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孟子·告子下》中的一段话。意思是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须得经过常人难以体验到的困顿和痛楚,然后才能激励自己的心志,成就自己的事业。孟子的这句话,俨然成了邢建文的座右铭,每天激励着他,在忍饥挨饿,困顿劳苦中,一步步向着自己的梦想靠近。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化在介绍他收藏古槐的故事

邢建文是谁?他经历着什么样的困顿?他是做什么工作的?又有什么样的梦想呢?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把这一个个的谜题解答开来。在解答之前,我们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喜欢某样东西,或者是某一件事情,你会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做这件事吗?你会倾家荡产地为这件事买单吗?你会在每天忍饥挨饿的状态中坚持吗?你会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坚守吗?我想,可能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在展馆介绍古槐文化

邢建文,今年54岁,来自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街道邢家庄三村。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却不喜欢种地,从小就喜欢舞文弄墨,摆弄树根。小时候,他放过羊,看过苹果园,打过几天工,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就是摆弄树根。从十三年前开始,他专心收藏莒县当地村落里枯萎的古槐树,先后投资60余万元,只买不卖,购买了40余棵古槐,建起了国内罕见,全球少有的“古槐馆”。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介绍古槐故事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甚爱必大费”,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过度地把心思放在一件事情上,就会劳心费神,耗尽自己的精力,从而会在生活中损失一些东西。邢大哥十几年如一日,把自己的精力和财力,全部用在了收藏古槐树上,可谓是到了甚爱痴迷的状态。他身居陋室,饥寒交迫,孤家寡人,仍然乐此不疲。为此,他几乎是到了倾家荡产的程度,妻子也早已离他而去,儿子至今未婚。为了省钱,他一天只吃两顿饭,日夜与这些古槐为伴,可以说是寸步不离。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书写的诗词

“我年轻的时候放了几年羊,看过苹果园。那时候山上奇形怪状的树根多,我就拾回家用刀雕刻一下,看着很好看。”邢大哥说,初中毕业后,他对树根就开始痴迷了,有时候看到农村大集上有卖树根的老人,他就蹲在那里看半天树根,有时候都忘记了自己是来赶集买东西的了。因为喜欢树根,他开始爱上了根艺雕刻,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从收藏老鼠大小的树根,到收藏拖拉机大小的古槐树,他把爱好当成自己的职业。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介绍古槐的来历

“初中毕业那会,俺大大叫我拿着铁锨去劳务市场打零工,说是一天能挣几十块钱,也不折本。我试了几天,咱不适应啊,站在那里,等着人来找你干活,就像木头似的。”邢大哥说,父亲的意思是让他干无本地买卖,给别人打工,凭借力气挣钱,这样的挣钱方式最牢固了,就像“空手套白狼”,不用任何成本,不用投资一分钱,就可以挣到钱。邢大哥感觉这样打工挣钱太低端了,也挣不了多少钱,再说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还受人约束,实现不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自似诗词并书写

“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喜欢根艺了,人生理想虽然没有现在这样明确,但是那时候隐隐约约觉得自己的人生应该和木头、根雕、根艺、艺术等有关系。”邢大哥说,他这样的想法,在父亲和家人眼里,那是不切实际,异想天开。如果那些烂树根能挣钱,还有咱的份吗?如果那些树根能换来钱,早就让人挖没了,还等着咱去卖吗?父亲和家人,亲朋友好的劝说,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们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在地里种庄稼收粮食来得实在。再说,他们也确实没有钱可以投资,给人干活打工挣钱,力气是最好的无本生意。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在介绍收藏故事

“我把那些大树根,加工制作成了艺术根雕茶几,一个也能卖七八百元,有的造型好的能卖好几千元。”邢大哥说,当父亲看到他把一个不像样子的烂树根变成了一个造型很好看的茶几,又能换来钱的时候,父亲和家人就不再阻拦他了。在最初的那几年里,是他最快乐,最得意的时刻。收树根、创作、雕刻,卖钱,邢大哥的人生开始发生了转变,向着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发展。在此期间,他结婚,生子,走上了幸福之路。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收藏的一棵古槐就像动物大嘴

“我是个理想化的人,我只要喜欢一件事,就会认真地去干,九头牛也拉不回来。”邢大哥介绍,结婚后,有了儿子,让他更加有了干劲,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爱好做起来,做成更大的事业。那些年,他在县城繁华地带租了房子,为客户加工制作树根茶几,同时他还发明了加工制作茶几的机器,最忙的时候,他还找人帮忙,事业做的风生水起,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当时,因为他发明的加工机械没有注册专利,构造也相对简单,有的人就买了回去,照着样子仿制出来后,再找他退货,说不好用,这让他损失不少。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介绍古槐历史文化

实在人干实在事,老实人做老实事。凡是遇到这样的人,邢大哥也是一笑了之。后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加上很多喜欢根雕的人也加入了制作树根茶几的队伍,当地的市场趋于饱和,生意就慢慢不好了。那个时候,他就开始研究古槐树了,当时很多村庄还都有古槐树,因为疏于管理,很多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立庄槐”都枯萎死去。枯萎的槐树,被人们当作木柴烧火了,这让他感觉到非常可惜。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收藏的古槐造型奇特

“槐树的‘槐’字,是由‘木’和‘鬼’组成,意思是人死入土后变成了‘鬼’,灵魂随着棺材回归祖庙。在古代,老百姓认为槐树是‘守土树’、‘立村树’、‘立庄树’,一般在新建村庄和新建寺庙时,都会在村口和门前栽一棵槐树,希望远行的游子叶落归根,魂归故里。借‘怀’字的声音表示游子怀念故里,不论身在何处,总能记住村口或庙前的那棵大槐树。”邢大哥说,一棵古槐树,成长了几百年,上千年,栉风沐雨,历尽沧桑,见证了数代人的迁徙和繁衍,其文化价值可以大书一笔。如果当作木柴烧了,那实在是可惜了。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独居在古槐馆里的古树下

“从2010年前后,我就开始收集莒县辖区和周边区县的古槐树信息,看到枯萎的古槐就买下来收藏着,到现在十二三年了,投入了60多万元,收藏了近五十棵古槐。”邢大哥介绍,当年对根雕痴迷,妻子看到她心里只有这些木头,就像着迷一样,又加上没有共同语言,感觉他不务正业,对家不管不问,在孩子不到十岁的时候就和他离婚了。没办法,邢大哥只得带着孩子,一边继续收集古槐,一边加工根雕茶几、木头板凳、做动物标本等活儿维持生活。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介绍他收藏的古槐

“一积攒点钱,我就去买古槐,我的想法是建一个古槐展览馆,全国独一无二的展馆,让人们免费参观,宣传我们的‘莒文化’,宣传传统村落文化,让人们知道我们从哪里,什么时候来的,出生在哪里,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邢大哥说,有了这样的想法支撑,这些年来他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终于在五年前实现了这个愿望,组建成了“莒国古槐馆”,自任馆长,免费对外开放,让人们在一个展馆内,就可以浏览莒县千年历史文化,感受千年文明传承。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在介绍古槐文化背景

“你看过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的王子服和婴宁的故事吗?那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咱们莒县闫庄街道渚汀村的古槐树下。在民间还有很多传说,都是发生在古槐树下。最著名的民间故事就是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了,他们就是在老槐树下结成了夫妻。”邢大哥介绍,关于古槐树的民间故事,凡是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每个人几乎都能说上几个,而且还极富传奇色彩,这更赋予了古槐树的神秘感。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古槐造型奇特就像动物脑袋

“现在农村很难找到上百年的大树了,因为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加上很多老村子拆迁,再加上合村并居,社区化集中居住,很多农村百年老树都被毁坏掉了。不过,这几年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了,对很多还活着的百年老树保护了起来。”邢大哥介绍,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能找到百年老树是难上加难,就是几十年的老树也是少见。还有很多老树在移栽过程中,因为水土不服,换了生长环境后,就慢慢枯萎了。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自己撰写的诗词

“我有很多想法,你看咱这个古槐馆,如果有大的景区,或者人流量大的地方,搞个展览,那很是吸引人眼球的。咱有经验,还可以办奇石展馆、动物标本展馆。咱莒国古城不是建设好了吗,好几个领导来看了,说是让我在那里搞展馆,宣传咱们莒国文化。”邢大哥高兴地说,这么多年坚持了下来,终于快要看到结果了。人们参观免费,依靠人的流量可以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也可以做一些文化创意类的产品,与饮食小吃等结合起来,到时一定会有收获的。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介绍莒文化

“最困难的时候,我几乎就要坚持不下去了。前年的时候,我都想卖了这个展馆,如果卖600万的话,我就卖了。当时有人买,但是他不全收,只要一两棵古槐,给我30万,咱考虑那样不行啊,整体卖还行,后来就没有卖。这些老槐树,树龄最长的约2000多年,树龄最短的也得约600年以上。莒县大果街的那棵古槐,是西汉时期,城阳王刘章亲手栽植的,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老莒县人都叫老槐树底,拴马槐,说的就是大果街那个槐树,现在是镇馆之宝,给多少钱都不卖。”邢大哥说,这些年他只收古槐,从来没有想过卖,但是现实实在是逼得他没办法了,才想卖了这些多年收藏的心血。不过,现在他不卖了,生活再难,他也要坚持下去。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介绍自己撰写的诗词

“去年,我的收入还是不够支付房租的。这个房子是我租了人家的,一年不到一万元。这两年来旅游的人少,来参观的人也少,找我加工动物标本、制作茶几的人也少,早已经是入不敷出了。”邢大哥介绍,他这样的坚持,饥寒交迫、劳苦困顿,挣不到钱,看不到希望,做的这门“怪生意”,在别人眼里这堆木头一文不值,收藏就是一个笑话。很多人都嘲笑他,还有同龄人也嘲笑他:“俺孙子都会打酱油了,你儿子还没有媳妇。”。对于这样的嘲笑,他只能笑不作答,道不同不相为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不愿打工,54岁男子做“怪生意”,13年来只收不卖,同龄人都看不惯了

邢建文的古槐展馆

“我现在每天离不开这些古槐,吃住都在这里展馆里,晚上睡觉都搂着古槐。出去一会我心里就想他们,就得快回来看看。每天晚上起来上厕所的时候,我都会在古槐前站上一会,脑子中立马就会浮现战马嘶鸣、暴风骤雨,还有老人、儿童、大姑娘、小媳妇在古槐树下玩耍的情景,就像电影一样,在眼前展现。”邢大哥说,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他相信未来一定会大有收获的,他正在期待着那个巅峰时刻的到来。

(图文/明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或者想分享您的故事,敬请关注《新图视野》,并提供采访拍摄线索。打开平凡视界,感受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