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潘濂:靠木筏在海上漂流133天,吃生鱼喝鸟血活下来,经验入教材

作者:张生全精彩历史

靠一个木筏,一个人在海上孤独漂浮了133天,九死一生。两次被人发现,却没人救他,最后漂到海边才得救。他,就是中国海员潘濂。

潘濂:靠木筏在海上漂流133天,吃生鱼喝鸟血活下来,经验入教材

一、大难不死。

1918年,潘濂出生于海南一个颇为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武师,靠收徒卖艺为生。潘濂18岁的时候,由于海南谋生实在艰难,他的父亲就托朋友把他带到了香港,去“坦达”号商船上当学徒。

转眼,潘濂在船上度过了3年学徒时光。适逢二战爆发,英国轮船正在香港招募海员。于是,正需要一份工作的潘濂与英国商船“贝洛蒙”号签下了劳务合同,成为船上一名二等侍应生。

尽管“贝洛蒙”是一艘商船,不过它在英德战争中主要的作用,是在大西洋上运送战备物资。

1942年11月23日,正在大西洋航行的“贝洛蒙”号,被德国潜艇发现,随后,德国潜艇向它发送了两枚鱼雷。

第一枚鱼雷击中船体时,潘濂就敏锐地意识到了危险。所以他不假思索穿上救生衣,跃入了海中。就在他跳下去时,第二枚鱼雷直接就把商船炸毁。商船迅速沉下海底的巨大吸力,把跃入海中的潘濂拖向海底深处。

慌乱中,潘濂抓住了一块木板。靠着那块木板,潘濂最终浮出了海面。

可是他放眼四望,广阔无垠的海面上,什么也看不到,这让潘濂十分绝望。

但求生的欲望,又让他趴在木板上久久不愿松开手,这样漂浮了大约2个小时后,他突然发现在不远处,有一只救生筏正缓缓向他漂过来。

大喜过望的潘濂,赶紧游了过去,爬上了救生木筏。

那是一只四角有着桅杆的正方形木筏。木筏的中央是一个6英尺长、3英尺宽的凹槽。他还发现,木筏的两旁各有一个隔离间,里面放着两个金属箱,箱子里满满地装着各种饼干、罐头、巧克力等,甚至还有40升淡水。除此外,还有几发照明弹和几个手电筒。

狂喜过后,潘濂冷静下来,决定要有计划地取用这些食物和水。

潘濂:靠木筏在海上漂流133天,吃生鱼喝鸟血活下来,经验入教材

二、绝地求生。

在海上漂流,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淡水。

要知道,在热带的海面上,天气是异常糟糕的。就算没有风浪,太阳的暴晒也很容易使人脱水丧命。

好在,夜里偶尔会落一场阵雨。于是,潘濂靠着头顶的帐篷收集雨水。待积到一定程度后,他就把帐篷倾斜着,用空罐头盒把水一点一点舀到水箱里。

由于不知道自己还会在海上漂多久,潘濂每天会用结绳记事的方式,打结记日子。此外,为了强健体魄,潘濂每天还会把自己和救生木筏用一根长的绳子拴在一起,然后跳到海里游泳。

随着时光的流逝,有限的食物和淡水,终于还是见了底。潘濂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生存问题。

聪明的潘濂,从电量已经耗尽的手电筒里取出弹簧,做成鱼钩。又把缆绳拆开,抽出一股搓成细细的鱼线。然后,他穿上鱼钩后,开始捕鱼。

起初,潘濂只能捕到小鱼。他就靠生吃小鱼活命。可是捕到的小鱼的条数毕竟有限,这让他常常饥饿难耐。再加上每天的运气也不同,有时候连一条小鱼也捕不到。所以,他决定捕大一点的鱼。

潘濂费了很大劲,拆下木筏上的一个钉子,用它做了个大的鱼钩。随后,潘濂用小鱼作为鱼饵,挂在大鱼钩上钓鱼。

很快,他就捕上了大鱼。大鱼的重量,差不多相当于五六十条小鱼,这让他高兴不已。

大鱼的肉生吃起来非常腥,于是潘濂把大鱼剖开,掏出内脏,洗干净后,切成一块一块鱼片,晾在拉帐篷的绳子上。用不了多久,鱼块就被太阳晒成了鱼干。这样的鱼干,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易于保存。

不过,在海上流浪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潘濂经常也会遇到风浪。

有一次,一阵大风掀翻了他的救生筏,把他保存了好久的淡水和鱼干,全部都打翻到了海里。好在他拼尽全力,终于把救生筏翻了过来。只是等他好不容易爬上救生筏后,饥渴和疲劳,让他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动力。但他还是靠着顽强的毅力,拼尽最后的气力,逮到一只鸟,靠喝鸟血,才算缓过劲来。

为了保存体力,潘濂后来改用鱼的内脏钓鱼。他发现用鱼的内脏钓鱼,能引来鱼群。甚至有一次,他还用鸟当饵料,钓到了一条几英尺长的鲨鱼。

由于缺乏淡水,在很长时间里,潘濂只能靠喝鱼血,吃鱼片生存。

其实,潘濂要面对的困难,远不止解决饥饿和饮水的问题,由于他的皮肤长期被海水腐蚀,再加上长期吃不到蔬菜,因此他的皮肤很快溃烂生疮,双腿也浮肿无力。身体的疼痛,常常折磨得他无法入睡。可是他始终咬牙坚持,活下去,成了他坚强的信念。

潘濂:靠木筏在海上漂流133天,吃生鱼喝鸟血活下来,经验入教材

潘濂曾有两次获救的机会。

一次,潘濂看到一艘大商船,于是他拼命招手。

眼看大商船离他越来越近,甚至他都能看到甲板上人的模样了。结果那艘大商船在离他很近的地方,却突然掉转方向离开了。

大失所望的潘濂认为,这是因为那艘船上的人歧视中国人,所以不肯对他这个中国人施救。

还有一次,美国海军侦察机飞过大西洋上空时,看到了他。不过,侦察机也没有救他,只是给他空投了一个浮标,让他作为标记物。

但很快,一场暴风雨,就把浮标带走了。

两次本来已经被发现,但是却又被人放弃的经历,几乎摧毁了潘濂生存的意志。再加上他每天不仅饱受身体的疼痛,还要忍受枯燥无聊的漫长时光。时间一长,潘濂越来越绝望。

很多时候,潘濂陷入沮丧,认为自己的挣扎都是徒劳。再加上体力不支,常常陷入昏睡状态,这使得潘濂几乎要放弃了。但本能的求生欲,却又迫使他在每次要睡着的时候,狠狠掐自己的大腿,唯恐自己会长眠不醒。

潘濂:靠木筏在海上漂流133天,吃生鱼喝鸟血活下来,经验入教材

三、获救重生。

就在潘濂的体力已经严重透支,意志也几乎被摧毁的同时,潘濂突然发现海水的颜色变浅了。这让他大为振作,凭着多年海上生活的经验,他知道,他快要靠岸了。不久后,他果然看到了不远处的海滩。

终于,几名善良的渔民发现了他,把他救上了岸。

在给了潘濂一点食物和水后,渔民把潘濂送到最近的贝仑城医院。在医生的照料下,潘濂终于获得了很好的治疗。

通过交流,潘濂得知,他被救上岸的时候,已经是1943年4月5日。也就是说,他在海上流浪了133天后,救生筏把他带到了巴西。而他也因此打破了靠救生筏在海上漂流的世界纪录。

各国记者纷纷对潘濂进行了采访报道,称他为“中国的鲁宾逊”。很快,他的故事就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

潘濂:靠木筏在海上漂流133天,吃生鱼喝鸟血活下来,经验入教材

四、英雄传奇。

一个月后,恢复了健康的潘濂被送回英国。此时的他,在英国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就连英国国王乔治六世,都亲自接见了他,授予他一枚大英帝国勋章,以此表彰他“在木筏上的经历漫长、危险和充满巨大困难的日子里表现出的罕见勇气、刚毅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英国皇家海军还根据他在海上的生存经验编写了一本海上生存指南。

民国行政院也对潘濂顽强的求生精神进行了嘉奖。

美国战时海运局,也被潘濂的“勇气和刚毅精神”所折服,向他发出了特别邀请。在潘濂抵达美国后,美国人特意给他颁发了战斗荣誉勋带。他在美国海军的请求下,详细地讲述了他在海上的求生方法。他那些宝贵的经验,最终被美国海军加以整理和归纳,编入了美国海军作战教材中。

那时候的潘濂,心中五味杂陈。想到曾有两次被放弃的经历,他不免感慨:世人都在锦上添花,有几人愿意雪中送炭!

不过,潘濂并没有把这样的话说出来。每次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能够在海上活下来的时候,他都说,我是中国人,任何困难,都打不倒中国人!

1952年,潘濂在美国纽约定居并结婚,后来养育了4个子女。

1991年,潘濂在美国布鲁克林的家中因病去世,卒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