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水晶之夜”真如水晶一样美丽吗——纳粹的反犹暴行

作者:老赵历史杂货铺

1938年11月10日,德国各大城市中的犹太人商店几乎都遭到了打砸和抢劫。被洗劫的商店橱窗上的玻璃碎了一地,亮晶晶的玻璃渣子经过月光的照射后宛若水晶一般,这便是德国历史上臭名昭著“水晶之夜”事件。从时间上来看,“水晶之夜”并不隶属于二战期间,那么当时的德国犹太人为何会遭到如此不公的待遇呢?

“水晶之夜”真如水晶一样美丽吗——纳粹的反犹暴行

被焚毁的犹太人教堂

其实,“水晶之夜”事件是纳粹反犹中的代表性事件,也是有组织的大规模反犹暴行的开始。看似德国民间进行的反犹运动背后是纳粹党员和党卫军在作祟。

反对犹太人或针对犹太人的迫害或清洗再欧洲由来已久,屡见不鲜。自中世纪以来,犹太人就成为一个屡遭磨难的民族而辗转于世界各地。强烈和严密的宗教信仰以及卓越的经商能力,特别是占有令人羡慕或嫉妒的社会财富加剧里欧洲等地的反犹运动。

“水晶之夜”真如水晶一样美丽吗——纳粹的反犹暴行

德国在一战中的战败,特别是在巴黎和会上遭受的几乎毁灭性惩罚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强大的向心力,都想着位摆脱任人宰割的国际地位而努力。然而,生活在德国的犹太人不但不融入德国社会,反而趁机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这就激起了德国人的强烈不满。

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执政后更是想要重振德国雄风,因此以打击犹太人实力来团结德国人,进而冲破《凡尔赛和约》就成为纳粹的不二选择。换句话说,德国犹太人被打压那是纳粹蓄谋已久的事。

1938年,为了给波兰一点教训,纳粹将大量波兰犹太人驱逐到德国和波兰边境地区。当时的波兰政府不愿意接收这批由德国驱逐的犹太人。德国和波兰僵持不下,而这些沦为难民额犹太人只能滞留在两国边境地区。为了改变一身的窘况,11月8日一名犹太裔青年用左轮手枪刺杀了一名德国外交官。一石激起千层浪,德国官员被杀很快便成为纳粹德国对犹太人采取暴力举措的借口。

“水晶之夜”真如水晶一样美丽吗——纳粹的反犹暴行

1938年11月8日,纳粹宣布德国境内的犹太报纸和杂志立即停止出版。9日晚,在于与宣传部长戈培尔商量了一阵后,希特勒表示“应当放手让冲锋队(希特勒青年团)行动”。此后,戈培尔便怂恿部下:“今晚估计要发生反对犹太人的自发性示威,党对此不应干涉,以便使将要发生的暴力事件看起来像是民间“自发的”。

10日凌晨,德国各地的纳粹党卫军、盖世太保等化装成平民走上街头,他们挥舞棍棒对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进行疯狂地打、砸、抢、烧。据统计,约267间犹太教堂、超过7000间犹太商店、29间百货公司遭到纵火或损毁。同时,与德国关系密切的奥地利也有94间犹太教堂遭到破坏。被打碎的玻璃在月光的反射下闪闪发光,恰如水晶一般。因此,历史上把此次犹太人被迫害的事件成为“水晶之夜”。

“水晶之夜”真如水晶一样美丽吗——纳粹的反犹暴行

这场冲突之后,犹太人不但没有沉冤昭雪,反而被当成嫌疑犯。据统计,约有30000名犹太人被逮捕,其中绝大部分被送往集中营。其中约有2000-2500人死于集中营,其余人员在保证离开德国后基本被释放。

此外,12日,在纳粹二号人物戈林的召集下,德国制定出了剥夺犹太人尊严和权利的措施,例如强令犹太人将焚毁的教堂打扫干净后修成停车场,供德国人使用;强制犹太人佩带有“J”字母的侮辱性标记。同时,强迫犹太人向纳粹赔偿10亿马克。

“水晶之夜”真如水晶一样美丽吗——纳粹的反犹暴行

虽然西方许多国家因“水晶之夜”事件对德国极为不满,甚至召回驻德大使,但推行绥靖政策的英美等国依然没有组织德国纳粹有组织的对犹太人进行的迫害乃至屠杀。此后,犹太人在德国的真正厄运逐渐拉开帷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