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特稿】盼博物館借網絡開課 助港生了解國家歷史

【特稿】盼博物館借網絡開課 助港生了解國家歷史

◆任衛熊和麥笑貞希望博物館能借網絡助港生了解國家歷史。記者李陽波 攝

【特稿】盼博物館借網絡開課 助港生了解國家歷史

◆任衛熊稱參觀陝西考古博物館是補了一堂生動的中國歷史課。記者李陽波 攝

在陝西考古博物館參觀的3個多小時裏,任衛熊夫婦就像來此研學的小學生,看、問、記、拍,甚至有時比身邊真正研學的學生還要認真。任衛熊坦言,需要補充的知識太多了,作為中國人,學好中國歷史、熟知中國歷史,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以前在香港上學時,由於各種原因,歷史課本並不是很豐富,如今雖然早已過了求學的年代,但這樣的歷史課必須要補上。」任衛熊說,今天機會非常難得,所以不能浪費一分一秒。

任衛熊2008年從香港到北京工作,之後又於2010年初被派駐西安。其間曾短暫回港兩年,後又和太太重「回」西安工作。2019年底,任衛熊瞄準外商投資法在內地實施帶來的機遇,與夫人創辦了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並在西安置業定居。

少時港校課本所涉不多

談及對國家歷史的認識,任衛熊說,小時候在香港上學期間,歷史課本並不豐富,很多東西缺失,直到派駐北京和西安工作,才真正對中華燦爛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西安創業後,一有空閒便會去博物館或歷史遺址,去體驗國家深厚的歷史文化;一方面也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積累對國家歷史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新認識和新感受。他直言,對這個過程非常享受,有時感覺就像一位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不斷充實自己的歷史知識,提升自己的文化涵養,補上曾經缺失的這一課。

冀疫後更多港人親臨感知

有別於目前大部分以展陳為主的博物館,陝西考古博物館將文物與出土背景結合,不僅展出了文物埋藏的原始狀態和土層結構,以及文物發掘出土的過程。同時更是按照考古的方法,用考古的視角,沿着歷史脈絡去解讀文物,解讀中華文化。

「這樣的方式特別好,讓觀眾不僅僅只是看文物,而是通過文物去感知歷史。」 任衛熊說,在陝西考古博物館,他通過考古人的視角,沉浸式走入了完整的考古過程,溯古源、探史蹟、聽典故、賞國寶、修文物。真正深刻體會到中國人幾千年來是如何一代代走過來了,中國歷史的偉大,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讓自己感到無比驕傲。「如果博物館能設置線上直播導賞,讓香港的學生即便無法親身體驗,也能有機會通過網絡沉浸式體驗,那該有多好啊。」

「期待這樣的一天,早點到來。」任衛熊和麥笑貞更希望待疫情結束後,有更多的港人能夠到此感受文明厚重帶來的充實和踏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