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现如今,许多家长忙着工作、事业,把孩子扔到学校,什么都不管...,孩子的好与坏都是老师的问题。这个观念显然是错误的!无论多好的学校,多好的老师,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永远替代不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师的事,更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1、老师不能保证你孩子良好的品行。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2、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强迫孩子做到呢?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小大人儿,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

3、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读书的兴趣。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看书,却没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爱看书呢?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时就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了学校之后,让老师培养你家孩子读书的习惯,你家里的书多,孩子就读的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从小阅读的差距,会在以后的知识层面、认知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上表现出来。

4、老师不能帮你培养孩子的意志。老师更多的交给孩子的是课本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道理、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养的。这些只能由家长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如果你忽略了,那你的孩子也许成绩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点挫折,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

5、老师给不了你孩子长久的幸福感。一个人所在的原生态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都很大,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心理阳光很多。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请做个称职的父母!

以下这几点,如果单靠老师,那就真的是耽误孩子了:

1.写字和握笔姿势。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漂亮的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一个班里那么多学生,老师没精力逐个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没精力激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字。

2.叛逆期的冲撞。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就敢跟你顶嘴了,这可能是爷爷奶奶惯的,也可能是你没做规矩要求惯的。对孩子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五六岁开始,如果你舍不得对孩子说“不”,到了十几岁,你就不敢对孩子说“不”了。不要埋怨孩子不听话,因为你在孩子几岁的时候,就埋下了隐患。学生往往怕老师,但是孩子不怕你,就是因为你没有制定让孩子尊重并且畏惧的规矩。

3.正确对待“快乐教育”。凡是童年期无原则地一味讲究快乐教育,长大后,孩子会越来越不听话,在班级与集体里格格不入,成长过程会有不少的痛苦;凡是从小就讲规则守纪律的孩子,将来才会拥有自信,拥有很多的快乐。快乐教育不是你一个家长可以做到的,孩子从小接受了你的快乐思想,可是在大环境下孩子没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没有老师的鼓励与表扬,这样的他其实并不快乐,反而会变得孤独、逆反了。

4.关于网瘾。孩子有网瘾,责任就在父母,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警觉,孩子一旦滑入深渊,带给父母的就是无尽的哀怨。孩子从小就要控制玩电脑的时间,当孩子哭着喊着想玩电脑,你一旦迁就他,就等于给孩子喂了一口毒药。

5.面对现实,迎接考验。凡是抱怨孩子功课压力大的家长,孩子也会觉得学业多、学习累。告诉孩子应试教育能改变命运,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这样养育出来的孩子,就会坚强一些。天下的学生,要想学习好,都是一样需要努力学习的。学习远远比艰苦谋生容易多了,相信你的孩子有这个适应能力。

6.孩子细节上的管理。有些孩子做作业磨蹭、马虎,有些孩子总是在最后时刻才想起赶作业。这些不好的习惯,都是家长不经意间“培养”出来的。家长要从幼儿时起,注意观察孩子的专注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困难的根结,才是真正能帮助孩子的举措。

7.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安全意识。无论老师嘱咐了多少遍,总是有些学生在放学路上违反交通规则。对孩子安全规则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家长别闯红灯,别抱侥幸心理,遇到孩子有乱跑乱窜行为,必须要严加训斥。尤其是骑电动车的家长,不乱闯红灯,就是给孩子做表率。

8.给孩子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孩子厌学、逃学、跳楼,貌似都是孩子的事儿,但实质上,是家长从小对孩子的培养出了偏差。家庭的和睦,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家庭的学习氛围,抵得上数个优秀的老师。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他人,不要在孩子面前对老人说三道四,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