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全家都是名人,因逃亡者写出《牛虻》,伏尼契,一个有理想的作家

作者:萌姐读书

@萌姐读书

《牛虻》这本小说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本小说引入中国以后就一炮而红,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高度评价《牛虻》是他所读书籍中蕞为激动的一本,高尔基受到牛虻形象的影响,塑造出了《母亲》的主人公公巴维尔。

而《牛虻》的作者艾捷尔·丽莲·伏尼契是一位怀有理想的女作家,她在俄 国,德国,英国的生活经历,并接触参加了很多逃亡者的活动,让她创造出了这本著作《牛虻》。

全家都是名人,因逃亡者写出《牛虻》,伏尼契,一个有理想的作家

1、有名的家庭背景

捷尔·丽莲·伏尼契父亲乔治·布尔是英国有名的学者、数学家,并在爱尔兰的皇后学院担任数学教 授,布尔代数就是以她父亲命名的。

母亲玛丽·埃弗雷斯特也是个有文化有教养的女性,她撰写社会方面的文章,也会教教数学。

布尔夫妇有5个女儿,伏尼契是蕞小的一个,她的姐姐们全都比较成功。

特别是她的三姐,继承了她爸爸布尔的数学脑袋,她在“四维几何”研究上建树颇丰,这个研究成为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理论支柱。

特别要说一下的是伏尼契的后辈,琼·辛顿,在中国给自己取名叫“寒春”,伏尼契是她的祖母。

琼·辛顿是世界上造出第一颗原 子 弹的女核物理学家之一,和中国的渊源颇深。

在这样一个家庭长大的伏尼契继承了父母成功的基 因,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为她以后写作之路铺平了道路。

全家都是名人,因逃亡者写出《牛虻》,伏尼契,一个有理想的作家

2、求学及创作背景

捷尔·丽莲·伏尼契一家因继承了一笔亲友的遗产,只身来到德国学习音乐,她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

原本励志当一名钢琴音乐家的伏尼契因手部痉 挛,不得已她把爱好从音乐转向了文学创作。

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伏尼契小时候就接触了不少逃亡爱尔兰的为争取意大利的年轻斗士,她自小就向往自 由。

因手部的问题,放弃了她喜爱的音乐,她为了一解心中苦闷,于是游历了欧洲的各个地方。

在参观卢浮宫的时候,她发现了一幅无名氏画像,画的是一个意大利青年,画中的这个青年浓眉大眼,气质俊美,但眼神忧郁。

这让伏尼契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她对这幅画念念不忘。离开巴黎的时候,带走了这幅画。以后这幅画会和她陪伴终身。

这幅画里的青年,就是她创作牛虻主人公的原型。

伏尼契一直对俄 国 都比较向往,对俄 罗 斯文学更是情有独钟。

《俄 罗 斯的地下革 命》的作者斯捷普尼亚克是伏尼契相当崇拜的人,在中间人的牵线下,伏尼契见到了她的偶像。

斯捷普尼亚克和他的妻子非常看好伏尼契,教她学习俄语,并鼓励她进行创作。

伏尼契在俄 国 接触了大量的彼得堡 革 命团体的民 意党人,也踊跃参加他们的活动,更是冒险去狱中探望被沙皇监禁的革 命 党人。

在俄 国居住两年后,她回到伦敦,又结识了很多逃亡英国的俄 国,意大利的革 命者。

这些都为伏尼契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素材基础。

在1890年,伏尼契遇到了她的另一半,波兰流 亡者米哈伊尔·伏尼契,他们志同道合,心意相通,很快结为连理。

全家都是名人,因逃亡者写出《牛虻》,伏尼契,一个有理想的作家

婚后的伏尼契和丈夫参与到更多俄 罗 斯 流 亡者的活动中,他们出版了很多俄 国著作并,翻译大量的马 克 思和恩 格 斯的作品。

因为出于对他们的尊敬和敬佩,伏尼契决定将他们的事迹写成文学作品。于是就产生了描写逃亡者颠沛流离生活的《牛虻》一书。

所以,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经历了悲欢离合,才能写出打动读者的优异作品。

3、凄凉的晚年

伏尼契和丈夫1920年来到美国定居,米哈伊尔·伏尼契在1930年意志消沉,抑郁离世。1955年独居一人的伏尼契在纽约的一间陋室里,接受了一名苏联作家的采访,过得凄凉又贫苦。

1960年,伏尼契在纽约逝世,人们按照她的遗嘱把她的骨灰撒在了纽约市里的公园里,随着风消散而去,也算是还了她爱自 由的愿望。

@萌姐读书建筑设计院10年画图匠/地产行业7年打工人/爱好写作的萌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