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想起当年遗失的两件古董,悔恨损失了十多万

现在,大部分人都知道,古董是很值钱的。但在前几十年,一般人家,大部分家里都有“古董”。只是由于不懂、不识货,不当个东西,都丢弃、遗失或廉价卖了。

当年,我也有两件“古董”,都丢掉了。

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候由于北方强邻的存在,我们内蒙古地区是“反修防修”前线。受当时大环境的影响,孩子们中流行“打仗”的游戏,木头刀、简易红缨枪、自制弓箭、自制火柴枪等都是必备的装备。

1974年,由胡进庆导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彩色动画片《带响的弓箭》上映。这部彩色动画片叙述了祖国北疆的少年猎手小刚,接过爷爷抗击沙俄的弓箭,抓获敌特的故事。影片上映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被改编成了多种版本的连环画(小人书)。

想起当年遗失的两件古董,悔恨损失了十多万

连环画《带响的弓箭》封面

或许是当年小伙伴们看了这个连环画的影响,于是大家都在内心希望自己也变成英雄少年小刚,于是都纷纷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制作弓箭。

弓箭的箭杆用笔直的树枝制作,箭头大部分用粗铁丝或铁钉打制;弓身选用有弹性的小榆树干,用刀子刻削一番就行了,弓弦是偷家里的细麻绳或渔网线。这样,整个村子里一大群男孩子们人人手持弓箭胡乱射击,追得鸡飞狗跳,乐此不疲。

当年我也制作了一把弓,一支箭,总体来说对弓还算满意,但是对箭不满意,因为射不远也射不准。

有一天,忽然想到家里有我奶妈给我缝制的老虎枕头,上面有一个青铜的三棱箭头,一般的老虎枕头老虎的鼻子都是用布做成再缝上去的,但我这个老虎枕头是用一个青铜三棱箭头缝上去的当鼻子的。想到这,我偷偷地把这个青铜箭头拆下来,安装到了箭杆上。

想起当年遗失的两件古董,悔恨损失了十多万

自己做的弓箭,装上了真正的箭头,果然效果不是一般的好,射的又远又准。在小伙伴们羡慕的眼光中,我拿着这弓箭,很是得意“得瑟”了几天。谁知乐极生悲,就因为这箭射的远,在一次玩耍射击中,箭射出去后,跑过去只找到了箭杆,箭头怎么也找不到了。

丢失的这个青铜三棱箭头,后部是空的,能插在箭杆上,侧面有3个小孔,应该是用细线捆绑在箭杆上的,所以能缝在老虎枕头上。据个人判断,这个箭头是个“古货”,因为青铜三棱箭头大部分是在战国、秦汉时期使用,即使在我们北方,元代青铜箭头就被铁制箭头淘汰了。

想起当年遗失的两件古董,悔恨损失了十多万

丢失的箭头和图中的基本相似

上世纪80年代,我已经读中学了,我父亲从我们达茂旗牧区“后草地”带回来一个黑色的小陶瓶,说是个古董。当时看这东西一点也不起眼,就不当个东西,随手扔到了凉房的一个犄角旮旯里。

多年以后,想起这小陶瓶和1958年7月在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元代集宁路古城(元代汪古部属地)出土的黑釉葡萄酒瓶十分相似,只是没有人家那个高大,上面也没有字(铭文)。等到回家找这个东西时,却早已不知道哪里去了。

想起当年遗失的两件古董,悔恨损失了十多万

集宁路古城出土的黑釉葡萄酒瓶

虽然在唐代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著名诗句,但是葡萄酒的基本普及还是在元代。蒙元数次西征,不仅征服了西域、阿拉伯、印度半岛直到欧洲的大片土地,也部分吸收了各地的文化,其中包括葡萄的大规模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在太原和呼和浩特一带,就有很多葡萄园和葡萄酒作坊。

元代,今达茂旗敖伦苏木古城是蒙元“世婚世友”的汪古部首府,汪古部相比当时其他民族,更显得开放与多元,更显得“西化”,所以汪古部贵族饮用葡萄酒也不是个新鲜事。

黑釉葡萄酒瓶外表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发现的并不多。

往事不可追。唉,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