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又坑人!还有多少台企,在玩联电的套路?

坊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和湾湾做生意,一定要多留个心眼”,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哑巴亏咱们没少吃。

前不久,大陆又被台资企业“坑了”。合资创办的企业刚刚扭亏为盈,台企就迫不及待地把大陆股东踢出局,一手“卸磨杀驴”玩得出神入化,到底怎么回事呢?

2014年厦门官方、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决定和台企联电联合创办12晶圆代工厂“联芯”,这家企业主要计划生产40nm和28nm芯片。

企业刚刚组建时,外界普遍看好这个项目。咱们资金充裕,在芯片方面舍得投资,联电作为湾湾的“芯片二哥”技术毋庸置疑。双方强强联合,一定能在芯片领域掀起一番波浪。

2015年3月开始项目动工,很快工厂建设、设备、员工就全部到位了。

2016中旬,联芯就完成了40nm芯片市场,第4季度40nm芯片就实现了量产。

2017年5月,联芯实现了28nm芯片量产。

事情到这里,大家好像是双赢——联电获得了投资,并且打入了大陆市场。咱们也通过联芯解决了芯片产能。但是冰面之下,实际上是危机四伏,很快事情的发展就超乎了很多人想象,让国内网友直呼“上了大当”。

联电算盘精,扭亏为盈就撵人

很快这个项目就迎来了第一个问题——始终不赚钱。

从2016年项目建成,2021年年底,虽然联芯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实际上一直都在亏钱。

2016年,联芯亏损14.35亿元;

2017年,联芯亏损16.81亿元;

2018年,联芯亏损31.16亿元。

直到去年,联芯依旧有23.68亿元的亏损。其实亏损倒也正常,毕竟联芯每年的研发投入就能达到数十亿元。咱们的企业也没有就这亏损不放,毕竟在咱们眼里,技术研发更重要。所以就算一直在亏损,大陆投资方也还在投资研发。

然而很快令人大跌眼镜的一幕就发生了。去年第4季度,联芯终于扭亏为盈,成为了一家能赚钱的公司。本来公司赚钱了,是一件开开心心的事。当初亏钱时,大家一起咬牙坚持过来了,如今苦日子到头了,大家就一起和和气气把钱赚了吧。

但是联芯赚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大陆资本踢出局”。前几日,联电发布公告称,将会以48.5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分三年买下其他所有股东的股权。届时,联芯就会成为联电的100%控股子公司。

联电早有预谋,合同上就有猫腻

很多人听到消息人都傻了,直呼联电吃相难看。这些年联芯为什么能发展起来?

一方面,咱们的扶持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为联芯分担了很多生存压力。另一方面,股东们持续的投资,让联芯的生产和研发得以持续下去,整个项目不至于沦落到烂尾。然而联电却从一开始就显得没这么老实。

首先,联电在合作之初就明确强调,大陆不能参与公司的经营以及技术研发,只能参与投资分红。这显然就是有提防之心,生怕咱们学到技术。要知道一直以来咱们投资芯片企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累积芯片制造的技术和经验,如今没办法参与研发,对于咱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联电在合同上加了一条“霸王条款”——7年后,联电有权购回所有的联芯股权。为什么说这是一条霸王条款呢?“有权”这两个字非常关键,这样购回联芯股权完全成了联电的一种权利。联电完全占据了场面上的主动,如果公司经营状况好,联电就可以强制购回股权,如果经营状况不好,联电可以把头一缩,不管不顾。

只是让很多感到不对劲的是,七年之期一到,联电立马扭亏为盈,这时间点卡得是不是有点太凑巧了,这会不会一开始就是联电设计好的呢?

“联美案”被联电摆了一道

2016年2月,联电和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晋江能源投资集团一起成立了福建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主要生产动态存取储存器(DRAM)。当时国内的DRAM市场被被外企所垄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大陆企业找来联电进行合作。

联电还是一样的套路,搬出了自己的那一套“你出钱,我出力”,把经营和研发都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告诉其他两家股东只需要出资就好,其他什么都不用管。不过联电还是画了一个“大饼”,告诉其他两家股东,前期技术研发工作由联电来完成,等技术研发成功过后,就会转移到福建晋华名下,随后进行生产。

企业成立之后,联电的资深副总陈正坤被调任福建晋华总经理,这个人随后也成了毁掉福建晋华的罪魁祸首。陈正坤在加入联电前曾就任于美企美光科技,这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储存芯片巨头,因此陈正坤在这一行,是个有经验、有技术的老将。

加入时,陈正坤带来了一个DRAM的技术团队,其中很多都是美光出身的技术人员,这也引起了美光的注意。

2017年9月,美光控告联电存在技术侵权,称从美光跳槽到联电的技术人员,窃取了其内部的商业机密,现在联电使用的很多技术,都是未经授权的“换皮技术”。随后该案件在美开庭,一起被告上法庭的还有福建晋华,美光认为福建晋华脱不了干系,也动用了自己被窃取的关键技术。

最终在重重铁证之下,联电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赔了美光6000万美元,把事情给了了。但是其他两家股东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境地。老美把福建晋华列入了“实体清单”,欧美技术和设备被悉数收回,企业彻底停运。整个项目从厂房建设到设备购买,再到技术授权,总共投资了近53亿美元,这些资金可以说是全部打了水漂。

好好一个项目在联电的一番操作之下,可以说是“鸡飞蛋打”,大陆投资方是有苦说不出,联电这样合作已经把自己名声搞臭了。

富士康是另一种例子

事实上,台企在大陆割韭菜并不止联电一家,咱们最熟知的就是富士康。当初凭借着国家给予的优厚待遇,富士康成了全球闻名的代工行业巨头。

而西方封锁的加重,富士康也参与了其中,作为曾经华为最主要的代工厂,招呼都没打就直接切断了所有代工工作。如果不是比亚迪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接下了华为的所有代工,华为很有可能出现停产或减产。

后来,富士康放弃了国内产业,跟着苹果转战东南亚,结果又如何呢?

先是,工厂建好的招不到合适的工人,企业文化和工作制度的不同,让很多东南亚国家劳动力对富士康“不感冒”。无奈之下,富士康只能提高薪资来吸引人才。

好不容易人招满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技术又很难达到国内的标准,近年来,苹果一直被曝出手机故障率增加,镜头积灰、绿屏、硬件故障等问题越来越普遍,导致苹果的口碑也逐渐下滑,无奈富士康还需要加大对员工培训。

更严重的是,东南亚的疫情爆发之后,富士康被迫减产,这导致富士康直接陷入了运营困难,富士康显然也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

去年,郭台铭宣布富士康将重回国内,但是今日的富士康已经今非昔比了。过去的一年,富士康在大陆陷入了招工困难,为了能填补人员空缺,富士康不惜一再提高薪资和待遇。这种的情况下,富士康能不能重现往日的“雄风”呢?这点我们不得而知。

挣咱们的钱砸咱们的碗,绝对不能容忍

可能很多台企还搞不清楚状况,大陆已经不再是“吃不起茶叶蛋”的大陆,咱们也不再是“吃不起涪陵榨菜”的老百姓。咱们已经开始了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当初台企那套“你出钱,我出力”的套路已经行不通了。相信未来台企来大陆会是另一副姿态,“挣咱们的钱砸咱们的碗”的行为,我们已经不会再忍受了。(霍浩)

又坑人!还有多少台企,在玩联电的套路?

吃我们的饭还砸我们的碗?联电吃相太难看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