我却觉得,十分难得。

扎西说,格宗雪山顶虽常年积雪不化,但巴拉村很久都没下过这么大的雪了,一帮年轻人特别开心。

我也很久没见过这么大的雪了。在巴拉格宗八座神山之间,围炉夜话,赏雪小酌,多么趣致。

这样洁净的世界,这样白茫茫一片,是怎样的缘分才得相见。

春花秋色年年有,下次来看便是。

滇行记2022(三十八):走出巴拉格宗

上文推荐:滇行记2022(三十七):山崖边的千年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