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千古一帝(康熙)

作者:经典影视及千古历史

第一章 8岁登帝位

顺治十一年(1654年)的初春,江南又染新绿,本应充满生机的季节,却因连年战火,仍是一派肃杀之气。自元旦过后,传入宫廷的消息更难令顺治帝兴奋。南明定西侯张名振,兵部侍郎张煌言率师自长江口溯江而上,入京口,登宝山,望江宁(今南京),逼祭明孝陵:在西南,水历政权正谋发兵数十万东出,以收复失地。顺治帝深感各处清军已疲于奔命,往来调动,难以应付新出现的逆转形势。他觉得这新的一年仍是吉凶难料。

就已得的地盘而言,素有天下粮仓之称的长江三角洲,近年却连遭水、旱之灾。近京之地的直隶、河北、山东已一片汪洋泽国,饥民四处流散。要求汉人剃发易服,惩治八旗奴仆出逃的“逃人法”已是三令五申,但汉人的反抗和对立情绪却是有增无减。甚至朝中汉臣也纷纷冒死谏言废止“逃人法”,竟想留头发,复衣冠……

顺治帝已被这些恼人的天灾人祸弄得心绪烦乱,若不是有母后皇太后坐镇宫中,他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应付得了这乱如麻团的局面。

就在这世事多难,人心忧烦的时刻,一个高贵的小生命降临人世,历史把这当成大事记录在案。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上午,紫禁城内景仁宫,宫女频繁出入,脚步匆忙。庶妃佟氏十月怀胎,就要分娩了。随着一声婴儿嘹亮的哭声,宣告顺治帝又有一个皇儿来到人间。

皇帝又获麟儿当然是大事,可人们从婴儿那张粉嫩的小脸上又能看出什么“惊人”的征象呢?按中国传统的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这个皇儿既非嫡出,又非长子,有谁敢对他的降生大加吹捧呢?可史书上却说:这个婴儿尚未出生,他额娘佟妃的衣裙上便已有“龙绕”。而且说,他的祖母皇太后曾对佟妃身边的宫女说:“我当年怀有皇上(指顺治帝)时,身边的人就曾看见我的衣服上有龙盘旋,红光灿烂。后来,果然生下当今圣上。现在佟妃也有这样的吉兆。”同时,在这小皇子诞生时,据说景仁宫满室“异香,经时不散。又有五色光气,充溢庭户,与日并耀”。人们硬是看出这个婴儿“天表奇伟,神采焕发,双日悬,龙准岳立,耳大声洪,狗齐天纵”。

当然,这种可笑的文字,只不过是那些捧臭脚的封建文人的寻常笔法和帝王家族愚弄人民的惯技。其实早在这个婴儿降生的数十年以前,清朝皇室爱新觉罗家族崛起于中国东北时,便已在自己头上罩起了神圣的光环。

在清朝皇室追述自己祖先的任何一本书中,人们首先看到的都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故事说爱新觉罗的始祖是下凡到长白山天池洗澡的一个仙女吞了喜鹊蛋后降生到人间的。从那以后,爱新觉罗家族便诞生了第一个超凡脱俗的英雄。以后更是英雄辈出。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始,清太宗皇太极及顺治皇帝都莫不如此。努尔哈赤被说成是“孕十三月而生,龙须凤目,伟躯大耳,声若洪钟”。皇太极则“天表奇伟,面如赤日,严寒不粟”。顺治帝降生前,他的母后不仅红光绕身,而且还梦有一神人抱着一个孩子递给她,并对她说:“此统一天下之主也。”顺治帝诞生时,“顶中发一缕耸然高起,与别发迥异,是日红光耀照宫闱,香气弥漫。”说来说去,只有一点毫无疑问,全是鬼话连篇,荒唐无稽。

这种把人说得不像人的笔法在那个时代已成为传统。当一个人物成为统治者后,“史书”中便会对他进行一番重新包装,直到把他来到世间的形象改变得不同寻常、超凡脱俗。

其实,当时人们很难从顺治帝这个新生的皇子脸上看出他未来的前途,甚至很难断言他一定能活下来。因为在他降生前,顺治帝的庶妃巴氏虽生了第一个儿子牛钮,刚刚两岁便夭折。第二个儿子福全,为庶妃董鄂氏所生,这时也仅仅两岁,还有一只眼睛莫名其妙地失明了。

如果按这个婴儿的祖母,正在清廷幕后操持大权的顺治帝的母亲博尔济吉特氏在他额娘身上看到的“吉兆”来推测的话,他和他的额娘自然都非凡人。他出生后,无疑应被当作一个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来对待:拥金堆玉,奉若神明,关怀将无微不至。他的童年将会是充满爱意和温馨,佟妃和皇父将自然将他视为掌上明珠并寄托着无限的希望。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从有限的文献资料中证实,这个新生儿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值得人们对他另眼相看。他是一个皇子,但只是顺治帝与那位他并不怎么爱恋的佟妃一夜温馨的副产品。正因如此,在他降生后,顺治帝仍然忙于那些令他心烦的政务。三月十八日对于顺治帝来说很快便失去了它的特殊意义,他没有给佟氏母子以更多的关照和垂顾,以致于在这个皇儿降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直到这个孩子8岁时,由于顺治帝已自知难以挣脱死神之手,决定由这个皇儿来接管大清朝的江山,才由宫廷内的一番商量,匆忙地给他起了个名字:爱新觉罗·玄烨。从那时起,他的存在才从很少被人注意到被全中国人所关注;他的生命才像他的名字所寓意的那样逐渐散射出熠熠光辉。从那以后,他的臣子们不仅编造出了他诞生时的种种神话,也把他在位长达61年的统治渲染得极具神秘圣明。因为他是中国自秦始皇以后数百个皇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在位的年号“康熙”在那以后即被中国人家喻户晓,也成为他的代名词而传遍世界。

儿子顺利地降临人世,佟妃如释重负。景仁宫中的一切都显得温馨和顺,这位15岁的小额娘第一次品尝到了做母亲的甜蜜。佟氏家族也因此在未来漫长的岁月中品尝到了贵戚的权位。

佟氏是辽东大姓,世代居住在辽阳、开原、抚顺三地。在明朝后期,经常在近边一带经商贸易,颇有家财,令乡人向往羡慕。当顺治帝的祖父努尔哈赤率满洲贵族金戈铁马驰骋于辽东时,佟妃的祖父佟养真率族众一千余人投奔到努尔哈赤旗下,成为汉人中最早的归顺者。两年后的天命六年七月(1621年9月),佟养真被明朝将领毛文龙杀于东江镇(今辽宁丹东附近)。佟妃的叔祖佟养性因战功,被努尔哈赤配以宗室女,成为“额驸”。以后在皇太极时期,佟养性成为新编汉军的总统领。当崇德七年(1642年),汉军分立八旗后,佟氏族人编了7个佐领,隶汉军正蓝旗。佟氏的许多儿男成为清朝开国的功臣。佟妃的父亲佟图赖是佟养真的次子,在与明朝争夺辽西走廊的多次大战中屡立战功,后任正蓝旗汉军固山额真。在清军入山海关的最初8年中,由北向南征战沙场,直到女儿入宫为妃,才从湖南返还京师。

尽管佟氏一门军功卓著,按清朝“汉女不入宫”的规定,顺治帝似不应纳佟氏为妃的。但清初的皇室婚姻在民族矛盾尖锐的形势下更具政治色彩,且汉军与一般汉人毕竟有所不同。或许是为了表示对汉军旗人的优崇和信任,顺治八年八月十二日(1651年9月26日),14岁的顺治帝大婚,年仅12岁的佟氏入选宫掖,被封为妃。尽管她不受顺治帝的宠爱,3年后,佟妃毕竟为顺治帝生下这位皇三子。

然而,佟妃品尝为人母的喜悦没有几天,她的儿子便在响亮的哭声中被保姆抱出了景仁宫,移住别宫抚养。这倒并不是因为佟妃不受顺治帝的宠爱所致。有人说这是清宫的规定:亲生母子不许同居一宫!就这位出生未久又没有命名的小皇子当时所处的特殊情况看也许另有原因。

小皇子被移居的别宫在哪里?正史均不见记载。或许因为后来康熙皇帝位居九王之尊,没有人敢忆及并提起他为皇子时的难堪往事,这一史事几成谜案。

在康熙帝死后一百多年中,较早记载此事的《恩福堂笔记》一书明确说:在紫禁城西华门外有一宫,“地为龙潜旧邸”,后殿供奉祖牌,正面写有“圣祖仁皇大成功德佛”9个字,背面书圣制五律一首。只因这个宫殿曾住过一个皇帝,他人不便居住,康熙年间便一直作为“潜龙邸”而闲置。康熙帝的儿子雍正帝继位后,亲笔书写“泽流九有”门匾悬挂,改称为“福佑寺”,成为一个祈福的寺庙。康熙帝的童年正是在这里渡过。

就在小玄烨出生前后的顺治十年、十一年、十二年,连续3年,京城正流行着一种令满族人心惊胆战的传染病一一天花,吓得王公亲贵人人自危,扰得皇宫中人心惶惶。正是因为这一点,出生不久的小玄烨也算是被关照,很快便被送出紫禁城避痘。

也许才知道正是因为皇子的高贵身份,才使周围的人对自己关怀倍至,耐心恭敬。但他并不能随心所欲。因为在5岁以后,他每天都有课程,要规规矩矩地识字,不仅要跟一个叫苏嘛喇姑的宫女学习弯弯曲曲的满文,还要跟张太监和林太监学习方方正正的汉文。从他们的讲述中,他才知道自己是“满洲人”,此外还有“汉人”、“蒙古人”。知道自己住的地方和父皇发号施令的紫禁城曾经是明朝的首都,而自己的祖先创立的大清朝,凭借英勇的骑射从很远的东北到此,打败汉人,将它据为己有。每一天仍有许多消息从南方传到父皇那里,在大清朝遥远的南方,争夺江山的战争仍在激烈地进行。

虽说到紫禁城外居住是为了避痘,但早已躲过痘神娘娘魔掌的小玄烨可能一直到顺治帝临终时才最后迁入清宫。不过在那8年中,他当然也会经常随保姆、太监等进宫,去给父皇、皇额娘(皇后)和额娘(生母佟氏)请安。当他看到紫禁城的庄严,看到一班班朝服翎顶的大臣对父皇顶礼膜拜,一队队威武的侍卫和太监对父皇唯唯诺诺,他才知道皇帝的尊贵崇高,权威无限。他6岁时,在一次入宫给父皇问安时,顺治帝随口问及身边的几个儿子将来的志向时,当时只有3岁的五皇子常宁尚不能理解父皇的问题:小玄烨的哥哥福全回答说:“愿为贤王”;而小玄烨却仰起满是麻点儿的小脸,应声回话说:“愿效法父皇。”一语既出,不禁使顺治帝大为惊异。当然这种回答是出自每个小皇子身边施教者的授意,还是小皇子们天真随意的应对,已很难猜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当时顺治帝正春秋鼎盛,才仅有20余岁,将来嘱意哪个儿子继承帝位,还未曾打算。小玄烨的回答自然不会是对父皇意向的揣度。

但正是这种从小便立下的志向,促使小玄烨很能用功学习。尽管在启蒙教育中,他所接触和领会的知识是有限的,然而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求却养成了他在后来勤奋不懈的读书习惯和勤奋自勉的为政作风。《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中说:小玄烨“稍长,举止端肃,志量恢宏,语出至诚,切中事理”。这话固然不无夸张,但据他后来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指他的祖母博尔济吉特氏)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秩,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这种较为严格的督责和教育对小玄烨一生的影响的确不能低估。他的许多良好的习惯和品格,除读书和留心典籍外,诸如书法、骑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行走坐卧、言行举止等都能不惮烦难、谨小慎微,深受臣民爱戴敬仰,均与幼年教育有关。正因如此,后来他不仅每每谈起幼年行事深感自豪;且对护持自己多年的两个保姆及祖母充满深挚的感情。当后来两个保姆去世后,他非常怀念,分别追封为奉圣夫人和保圣夫人。对他们的亲故后人都给予重用和信任,视为家人。小玄烨对祖母的感情更是无比真挚并有着深深的依恋。也可以说他的祖母是对他的一生影响最重大、最关键的无可替代的一位特殊人物。

一说起祖母二字,人们总是容易在脑海中幻化出一个腰弯背驼,老态龙钟的老妇人的形象。其实小玄烨出世那一年,他的祖母才刚刚42岁。数十年的宫廷生活,锦衣玉食,加上善于调养,这个虽已步人中年的当今皇帝的母亲仍是风度翩翩,姿色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