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潘濂:靠木筏在海上漂流133天,吃生魚喝鳥血活下來,經驗入教材

作者:張生全精彩曆史

靠一個木筏,一個人在海上孤獨漂浮了133天,九死一生。兩次被人發現,卻沒人救他,最後漂到海邊才得救。他,就是中國海員潘濂。

潘濂:靠木筏在海上漂流133天,吃生魚喝鳥血活下來,經驗入教材

一、大難不死。

1918年,潘濂出生于海南一個頗為貧困的農民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武師,靠收徒賣藝為生。潘濂18歲的時候,由于海南謀生實在艱難,他的父親就托朋友把他帶到了香港,去“坦達”号商船上當學徒。

轉眼,潘濂在船上度過了3年學徒時光。适逢二戰爆發,英國輪船正在香港招募海員。于是,正需要一份工作的潘濂與英國商船“貝洛蒙”号簽下了勞務合同,成為船上一名二等侍應生。

盡管“貝洛蒙”是一艘商船,不過它在英德戰争中主要的作用,是在大西洋上運送戰備物資。

1942年11月23日,正在大西洋航行的“貝洛蒙”号,被德國潛艇發現,随後,德國潛艇向它發送了兩枚魚雷。

第一枚魚雷擊中船體時,潘濂就敏銳地意識到了危險。是以他不假思索穿上救生衣,躍入了海中。就在他跳下去時,第二枚魚雷直接就把商船炸毀。商船迅速沉下海底的巨大吸力,把躍入海中的潘濂拖向海底深處。

慌亂中,潘濂抓住了一塊木闆。靠着那塊木闆,潘濂最終浮出了海面。

可是他放眼四望,廣闊無垠的海面上,什麼也看不到,這讓潘濂十分絕望。

但求生的欲望,又讓他趴在木闆上久久不願松開手,這樣漂浮了大約2個小時後,他突然發現在不遠處,有一隻救生筏正緩緩向他漂過來。

大喜過望的潘濂,趕緊遊了過去,爬上了救生木筏。

那是一隻四角有着桅杆的正方形木筏。木筏的中央是一個6英尺長、3英尺寬的凹槽。他還發現,木筏的兩旁各有一個隔離間,裡面放着兩個金屬箱,箱子裡滿滿地裝着各種餅幹、罐頭、巧克力等,甚至還有40升淡水。除此外,還有幾發照明彈和幾個手電筒。

狂喜過後,潘濂冷靜下來,決定要有計劃地取用這些食物和水。

潘濂:靠木筏在海上漂流133天,吃生魚喝鳥血活下來,經驗入教材

二、絕地求生。

在海上漂流,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淡水。

要知道,在熱帶的海面上,天氣是異常糟糕的。就算沒有風浪,太陽的暴曬也很容易使人脫水喪命。

好在,夜裡偶爾會落一場陣雨。于是,潘濂靠着頭頂的帳篷收集雨水。待積到一定程度後,他就把帳篷傾斜着,用空罐頭盒把水一點一點舀到水箱裡。

由于不知道自己還會在海上漂多久,潘濂每天會用結繩記事的方式,打結記日子。此外,為了強健體魄,潘濂每天還會把自己和救生木筏用一根長的繩子拴在一起,然後跳到海裡遊泳。

随着時光的流逝,有限的食物和淡水,終于還是見了底。潘濂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生存問題。

聰明的潘濂,從電量已經耗盡的手電筒裡取出彈簧,做成魚鈎。又把纜繩拆開,抽出一股搓成細細的魚線。然後,他穿上魚鈎後,開始捕魚。

起初,潘濂隻能捕到小魚。他就靠生吃小魚活命。可是捕到的小魚的條數畢竟有限,這讓他常常饑餓難耐。再加上每天的運氣也不同,有時候連一條小魚也捕不到。是以,他決定捕大一點的魚。

潘濂費了很大勁,拆下木筏上的一個釘子,用它做了個大的魚鈎。随後,潘濂用小魚作為魚餌,挂在大魚鈎上釣魚。

很快,他就捕上了大魚。大魚的重量,差不多相當于五六十條小魚,這讓他高興不已。

大魚的肉生吃起來非常腥,于是潘濂把大魚剖開,掏出内髒,洗幹淨後,切成一塊一塊魚片,晾在拉帳篷的繩子上。用不了多久,魚塊就被太陽曬成了魚幹。這樣的魚幹,不但味道鮮美,而且還易于儲存。

不過,在海上流浪的日子,并非一帆風順,潘濂經常也會遇到風浪。

有一次,一陣大風掀翻了他的救生筏,把他儲存了好久的淡水和魚幹,全部都打翻到了海裡。好在他拼盡全力,終于把救生筏翻了過來。隻是等他好不容易爬上救生筏後,饑渴和疲勞,讓他幾乎喪失了活下去的動力。但他還是靠着頑強的毅力,拼盡最後的氣力,逮到一隻鳥,靠喝鳥血,才算緩過勁來。

為了儲存體力,潘濂後來改用魚的内髒釣魚。他發現用魚的内髒釣魚,能引來魚群。甚至有一次,他還用鳥當餌料,釣到了一條幾英尺長的鲨魚。

由于缺乏淡水,在很長時間裡,潘濂隻能靠喝魚血,吃魚片生存。

其實,潘濂要面對的困難,遠不止解決饑餓和飲水的問題,由于他的皮膚長期被海水腐蝕,再加上長期吃不到蔬菜,是以他的皮膚很快潰爛生瘡,雙腿也浮腫無力。身體的疼痛,常常折磨得他無法入睡。可是他始終咬牙堅持,活下去,成了他堅強的信念。

潘濂:靠木筏在海上漂流133天,吃生魚喝鳥血活下來,經驗入教材

潘濂曾有兩次獲救的機會。

一次,潘濂看到一艘大商船,于是他拼命招手。

眼看大商船離他越來越近,甚至他都能看到甲闆上人的模樣了。結果那艘大商船在離他很近的地方,卻突然掉轉方向離開了。

大失所望的潘濂認為,這是因為那艘船上的人歧視中國人,是以不肯對他這個中國人施救。

還有一次,美國海軍偵察機飛過大西洋上空時,看到了他。不過,偵察機也沒有救他,隻是給他空投了一個浮标,讓他作為标記物。

但很快,一場暴風雨,就把浮标帶走了。

兩次本來已經被發現,但是卻又被人放棄的經曆,幾乎摧毀了潘濂生存的意志。再加上他每天不僅飽受身體的疼痛,還要忍受枯燥無聊的漫長時光。時間一長,潘濂越來越絕望。

很多時候,潘濂陷入沮喪,認為自己的掙紮都是徒勞。再加上體力不支,常常陷入昏睡狀态,這使得潘濂幾乎要放棄了。但本能的求生欲,卻又迫使他在每次要睡着的時候,狠狠掐自己的大腿,唯恐自己會長眠不醒。

潘濂:靠木筏在海上漂流133天,吃生魚喝鳥血活下來,經驗入教材

三、獲救重生。

就在潘濂的體力已經嚴重透支,意志也幾乎被摧毀的同時,潘濂突然發現海水的顔色變淺了。這讓他大為振作,憑着多年海上生活的經驗,他知道,他快要靠岸了。不久後,他果然看到了不遠處的海灘。

終于,幾名善良的漁民發現了他,把他救上了岸。

在給了潘濂一點食物和水後,漁民把潘濂送到最近的貝侖城醫院。在醫生的照料下,潘濂終于獲得了很好的治療。

通過交流,潘濂得知,他被救上岸的時候,已經是1943年4月5日。也就是說,他在海上流浪了133天後,救生筏把他帶到了巴西。而他也是以打破了靠救生筏在海上漂流的世界紀錄。

各國記者紛紛對潘濂進行了采訪報道,稱他為“中國的魯賓遜”。很快,他的故事就在世界各地傳播開來。

潘濂:靠木筏在海上漂流133天,吃生魚喝鳥血活下來,經驗入教材

四、英雄傳奇。

一個月後,恢複了健康的潘濂被送回英國。此時的他,在英國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就連英國國王喬治六世,都親自接見了他,授予他一枚大英帝國勳章,以此表彰他“在木筏上的經曆漫長、危險和充滿巨大困難的日子裡表現出的罕見勇氣、剛毅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應變能力”。英國皇家海軍還根據他在海上的生存經驗編寫了一本海上生存指南。

民國行政院也對潘濂頑強的求生精神進行了嘉獎。

美國戰時海運局,也被潘濂的“勇氣和剛毅精神”所折服,向他發出了特别邀請。在潘濂抵達美國後,美國人特意給他頒發了戰鬥榮譽勳帶。他在美國海軍的請求下,詳細地講述了他在海上的求生方法。他那些寶貴的經驗,最終被美國海軍加以整理和歸納,編入了美國海軍作戰教材中。

那時候的潘濂,心中五味雜陳。想到曾有兩次被放棄的經曆,他不免感慨:世人都在錦上添花,有幾人願意雪中送炭!

不過,潘濂并沒有把這樣的話說出來。每次當别人問他,為什麼能夠在海上活下來的時候,他都說,我是中國人,任何困難,都打不倒中國人!

1952年,潘濂在美國紐約定居并結婚,後來養育了4個子女。

1991年,潘濂在美國布魯克林的家中因病去世,卒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