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在电影《阿列塔:战争天使》上映之前,福克斯不会想到会有一部中国制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我看来,《流浪地球》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既是新的又是模仿的,既有灵气又笨拙。刚走进科幻电影俱乐部的孩子确实带来了新的面孔和空气,但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阿列塔:战争天使》是好莱坞电影业创造的又一美好产品,是美日科幻文化的诞生。我们刚刚做的是从0到1,好莱坞做的是从100到101。虽然没有必要崇拜,也不需要复制整体,但开明的学习总是对的。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阿列塔:战斗天使》内地电影海报

从电影文化的角度来看,《阿列塔:战争天使》有太多的熟悉的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元素:

首先是Seb Punk:电影中的钢铁之城,就像《银翼杀手》(1982年)和《雷神3》(2017年)中的萨卡主演一样。

其次,《机器战士:日本科幻文化》的最爱,前几部改编自它的好莱坞电影似乎不那么成功,比如《环太平洋》(2013年)、《夺宝奇兵》(2017年),与《阿列塔:战斗天使》相比。

第三,荒原电影:灾难后人类文明的重建,如《邮差》(1997年)、《疯狂的麦克斯》系列。

四、黑色电影:除了《阿列塔:战斗天使》导演罗德里格斯的《罪恶之城》(2005年)之外,还有一部鲜为人知的《灵魂之城》(1998年),甚至老四部《蝙蝠侠》也是黑人电影风格。

五、反乌托邦:个人单枪匹马地高权重社会,如《泪水的终结》(2002)、《欢乐的空间》(2013)等。

......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阿列塔:战斗天使"在"废物","塞布"的世界里

《阿列塔:战斗天使》是这些电影元素的高度整合的打包升级版。我不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在北美票房上如此糟糕。也许市场公告没有到位,也许西方观众已经对这些东西在审美上感到厌倦,也许是影片中的阿列塔CG角色不小心踏入了"奇异的山谷"(关于"怪异的山谷"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解释)。

我最大的感觉是,这真的不是一部0对1的电影。这部电影的诞生,不仅落后于资本、科技一流的好莱坞电影产业,更重要的是,好莱坞已经积累了足够深厚的积蓄,并且还在继续发展电影文化。此外,在电影文化的背后,这些国家离不开美国,日本经历了工业文明的历史背景。对于一个农业文明来说,自行车可能是他们的科幻小说;对于一个充满自行车的国家来说,汽车可能是他们的科幻小说;对于一个全是汽车的国家来说,变形金刚是他们的科幻小说。没有两次工业革命,就不会有像塞布朋克和蒸汽朋克这样的科幻文化。没有冷战和核危机,可能没有黑人电影,没有荒原电影这样的想象力。

以上都是《阿列塔:战斗天使》这头龙,下面只说阿列塔这个CG角色,她是龙的眼睛。无论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如何,阿列塔都将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CG角色,代表着电影技术的新水平。仅限于空间,这里提到的CG角色仅限于人类或近人类角色,如猩猩,而不是CG角色,如恐龙和怪物。以下是进入身体之前要知道的三件事:

首先,打造一个能够被观众接受的CG角色,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涉及审美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观众对怪物的认知度不会太高,要做出任何东西都可以像怪物一样;做一只活生生的恐龙有点困难,因为恐龙在大家心目中的样子有点小;做一只CG鼠标比做一只CG恐龙更难,因为皮草的现实曾经是CG行业的一个大问题。

其次,对于CG角色来说,不同的电影语境,需要建立认同感的强度是不一样的。比如《阿凡达的名字》和《阿列塔》,前者是因为他们是虚拟外星环境中的外星人,所以他们需要做的就是长得像人类,而阿列塔的故事发生在现实世界中,而且需要为观众建立更高的认同感,所以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事实上,Arrieta绝对是目前最具技术性的屏幕CG角色之一。

第三,我们人类对人脸的认知度高得惊人。这就是CG角色更像一个真实人物的根本原因。对于一个CG人来说,只要真人之间有细微的细微差别,我们就能感觉到。而一旦有这种感觉,很可能就是看电影"播放"的时候了。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的CG角色,阿列塔

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屏幕上的CG角色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阿列塔的。

1、飞机骑士——史上第一个CG角色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少年福尔摩斯》(1985)的电影海报。

《少年福尔摩斯》是一部优秀的侦探推理电影,由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公司斯皮尔伯格制作,负责制作特效。这部电影在历史上创造了第一个CG角色的历史书。

CG角色出现在电影的第22分钟左右。一名牧师在被毒箭射中后出现幻觉,看到一名彩绘骑士从窗户跳下来,用剑一步步地接近他。该剪辑只有几秒钟长,总共有五个镜头可以单独查看。说这是一个CG角色有点勉强,不仅因为它是一个二维平面的东西,而且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走路和一个举剑的动作,面部表情变化什么的,更何况,整张脸被拉出来就一动不动了。该剪辑是第四个镜头中最难制作的,当骑手向前移动时,摄像机从他的前部旋转到背部,这是五个镜头中最具技术性的镜头之一。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少年福尔摩斯》中CG骑士的五个镜头。

2、咕噜——技术造就"人形"角色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CG角色咕噜咕噜

2001年,一部大片使用了动作捕捉技术,并继续凭借著名的《指环王》电影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事实上,以传统模特和道具为主的维塔工作室的实力,是无法与工业光魔相提并论的,但演员安迪·瑟金斯(Andy Serkis)的精湛表演促使导演决定使用该技术,将神奇的角色搬上银幕。由于没有完美的实时技术进行动作捕捉和实时交互,咕噜声被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是安迪·瑟金斯(Andy Serkins)和演员们一起穿白衣,第二个是电脑把瑟金斯消灭掉,取而代之的是咕噜声。第三部分是瑟金斯独自表演,与动作点一起快速表演,最后将面部表现数据加载到咕噜咕噜的CG模型上。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Vita Studios在拍摄《指环王》(2001)时使用的第一代动作捕捉技术已经逐步淘汰,因为它的操作复杂而有限。

在第一部电影中,塞尔金斯穿着没有跟踪点的衣服,其目的是为了便于以后将人消灭并用CG代替。在最后两部《指环王》电影中,瑟金斯终于穿上了运动服的动作捕捉服。但由于瑟金斯本人与咕噜声的形象之间还有很多明显的差异,瑟金斯的一般表现更像是骷髅般的参考,大部分细节需要后期调整。在面部表情捕捉方面,瑟金斯在表演过程中用特写镜头指向他脸上近100个跟踪点,然后由动画师处理,而且,像身体动作捕捉一样,表情的效果需要更多地依靠后期处理。

随着《指环王》的成功,维塔工作室在《猩红崛起》系列中制作了金刚和凯撒的CG图像,背后有着相同的技术原理,这些角色背后的演员是安迪·瑟金斯。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凯撒,《猩球崛起》中的CG角色

这部电影的特效老大哥工业光魔使用类似的技术来创造加勒比海盗2(2006)中章鱼船长的CG图像。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加勒比海盗2中的章鱼船长

3、阿琪-CG真实邂逅《奇异山谷》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最终幻想:灵魂深处》(2001)女演员阿琪的第一头飘逸的头发

2001年,还有一部电影首次充分利用了动作捕捉技术,所有角色都使用了动作捕捉技术,《最终幻想:灵魂深处》。影片女主角阿琪在风飘飘飘的头发柔软、苗条。在此之前,银幕上从未有过如此柔滑的CG发型。事实上,女主角Aki的头发不再是用面条做的,而是用线条来定义头发的方向,用这些线条来创造一块头发。

在《最终幻想》之前,用电脑制作头发并锻炼头发是极其困难的。这部《最终幻想》应该说是CG世界中第一次实现头发摆动,旋转和光动态。为了逼真,创作者总共渲染了60,000缕头发,是现实生活中头发数量的一半(普通人的头发约为100,000)。当时的制作成本也相当惊人,一秒钟的渲染花了三十六个小时。因为头发是那么难造这个东西,所以影片中只有女主角阿琪一个人有飘逸的长发,别人要么是短发,要么是秃头,要么是戴帽子,以"短"和"避免长"。

《最终幻想》中的动作捕捉技术

随后采用类似技术的电影包括《极地快车》(2004年)、《贝奥武夫》(2007年)、《圣诞颂歌》(2009年)、《火星救世主》(2011年)和《丁丁历险记》(2011年),所有这些电影在票房上都不太为人所知。要了解这些电影失败的原因,我们不能不谈谈"奇谷"理论。

"恐怖谷"假说最早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弘(Hiroshi Mori)于1970年代提出。他认为,在机器人等人形物体不断个性化的过程中,人类对它们的情感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有突然的衰减。换句话说,人们对机器人的偏爱与机器人的现实主义没有正相关,而是与情绪高峰时突然产生的厌恶,恐惧甚至仇恨的相反感觉有关。下图说明了"奇异谷"假说的大局。在靠近水平和垂直轴交点的区域,人们对人形物体的好感度随着他们的现实主义而增加;这个假设并不难理解。此外,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一假设。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奇异谷"假说的例证

就个人而言,我完全同意"奇怪的山谷"理论。从《最终幻想》到《极地特快》、《贝奥武夫》、《圣诞颂歌》,再到《丁丁历险记》,这些电影看起来都不舒服。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贝奥武夫和安吉丽娜·朱莉在《巴约夫》中饰演女妖,两位CG角色都缺乏真正的人质感,让人感到陌生,难以建立亲密感和认同感

4、本杰明·巴顿-CG角色实现逆向成长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本杰明·巴顿的怪事》的主角,一生都在倒退成长

面部表情捕捉技术是动作捕捉技术的一部分,它需要使用动作捕捉设备来识别和处理表演者的面部表情数据,然后将面部表情和3D模型的数字信息捆绑在一起,使三维角色产生与真实镜头相同的逼真表情。

Benjamin Barton Oddity是面部表情捕捉技术的巅峰之作。这部电影相当于为演员布拉德·皮特(Brad Pitt)量身定制的面部表情捕捉系统,创建了一个包含70多个基本表情的数据库,可以通过70多个基本表情的组合产生几乎任何表情。依靠这个表情库来捕捉布拉德·皮特未记录的面部表情,通过捕捉和识别他真实表现的表情,匹配数据库中的表情,将它们重新定位到模型,最后与替身的身体合成,这达到了"换头"的效果,并创造了各个年龄段的本杰明·巴顿的不同图像。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面部表情捕捉技术加上CG角色本杰明·巴顿创造的"换头器"

《美国队长3》(2016)饰演年轻的钢铁侠托尼·斯塔克。这部分特效来自萝拉VFX。在此之前,正是该公司在电影"本杰明·巴顿"和"蚁人"(2015)中使用了老式技术。此技术的基础知识类似于在 Photoshop 中修改照片,但细节要复杂得多。《美国队长3》中年轻的托尼·斯塔克的形象持续了大约4000个角色,特效团队必须考虑到面部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是骨骼的变化,这让50岁的演员小罗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变成了二十多岁。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美国队长3》中的钢铁侠托尼与年轻版的CG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技术的成熟,电影中的角色可以随意变年轻。在下个月的漫威电影《惊奇队长》中,我们将看到年轻的上帝之盾。

5、保罗·沃克、塔金州长、莱娅公主——死而复生的CG真人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保罗·沃克在《速度与激情7》中。

电影《速度与激情7》使用"改变头"成功地重生了演员保罗·沃克。虽然影片的"头晕目眩"并不像《本杰明·巴顿的奇观》那么复杂,但对现实主义的要求更高。毕竟,《本杰明·巴顿》是一个不存在的艺术形象,而《速度与激情7》是"复活"的既定形象。从最终的影片来看,并不清楚哪个镜头真的是保罗·沃克,哪个镜头是后期合成。

制作过程大致如下:1、对于现场拍摄,影片使用接近保罗·沃克身高的四名演员来捕捉主要拍摄数据;2,保罗的兄弟,科迪·沃克和凯莱布·沃克,特写镜头;3、保罗·沃克的替身动作作为基础层;4、将保罗·沃克的CGI面孔与这些素材的动作相匹配;而5、为了打造无缝输出,Vita会制作各种CG渲染通道。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上图:科迪·沃克(上图),上图,与保罗(右)。

同样使用面部表情捕捉技术作为复活的主要骨干的是2017年发布的《星球大战:侠盗一号》。这部电影的演员彼得·库欣(Peter Cushing)的复活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复杂,最昂贵的CG角色翻拍。工业光魔接管了这次特效任务的重担,也利用了《本杰明·巴顿奇数》中面部数据库的理念,从演员过去的影像资料中提取面部特征,构建了一个用于3D建模的面部表情库。与《速度与激情7》不同,塔金州长在这部电影中的角色很重,并且具有演员面部的特写镜头,这使得它对替身和3D模型的要求更高。剧组特意请来了身材与彼得非常接近的英国演员盖伊·亨利作为替身,他反复观察塔金州长的角色表演,完美模仿彼得在蓝幕前的表情和表演方式。当他使用动态捕获系统时,表情和动作可以直接与3D制作软件中的3D模型相匹配。然后只需删除演员头部的图像,并将其替换为彼得头部的3D模型,即可获得最终结果。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上图:穿着动作捕捉系统的替身演员;下图:CG版的塔金州长与现实版的塔金州长

对于像《速度与激情》和《星球大战》这样的电影来说,一系列电影可以贯穿观众的岁月甚至几十年,积累无数的铁粉。在铁粉的心中,原剧中一个重要角色带来的变化心理冲击非常大,这一刻让已故演员在银幕上复活成为观众的心。在《侠盗一号》的结尾,同样的屏幕复活被用来带来年轻的莱娅公主的"复活",她与40年前的《星球大战》(1977)完全相同。这一幕让无数《星球大战》迷泪震惊,对于他们来说,银幕复活的心理震撼和情感解脱,远远超过了对戏剧和戏剧驱动解脱的需求。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莱娅公主,在《星球大战:侠盗一号》中"复活"

6、阿列塔-CG直播新高度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阿列塔:战争天使》电影海报

最后,是阿列塔。这部电影的技术难度在哪里?

首先,电影故事发生在现实世界中,不像外星人或虚拟世界中的"阿凡达",阿列塔必须达到同一个真实人物的现实感;

其次,阿列塔是电影故事的主角,不是"换头"或"回到老孩子身边"来塑造龙装的角色;

第三,阿列塔需要摆脱摄影机和动作捕捉装备的束缚,完成各种高难度的战斗动作。

这个角色可以看作是世界顶级特效公司对《奇异谷》发起的最高级别的挑战之一。创建这个CG角色需要多少技术力量?整部电影使用了30,000台电脑,800名特效工作者一次工作了两年,加起来有4.32亿小时的渲染时间。为了让阿列塔看起来像一个活生生的角色,特效团队仅在《鸢尾花》中就为她制作了132,000根头发,2,000根眉毛,480个睫毛和830万个多边形......

为了创造阿列塔这个角色,卡梅隆将动作捕捉技术和面部表情捕捉技术升级为新的"表演捕捉"技术。这种技术允许记录面部表情变化和身体动作,超越了过去创建CG角色的限制。正是这项技术,让阿列塔展现出各种超越人性极限的高难度动作,创造出各种激动人心的热追逐打斗场面。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性能捕捉"技术升级打造阿列塔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阿列塔需要完成各种超越人体极限的战斗动作

《阿丽塔:战斗天使》:银幕CG角色进化史

看完电影,你会对阿列塔这个角色有不同的感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