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们为什么总是想要得不到的东西?

人们总是想要他们得不到的东西。无论是最新的iPhone,最新的汽车,甚至是一个人;就像今早,有个粉丝问我,为什么学习了那么多恋爱技巧,然后在实践中思维和行为还是会被堵塞呢?

想要拥有我们觉得遥不可及的东西的欲望是普遍的,各行各业的人都想得到他们得不到的东西。

原因可能不同,但也许最终他们相信他们渴望的对象会给他们一种归属感、幸福感和满足感。然而在现实中,通常情况并非如此。

人们总是想要他们得不到的东西

以下是人们想要得不到的东西的10个常见原因,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原因。

1)稀缺性效应

稀缺效应(想要你得不到的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即当你看到一件稀有、合意或昂贵的东西时,你的潜意识会让你比看到一件丰富的东西时更想拥有它。

这是因为我们倾向于将价值与稀有性联系在一起。所以当我们看到某种稀缺的东西时,它会下意识地让我们更想要它。

比如:如果我告诉你我的冰箱里现在有100个苹果,你会吃一个吗?大概不会。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只剩一个苹果了,那么你可能会动心。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与我们生来就注定要生存的事实有关,一旦我们注意到缺少什么,我们就会更多地考虑它。这种本能会削弱我们的决策和控制力,导致我们渴望一些我们无法拥有的东西(或人)。

稀缺效应(想要你得不到的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

2)多巴胺

这是一个悲伤的事实;你喜欢一个人,单恋某人,追逐你得不到的女孩,想要那个对你漠不关心的人,最终的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这是我们许多浪漫悲剧的原因;但是,我们仍然继续陷入这种习惯,也许大脑幕后的化学反应就是罪魁祸首。

当我们喜欢一个人时,如果我们从我们渴望的对象那里获得任何关注,即当我们收到短信或他们要求见我们时,我们的大脑就会释放多巴胺激素(又名“快乐激素”)。

我们会被这种化学奖励所吸引(幸福感),所以我们开始追逐快感;问题是,如果我们从某人那里得到间歇性的关注,这比我们一直得到它更容易上瘾。

比如:当你刚开始吃巧克力时,感觉味道还错,但过一段时间后,它开始失去你最初从中获得的快感。

但是六个月之内不吃巧克力,第一口远比下一口的口感更美味。同样,剥夺你渴望从某人那里得到的关注,第一时间感觉蛮好,时间已久,你会感觉这怕不是有个大病吧!

我们如此迫切地想要再来一次多巴胺,仅仅是因为它并不是一直都可以得到。

如果我们从某人那里得到间歇性的关注,这比我们一直得到它更容易上瘾。

3)你的自我被宠坏了

我们都不喜欢受伤的自我,拒绝、否认或质疑我们是否“足够好”去获得或拥有生活中的某些东西往往会让我们感到脆弱。

它可以玩弄我们的自尊,伤害我们脆弱的自我,我们想要它,得不到它只会更加激怒我们的自我。有时候,自我会有点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当自己的要求没有被满足时就会发脾气。

一个有趣的心理傲娇就是:“我睡得像个婴儿,知道我喜欢的男孩不喜欢我,但他没法不关注我,所以我赢了。”

我们当中有谁没有过参加这样一场无声的比赛而傲娇呢?

我们的大脑认为,得到我们渴望的目标会让我们成为赢家。我们想要“奖品”,只是为了感觉我们成功了。

如果你曾经想知道“为什么我想要一件东西,直到我拥有它?”那么这就是为什么的完美例子。一切都是为了赢。一旦你“赢”了,奖品就不再有吸引力了。

我们当中有谁没有过参加这样一场无声的比赛而傲娇呢?

4)注意力

简单来说,我们经常想要我们得不到的东西,因为我们倾向于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它上面,任何曾经节食的人都会立刻明白。

告诉你自己你不能拥有那块糖,你却满脑子都是它。当我们感到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时,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关注某些东西的缺失。

就好比爱情一样,你身边的朋友都有对象了,你的注意力就被放在了寻找爱情上了。

但是当它看起来不顺利的时候,你的思想会被高度的注意力所困扰;一个不小心,这种对没有我们想要的东西的高度关注感会滑向痴迷;强迫性的想法就会告诉我们的大脑,我们不能拥有的东西非常重要,这让你更加想要它。

5)我们认为这会让我们开心(但通常不会)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一生都在寻找外部事物来让我们快乐。

市场营销和资本主义对此推波助澜,不断创造下一个“必需品”,并鼓励他们为之奋斗。我们生活的经济体系依赖于它。

如果你没有被教育去相信一张新沙发、一双最新的运动鞋或者那个用4种不同方式切胡萝卜的厨房小工具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你就不会把钱花在这上面,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制约。

我们都是更大的操作系统中的木屐,为了让它起作用,我们被编程为渴望那些必须保持在遥不可及的事物。

我们被教导要认为获得我们渴望的东西会让我们感觉更好,无论是在银行有一定的存款,还是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找到我们唯一的真爱,还是买一辆法拉利。

我们认为到达不可及的地方会给我们一些它不能得到的东西。我们认为当我们最终“到达那里”时,我们会感受到一些事实上我们没有的东西。

当然,可能会有一个短期高点。快速的拍拍后背和短暂的满足感,但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所以你继续做下一件你想要的事情。就好比挠痒痒是永恒的追求,但永远不会满足,我们总是在追逐彩虹尽头的那罐金子。

我们被编程为渴望那些必须保持在遥不可及的事物。

6)比较

你知道他们说“比较是快乐的死亡”,这是有道理的;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从来没有好结果,嫉妒悄悄爬进来,我们认为为了感觉良好、有价值或有价值,我们需要跟上别人,这导致了不充分和低自尊的感觉。

当我们将自己与他人比较时,我们往往会因为认为自己应该拥有某些东西而去追逐它们,不管这是否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是真的想要最新的智能手机,还是觉得没有它就落伍了?

攀比滋生不满。它创造了一个循环,想要的比我们实际需要的多,甚至可能是真正想要的更多。

7)逆反心理

心理抗拒是一个很好的词,我们不喜欢听到不能拥有的东西,我们都想在生活中感受到控制的错觉,听到或感觉到“不”意味着我们在生活中受到某人或某事的支配。

我们不希望力量存在于我们之外,所以我们反抗“现状”,试图改变现状;把心理抗拒想象成我们内心的反叛者,与我们认为夺走我们自由的事物作斗争。

我们越觉得某样东西不可或缺,我们就越固执己见,越有动力想要得到它。

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从来没有好结果

8)幻想

我们的大脑永远在我们的脑海中上演着故事,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基于幻想而非现实。

一旦我们创造了X、Y或Z正是我们想要的这种叙事,就很难放弃,我们想活出预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你发现你约会的那个人没有给你回电话让你崩溃了。

实际上,你没有失去任何东西。但是在你的脑海中,你失去了你和这个人想象的未来,这种乌托邦式的形象很难放弃,所以你最终会追逐你无法拥有的东西。

9)威胁

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可以拥有某样东西,但却意识到我们不能,这触发了我们的原始本能,使我们的安全受到威胁。

一种被称为“禀赋效应”意味着我们过分看重我们拥有的东西。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加厌恶它。

现在把它放在你迫切想要回来的前任的背景下,也许你太想让前任回到你身边,这让你很受伤,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你认为他们是属于你的,感觉这种所有权让你不愿意放弃他们,你更加珍惜它们,仅仅是因为你认为它们已经是你的了。

“禀赋效应”意味着我们过分看重我们拥有的东西

10)追逐

有时候,我们想要得到我们得不到的东西,仅仅是因为它带来的挑战,如果它更难得到,大脑会假设它有更大的价值(不管它有没有。)

为什么我们想要看不见我们的人,而不是看得见我们的人?令人沮丧的是,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看不到我们。

不可获得性赋予了它价值,也创造了获得它的兴奋和额外的确认,这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约会陈词滥调,即使有些人只享受追逐的刺激。比如:当一个男人想要一个他得不到的女人时,一旦他得到了她,他可能会很快改变主意。

如何停止想要你得不到的东西

学会爱对你有益的东西

我们说了很多让我们的心指引我们,但是我们通常的意思是让我们的感觉来引导我们。

尽管情绪作为向导和路标很棒,但事实是它们并不可靠,他们反应异常迅速,而且易于快速改变。

我们需要能够主动驱动我们的情绪。

例如,假设你正在和一个人约会,这个人突然疏远你,疏远你,或者对你不尊重。

我们很容易向自己证明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虽然你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感受,但你仍然有能力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式,有时我们需要以一种长远来看对我们更好的方式行事,这样才能慢慢学会爱对自己好的东西。

而最实际的方法就是通过边界,这些是我们在生活中为了保护自己而制定的规则。

我们需要以一种长远来看对我们更好的方式行事,这样才能慢慢学会爱对自己好的东西。

试着看穿社会的条件反射

我们每天都被信息轰炸,这些信息微妙地暗示着我们不够好,光鲜亮丽、令人羡慕的社交媒体,或者有崇拜最新时尚的漂亮模特的广告活动。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争取更多,取得更好的成绩,找到更好的工作,虽然有目标和抱负没有错,但这种社会制约会让我们追逐别人的幸福,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幸福。

但是如果你能改变这一点,从而改变你的生活呢?如果你不再觉得有必要去追求那些你已经得到的东西,你甚至都不想要了。

你看,很多我们认为是现实的东西只是一种建构。我们实际上可以重塑它,创造满足的生活,与我们最关心的事情相一致。

事实是:

一旦我们去除了家庭、教育体系、甚至信仰强加给我们的社会条件和不切实际的期望,我们所能达到的成就将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