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吼大叫是教育孩子吗?

大吼大叫是教育孩子吗?

这一讲我会带你认识吼叫,你会了解到以下 3 方面的内容:1. 引发吼叫的深层次原因;2. 男孩被吼叫之后的感受;3. 吼叫对男孩成长的影响。了解这些之后,你会认清吼叫对男孩而言,确实是一种体罚方式,而且起不到任何教育的作用。听到不吼不叫这个主题,你可能会质疑,不吼不叫的教养效果一定比吼叫好吗?你可能会认为,只要能起到教育孩子、警示孩子的作用,为什么一定要控制自己不吼叫呢?在某个特定的时段,没准,一声吼叫会比柔声柔气地讲 100 句道理还管用。但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促发你对男孩大吼大叫?吼叫之后,男孩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他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和表现?这一讲,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重新认识吼叫,来帮你认清一个真相:吼叫,并不能起到教育男孩的作用。首先来想一下,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吼叫?下面这个场景在生活中很常见:妈妈打开冰箱的时候,儿子也凑了过来,踮着脚摸了摸鸡蛋,正想拿一个鸡蛋看看,妈妈突然大吼一声:「哎呀,别拿鸡蛋,你会把鸡蛋打碎的。」儿子听到妈妈的吼叫,先是一惊,然后赶快把手缩了回去。这个案例中的妈妈为什么会吼叫?我想是因为怕儿子不小心把鸡蛋打碎。除了想制止孩子某些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的行为之外,当孩子把你惹得气急败坏的时候,你也可能会选择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当你苦口婆心地教导孩子,他却屡教不改的时候,你也可能会忍不住发火。这么大略一看,引发吼叫的「根源」好像就是男孩的所作所为不符合你的心意,激发了你的愤怒情绪,但你又特别急切地希望他能够服从指令,于是嗓音增大了,语速加快了,面目变得狰狞了。就好像是,愤怒情绪和想控制孩子的想法,让你不得不吼叫,好像你自己也很无奈。但是,真的是这么简单吗?直观来说,吼叫是情绪失控的表现。但情绪失控仅仅是因为孩子么?我想未必是这样的。情绪失控的原因有大有小,有来自于人体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情况所致。来自于人体自身的原因,是跟个人身心状态有紧密关系的。所以,你在疲劳、恐惧、焦躁、厌恶、孤独、悲伤、困惑、压抑、尴尬、饥饿等情况下会更容易情绪失控。另外,还有外界因素对个人情绪的干扰。比如,当你在被误解、被催促、被抱怨、被指责、毫无安全感、内心无力、马上要迟到、事情变糟糕、无法掌控局面等情形下,也容易情绪失控。另外,跟你相近的周围人的某些表现,比如,另一半没有按时回家、职场同事勾心斗角、、家中其他亲人对自己的做法尤其是教育指手画脚、跟邻居进行了不愉快的交流、和朋友闹了矛盾等,可能也会让你情绪失控。当然,对于妈妈来说,孩子的情况才是最容易干扰情绪的因素。罗列了这么多的可能导致情绪失控的节点,你会发现,一个吼叫的背后,可能不只是孩子不听话这一个让你情绪爆发的点,比如,单单是孩子不听话,也许根本不会让你「大动干戈」。事实上,很多情形下,是你劳累了一天,身体非常疲惫,在单位受到了领导或同事的质疑,同时跟朋友也有了些小问题,偏偏这时候孩子爸爸还在应酬,很晚了还没有回来,家里孩子想让你陪,但是手头还有一堆家务要做,千头万绪都堆在了一起,你实在没有精力去应对。就在这时,孩子不小心打翻了你刚放在桌子上的一杯牛奶,看着狼藉的地面,万千种情绪在一瞬间化作一股火气冲了出来。于是你冲着孩子大吼了一声:「你在干吗?怎么这么笨!」你会发现,一个吼叫的背后,竟然积累了这么多的情绪爆发的「点」,有这么多的无能为力。但是,孩子成为了最终情绪爆发的对象。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吼叫属于教养冲突,表面上看是孩子有种种的不好,你才会情绪失控对孩子大吼大叫,但实际上背后反映的是妈妈自身的压力和焦虑,这种压力与焦虑与其说是来自外界,不如说是来自你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因为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期待孩子成才,最好能尽早成功,所以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把他培养好。怎样才能把孩子培养好?这个问题确实让很多父母头疼、焦虑。在这个时代,仿佛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大家都在拼命地往前冲,想达到一个完美的状态,有了孩子之后,通常也会延续这样的做法。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越来越迷茫,付出得越来越多,可是孩子看起来总是不如人家的孩子。(待续)

大吼大叫是教育孩子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