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乡话|春盛夏萌,纵身书画寻清凉

一场雨的洗礼

宣告着春的道别

也提醒着人们夏已来临

《历书》有云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如今,空调、西瓜、冰激凌

已经成了当代年轻人

夏日必不可少的“三件套”

而在古代

人们如何度过炎炎夏日?

今天

让我们和主播们一起

一起去书画作品中找答案

家乡话|春盛夏萌,纵身书画寻清凉

广东话·夏山如碧

唐代诗人高骈

在《山亭夏日》中写道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每句诗都美得像画一般

绿树阴浓,楼台倒影

池塘水波,满架蔷薇

人们能从字里行间

看到诗人在夏日山亭里远眺的场景

而在明代画家仇英的《莲溪渔隐图》中

我们也能感受到一派夏日景象

画中远处山峦连绵,云雾缥渺

中部湖面宽广,民居近岸而建

左侧水田中禾苗翠绿茁壮

细看近处院落墙外

有位高士携书童远眺

他们也许正感慨

云山起伏多绿意

也许正计划乘溪水泛舟而游

这让人心旷神怡的

江南渔村恬静安乐的生活情景

纵使历经数百年

依然能品味其中

清静高远、平和达观的意趣

家乡话|春盛夏萌,纵身书画寻清凉

潮州话·芬芳一夏

炎夏酷暑,十里荷香

古往今来

荷花始终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

荷花除了观赏价值外

还被赋予了精神思想

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的一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写尽了荷花超凡脱俗之风范

古人赞美荷花,也爱画荷花

清代沈铨的《荷塘鸳鸯图》就是其中之一

这幅画赋色浓艳,写实精致

全图思致周密,讲究法度

能于精准严谨中别具怡情之趣

荷叶拥着荷花,绿粉相间

水中鸳鸯窃窃私语,相亲相爱

荷绿、花红、鸟飞

透出一股清新空灵之感

动静结合的画卷充满了盎然生机之感

观画之人仿佛也置身于

这一片热闹的夏日荷塘中了

家乡话|春盛夏萌,纵身书画寻清凉

闽南话·枇杷渐熟

立夏有三候

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的习俗

自然也少不了枇杷这一时令水果

历代名家不乏有以枇杷入画者

这幅宋徽宗的《枇杷山鸟图》便是其一

扇面中的枇杷以折枝的形式表现

使得累累硕果与繁茂枝叶尤为突出

画面左下方,一只山雀在枝头栖息

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

这幅画还有一处很有意思

那就是被网友戏称为

清代“点赞狂魔”的乾隆皇帝

在扇页对开御题诗一首

“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

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

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

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

这是两位皇帝相隔数百年的遥相呼应

一人绘画,一人题诗

甚是妙哉

家乡话|春盛夏萌,纵身书画寻清凉

客家话·夏夜追凉

南宋诗人杨万里

在《夏夜追凉》里写道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诗人用寥寥数笔

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

皎洁的月光,浓密的树荫

婆娑的竹林,悦耳的虫吟

还有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

人间消暑意,竹荫绿水间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

明代画家仇英的《竹梧消夏图》

画中近处绘有亭台池塘

远处为隐隐青山

中间为葱翠竹林和梧桐

尽显山色空蒙的幽旷景象

让人心生一丝淡淡凉意

竹林中,有两人相对而坐

正侃侃而谈

浓荫下,一座水阁立于溪水之上

一人坐于凳上,斜倚亭台之栏

手持羽扇、轻摇纳凉

竹林梧桐间凉爽之风扑面而来

闲适之意足见消暑之趣

清溪水田、绿荫树丛、河流浅滩

凉爽夏日从水墨里呼之欲出

一团蒲扇带来一抹清凉

一朵荷花漾起一池涟漪

挥散开春的暖意

一起迎接夏的骄阳吧

监制/任永蔚

主编/张蓓

值班编辑/刘喆

校对/万祖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