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作者:黄娜老师

冷战结束后,北约只花了20多年的时间,就向东推进了1000余公里,特别是随着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入盟,还让北约国家直接和俄罗斯有了大片边界接壤。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但其余的各个方向上,和俄罗斯有直接边境线的国家,依旧在试图保持克制,以避免激怒俄熊,酿成不可控的后果。

没成想,近些年,乌克兰愈发频频挑战着俄罗斯的底线,最终,俄方直接出兵,要“手动”将其“去纳粹化、去军事化”。

一旦这个目的实现,乌克兰将成被“安排”中立,成为俄罗斯西南方向的战略缓冲地。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如今,眼瞅着仍旧不太明朗的战事,芬兰愈发坐不住了。

今年3月,芬兰的一份民调中显示,62%的人支持加入北约,而早在2017年,支持加入北约的人只有21%。

同样从3月底开始,芬兰的多个政府要员,也都曾公开表示,对加入北约的想法表示支持。进入4月,相关议案,已提交议会,拟准备5月12号进行讨论(注意,网传所谓的“5月12日申请加入北约”的说法,并不符合实情,是那天议会要准备讨论表决,而非提起申请)。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这是芬兰媒体自己的报道,左边老汉是总统绍利;右边妇女是总理马琳。感兴趣的话,可以用翻译软件看看

与此同时,芬兰预备役已经开始动员,并在南部城镇组织军事训练。很多人推测,这是在以预防申请加入北约后,可能引发的某些极端事态。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被动员参训的芬兰女兵

显然,如果芬兰议会通过了加入北约的提案,俄罗斯必将暴怒。

一旦芬兰成了北约国家,俄罗斯和北约的边境线,一夜间就增长了1300公里。

同时,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普京总统的老家——圣彼得堡,以及大片俄西部领土,将直接暴露在北约的眼皮子底下。

这样,圣彼得堡离北约的边境,只剩下了一百多公里。而其南北不到400公里的地方,都将有北约驻军(爱沙尼亚和芬兰)。

俄罗斯的波罗的海舰队也被将如同困兽一般,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很显然,如此惊天动地的反应,长期以来,芬兰、俄罗斯、北约三方,都心知肚明。

特别是芬兰,为了避免激怒毛熊,酿成不可控的后果,在相当长的岁月中,对俄罗斯而言,虽然不说上是可争取的对象,至少也大致做到了严守中立。

毕竟,作为前沙俄帝国的自治领,后来又跟苏联人真刀真枪地干过仗,再加上离得这么近,对于自己的这位邻居,可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历史上,芬兰人熬了700多年,才终成一个独立的国家。

从民族上看,芬兰和周边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不太相同,他们属于属于芬兰-乌戈尔语族,是北欧五国中唯一一个非日耳曼语族的国家。

而且,大家还可以观察出来,一些芬兰人虽然有着白皙的皮肤和金发,但是面部特征,却比较接近于蒙古人种,线条更柔和,而且很多都是大盘子脸。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比如这样的

这样的长相,带着原住民萨米人的特征。

萨米人,就属于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生活在北极圈以内的萨米人

芬兰的西边是挪威和瑞典,其祖先则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维京人;东部是不好惹的“战斗民族”。

结果,从中世纪到近代,为了生存,芬兰人不得不先后先后臣服于这两个“老大”。

公元12世纪初,瑞典十字军以在芬兰传播基督教为由,开始逐步征服芬兰境内的各部落。

到了13世纪末,瑞典王国的领土,已经扩张至卡累利阿地区(大部分位于现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境内)。

同期,波罗的海的东边,基辅罗斯公国则在向西发展势力。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1293年,瑞典王国和诺夫哥罗德公国(由基辅罗斯分裂出来),联手平分了卡累利阿地区,而这两个国家的边界,也成了欧洲北方地区,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分界线。

接下来的14-17世纪的欧洲格局,北欧霸主,大部分时候就是这个瑞典王国(瑞典曾经加入卡尔马联盟,后又独立出来);而在东欧最说了算的,则是波兰人。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然而,这样的局面,随着沙俄帝国的崛起,被迅速打破。

近代沙俄的扩张带着“牛皮糖”一般的韧劲,它盯上的东西通常不会轻易放弃,不惜代价,也要搞到手。

17-18世纪的沙俄,经过彼得大帝的改革,日益强大起来。

18世纪初,大北方战争后,彼得大帝从瑞典手中夺得了波罗的海东岸和芬兰湾,获得了第一个出海口。

彼得大帝仿照欧洲城市格局,在芬兰海湾,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城市——圣彼得堡,。并不顾大量贵族的反对,从俄罗斯的发祥地莫斯科,迁都于此,将它作为沙俄海上扩张的起点。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老早前,圣彼得堡原本是芬兰的领土,而芬兰又曾经被瑞典王国统治了好几个世纪——怎么算,都是一笔糊涂账

从1712年开始,长达200多年的岁月里,圣彼得堡作为沙俄的首都,一直是俄罗斯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圣彼得堡,曾是一片荒芜的沿海沼泽地

随后,1741—1743年、1788—1790年、1808—1809年,沙俄帝国与瑞典王国又展开过三次争夺芬兰的战争。1809年芬兰全境沦为了沙俄境内的自治大公国,宣誓效忠俄罗斯沙皇。

1812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将芬首都从离瑞典较近的图尔库迁至了如今的赫尔辛基。

19世纪的时候,沙俄曾经多次试图强行在芬兰推行俄罗斯化,但均引发了当地激烈反抗,最终无奈作罢。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芬兰歌舞,既不日耳曼或者维京,也不斯拉夫,自成一体

总的来看,沙俄对芬兰的统治远不像对其他斯拉夫民族那样深刻,芬兰更好地保持了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化,人民的独立意识代代传承。

20世纪初,随着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爆发,沙俄帝国境内各地掀起了一股猛烈的独立潮。

毕竟,这些地区被征服时,公开效忠的,都是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陛下;如今罗曼诺夫王朝终结,末代沙皇一大家子人也全被弄死了,所谓的“臣服”和“效忠”,自然也就随之终结。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趁热,1917年12月6日,芬兰宣布独立。12月31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政府承认芬兰独立后的政权,并与之建交。

这一举动,让列宁赢得了当年全体芬兰人的尊敬。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也正因如此,在后世的芬兰,列宁的口碑一直不错。

哪怕是在1940年苏芬战争时,前苏军上将克鲁特兹基赫在占领区都惊叹道——当我们走进一所房子后发现,居然发现墙上挂着列宁的画像....列宁之所以受到尊敬,是因为他给了芬兰人自由。

大体上,从苏芬战争和二战,以及后来冷战爆发、苏联解体,70多年来,芬兰对待历史还算比较客观,几乎没有做过诋毁列宁之事。

直到...今年4月,为了抗议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芬兰的旧首都图尔库公开毁坏了市中心的一座列宁塑像(下图)。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要知道,在苏芬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芬兰国父,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都曾说过——“反对俄国人,也没必要去侮辱列宁”。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曼纳海姆(1867-1951),这是在沙俄军队中服役时的正装照

这里,就有必要说说令芬兰人至今不得释怀的“苏芬战争”。

1939年,苏联打算胁迫芬兰,让其同意自己的“领土交换方案”。

芬兰表示不从。

然后双方开打,一直持续到了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之前。

原本,全球人民都以为,这是一场蚂蚁和大象的战争——芬兰的国土面积只有33万多平方公里,而苏联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苏联是芬兰的70倍;芬兰的人口仅仅440余万,而苏联的人口将近2亿,苏联是芬兰的40倍;

芬兰的常备陆军只有3.2万人,而苏联的军队规模比芬兰整个国家的人口都多。

好似,芬兰的那点兵力,还够苏军塞牙缝的。

没成想,这并非是场一边倒的战争。

漫长严寒的天气,厚达1米的积雪,茂密的森林,纵横的湖泊,坚固的曼纳海姆防线,还有战斗意志坚定的芬兰人,都令芬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潜力,创造了很多以劣胜优的光辉战例。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电影《苏芬战争》剧照——趁着交战间隙,也得洗个桑拿,不愧为芬兰的国粹

苏芬战争中,苏联红军共投入120万大军,损失了约20万,伤亡合计70万以上,与此同时,国家声誉也受极大的伤害;

而芬兰的伤亡人数仅有2.6万人。

苏联付出巨大代价后,取得了“惨胜”,通过《莫斯科条约》,拿到了芬兰大约11%的领土。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不久后,苏德战争爆发。芬兰为了收复失地,主动协同德国出兵,很多芬兰青年也加入了武装党卫军,他们大多被编入了北欧师。

然而,二战中的芬兰人,始终保持着理智。

在协同德军的过程中,他们恢复了苏芬战争爆发前的边界,但打到苏芬边境处就停止了进攻,不进入苏联境内作战(当然,加入武装党党卫队北欧师的芬兰人除外)。

特别是到了战争后期,芬兰又赶紧掉头向苏联示好,转身去打了正在溃败的德国,开始和法西斯正面对决,并在苏联的授意下,靠自己的军队,把德国人赶出了芬兰。这就是历史上的拉普兰战役。

当年,芬兰人,对苏联和德国的感情,都非常复杂。

电影《战场上的布谷鸟》,演绎的就是这段过往——在芬兰和俄罗斯的边界处,一位苏联士兵,一名芬兰狙击手,和一位萨米族女人,在人迹罕至的北欧森林中,从仇恨到和解并“共享爱情”的传奇故事。

最终,萨米女人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可连她自己也搞不清楚,究竟谁是儿子们的爸爸。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战场上的布谷鸟》结尾

战后,芬兰人借着拉普兰战役,成功从纳粹仆从国,华丽转身为了反法西斯战胜国。

但是,他们曾经一度收复的领土,又被苏军趁着“大反攻”重新占领。

可你换个角度,参考一下二战后其他苏联邻国的境遇,又会发现——夹在那样的地缘环境中,没有被苏联直接“收编”,搞成加盟共和国或者卫星国,就已经算是相当幸运了。

还要什么自行车!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此后,芬兰一直坚持着中立立场。

早在1948年,芬兰就同苏联签订了《苏芬友好互助条约》,芬兰公开保证不参加苏联敌对的任何同盟。

冷战期间,芬兰以中立地位拒绝了“马歇尔计划”,经济上跟西方的交往适可而止。

在政治自主独立的前提下与苏联保持睦邻关系,并参加经互会活动,甚至还装备了苏联的米格-21战机,并充当着苏联的“外贸中间人”角色,从中捞了不少回扣。

同时,芬兰和苏联的民间交往也非常密切,芬兰人尤其爱去苏联境内旅游——离得近,便宜又大碗嘛!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1970年代,克里米亚的芬兰游客正在放飞自我

就这样,在整个漫长的苏联时代,芬兰一直小心翼翼地在北约与华约之间求生存,维持着和平安宁的发展环境,到了1970年代,已经从二战结束时的一个百废待兴的贫穷农业国发展成为了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列,且科技最为先进的一流发达国家。

芬兰的这种国际政治外交模式,还由此形成了一个专业名词——芬兰化,意指一个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绝不挑战更强大的邻国。后来又被西德等欧洲政客引申为,特指“自由世界”国家听命于集权国家。

其实,这样的选择,对于芬兰而言,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跟其他直接倒向西方的国家不同,看地图——苏芬之间,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是紧挨着的。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西方再怎么帮衬,也难有作为,若要生存发展,就不能再招惹这个庞大的东邻。

所谓的“远交近攻”,大概率会把自己玩死。

也正因如此,苏联解体后,芬兰仍旧不愿意刺痛已经“瘦身”了的俄罗斯。

直到本次...在“特别军事行动”的刺激下,芬兰突然想去投靠北约。

很明显,加入北约的结果,带来的,不一定就是靠谱的安全保障。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一旦芬兰成为北约国家,俄罗斯将和北约增加1300公里的边界,圣彼得堡离北约的最近距离,只剩下了100公里。而其南北不到400公里的地方,都将有北约驻军;整个波罗的海在各个方向,几乎被北约团团堵死....而且,芬兰身旁的另一个中立国瑞典,肯定也坐不住了。

芬兰,这次也坐不住了:历史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俄熊

你觉得,俄熊能咽得下这口气?

芬兰人一直做得很“懂”,这次...?

当然,具体事态发展,还有待观望。

不过,从最近的一些越来越“魔幻”的国际事件,大家肯定也都看出来了——强大和靠谱的实力,才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一旦实力衰弱,你就会发现,曾经的好邻居都变成了呲牙咧嘴的“猛兽”;即便那之前,它看上去,更像是个“萌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