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理学:真正的觉醒,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个疑惑。

为什么总感觉别人不懂自己,不理解自己,就连身边的人也是如此。

他们不懂自己的软肋和弱点,甚至有时还加以伤害,这让我们感到万分痛苦。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这本书上有个案例,一位女士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倾诉,她的伴侣在社交场合没有考虑到她的存在,因此倾诉不满时,伴侣会发怒。

这位女士认为,都是因为伴侣的态度太过冷漠,让她感受不到被倾听或被信任,才会让这段婚姻变得痛苦且冲突不断。

然而女士之所以进行心理治疗,是因为她身边的人认为她情绪反应太过激烈,才“被迫”前往的。

由此来看,问题似乎出在这位女士身上。

如果说是单纯的情绪问题,或许可以进行安抚,但若是有根深蒂固的原因,就需要我们深层次去探讨了。

心理问题,向来不是可以敷衍了事的。

01

人为什么会感到痛苦和折磨?

“我们并不是因为这些事件而受到伤害,伤害我们的是这些事件在我们身上激发的东西,以及我们没有能力在心理层面上处理这些事件、无法为其赋予意义所带来的影响。”

前文的这位女士,她之所以和伴侣关系不好,是因为觉得自己似乎会被抛弃。

她一味把责任归结于她的伴侣,在不断歇斯底里的同时,也逃避着自己真正的恐惧。

在心理治疗师的引领下,她谈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是一段饱受冷漠煎熬的日子。

小时候她比较亲近父亲,妹妹则站在母亲那边,所以她经常能感受到母亲的漠视和冷淡。她渴望和母亲亲近,却感觉自己被日渐疏远。

2岁时她因为生病住院,结果醒来时发现自己的双手被绑了起来,她顿时觉得被抛弃和愤怒。

即使当时可能是为了防止她拔管子才这么做的,但她长大回忆起这件事时,还是痛苦至极。

“那时候,我就和自己失去了联系。”

和母亲关系的疏离,造成了她对亲密关系的不信任和极度索取。

一旦伴侣没有按她预想的状态处理事情,她便会发怒,认为对方不在乎自己。

“当痛苦被感知为一种缺失时,就会产生对一个多少有些理想化的他者的呼唤和需要。”

然而这种推卸责任的态度,很难让我们成长,甚至还可能会让过去的经历重演。

痛苦不会凭空消失,你没有能力处理,它便会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浮现。

02

如何塑造出新的自我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里有一个观点:“你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

如果因为恐惧某些东西而逃避它,甚至将解决方法都推给他人,那你只能不断地承受伤害。

心理治疗没办法改变你的过去,它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过去的方式、我们与过去的关系。

因此这位女士想要走出现在困境的方式,首先就是要承担责任,认清她是造成婚姻矛盾的始作俑者。

同时剖析自己的痛苦,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与过去和解,跟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告别,强化幸福的内在小孩,养成全新的自我。

当你的潜意识里不再是羞耻、寂寞、害怕、悲伤和无助,反而是自信、好奇、无忧无虑和有安全时,说明你已经自我疗愈成功了。

心理学上指出,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关系影响着他成年后人际关系的依恋形态。

缺爱的人会不断地寻找爱,却也容易被伤害;冷漠的人会变得凉薄,最终让人不敢接触;幸福的人因为懂得付出,会收获无数赞美。

每个人的人格形成都是一段漫长的旅途,在不断地演化中,我们或多或少会受父母的影响,成长为和他们相似的模样。

电影《野草莓》里,主人公伊萨克因为性格生来太过理智冷漠,从而痛失初恋。妻子因无法忍受这冰冷的婚姻,选择外遇。

他的儿子继承了家族的冷漠性格,因家庭氛围的原因不愿意生小孩,从而与儿媳关系破裂。

不幸从一个人身上蔓延到了下一代人,想要救赎自己,就要学会爱和责任。

我们要调和自己跟世界的关系,不再以敌对或疏远的态度应对周围的一切,才有可能汲取到新的营养。

人这一生,其实就是一场不断自我修复的旅程。

我们总要跟过去和解,跟痛苦直面,跟他人释怀,从而让心境改变。

心理治疗就是一种缓慢的自我诞生。

真正的觉醒,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成为你自己!

不怕别人不懂你,就怕你不愿放过自己。

向内求,才是治愈的根本。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有一句话:

“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但愿我们不要被过去束缚,从而失去了改变的可能。

END

作者:七洲天,唯心不易创作者。图片源于网络,侵删;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