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功堪比关羽张飞和五子,孙权手下五大猛将,在正史中结局如何?

作者:自由蛋糕Rm

按照历史的眼光来看,在汉末三国争霸的大舞台上,魏国及其继承者是男一号,吴国可以排老二,无论人口、地盘还是军事实力,刘备及诸葛亮的蜀汉政权只能当小弟。

但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小说,尤其是《三国演义》,吴国除了周瑜陆逊陆抗,似乎都是路人甲路人乙的角色,而且每次出场就像说相声,都是俩人绑定出场,比如丁奉徐盛、蒋钦周泰、潘璋陈武,每次都是成对儿出场,似乎单个出来,连跟魏国五子良将和蜀国五虎上将过招儿的资格都没有。

战功堪比关羽张飞和五子,孙权手下五大猛将,在正史中结局如何?

即使是作为三国时期权威正史的《三国志》,对东吴诸将描写也很简略,这倒可以理解:作者陈寿原先是刘备部下,后来依附于司马家族,跟东吴的将领不熟,没交情没仇恨,自然要写的简约一些。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吴国将领都是酒囊饭袋,江东政权也坚持不到公元280年,蜀国都灭亡十七年了,吴国才在孙皓那个暴君手里完蛋了。

吴国有很多杰出的军事将领,前面已经说过了,心胸开阔雅量高致的周瑜,胸怀全局首议天下三分的鲁肃,拒刘抗曹的父子英雄陆逊陆抗咱们就不去说了,咱们今天就来说说东吴的五大猛将狠角色,他们的故事也很精彩,精彩到正史记载也像写小说。

东吴猛将第五名 老将丁奉 年过六旬仍能赤膊挥刀血战

战功堪比关羽张飞和五子,孙权手下五大猛将,在正史中结局如何?

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名将跟史学家混得不熟也吃亏,东吴诸将就吃了这个亏——十二个名将合为一传,还加上了他们的子孙,每个人平均不上五百字,也太寒酸了点。

要论三国第一老将军,当属丁奉。史籍记载,丁奉从小就很骁勇,虽然身经百战,但却毫发无伤,成了三国时期唯一的四朝元老,并且在公元258年全力帮助吴主孙休干掉了“东吴曹操”孙琳,要是接着让孙琳胡搞下去,东吴公司绝对熬不到二十二年之后的。

因为跟陈寿实在是太不熟悉了,所以在《三国志》中,连丁奉哪年出生的都没记载,后人推测丁奉公元271年去世的时候已经八十多了,咱们按照最小的八十岁计算,丁奉亲自擒拿孙琳的时候,已经六十七岁了。

而在六年前,年过花甲的老将丁奉还光着膀子在大雪天里拿刀子砍魏兵呢。

那是在公元252年,诸葛亮的本家兄弟(族弟)魏国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诸葛亮的亲侄子、吴国太傅诸葛恪——诸葛家真是出人才:蜀相诸葛亮自不必说,就是演义中那个被关羽吓得抱头鼠窜的诸葛瑾(诸葛恪他爹),后来也当了假节(独断主权)的左将军后来还当了骠骑将军、大将军。

战功堪比关羽张飞和五子,孙权手下五大猛将,在正史中结局如何?

诸葛恪当然并没有诸葛亮的本事,但是他的手下却很会拍马屁:魏兵一听太傅您来了,马上就会吓跑的。其实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就是天王老子来了,气势汹汹杀过来的诸葛诞也要砍上几刀的。

诸葛恪不是傻子,但也相信了部下的马屁,但是年过花甲的冠军将军丁奉不信。

当时正下着大雪,魏国诸葛诞和他的吴国侄子诸葛恪都在各自的营帐喝酒,而老丁奉却带着一彪人马,脱光了膀子奔着魏国大营就去了。

魏国兵将看着一个雪白胡子的老头,带着一帮光膀子的白花花的一小队人马就敢杀过来,都端着酒杯大笑,结果当然是光膀子老头丁奉砍跑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诞。

如果没遇到战争拆迁队,那么今天安徽宣城双丰村应该还有个总管庙,庙里供奉的就是丁奉,而且不知从什么时代开始,丁奉被封为靖江侯王、靖天世帝君——跟关羽拉平了。

东吴猛将第四名 又是一个老将军 三世老将黄公覆

战功堪比关羽张飞和五子,孙权手下五大猛将,在正史中结局如何?

之所以说黄盖黄公覆是三世老将,是因为他比丁奉还悲催:起码大家知道丁奉啥时候死的,还能大致推算出年龄来,而黄老将军干脆连个生卒年代也没人知道,只是知道他是孙坚的起家班底之一,跟关羽在刘备起家时候的职务一样——别部司马。

要不是“苦肉计”,大家可能都忘了东吴还有黄盖这么一号人物,但事实上,黄盖却是一个狠角色,比起刮骨疗毒的关羽关云长。

黄盖不但对敌人狠,对自己也狠:为了欺骗曹操,让周瑜把自己打得皮开肉绽,为了假戏真做,周瑜也没客气,下手也狠。

黄盖刑伤未愈,就带着火船去烧曹操了,虽然差点把曹操烧成一只烤猪,但自己也被冷箭射中肩窝,在大冬天掉进冰冷的长江里了——身上还穿着重甲。

也亏得黄盖水性好,居然还有力气爬上韩当的战船,让韩当用剑挖出了嵌进肩胛骨的箭头——这可是战斗激烈的时候,而且是在摇摇晃晃的战船上,旁边可没有酒肉,也没人陪他下棋。

中箭的黄盖一声不吭,做手术的韩当(挖箭头)却哭的稀里哗啦,还被写进了史书。

东吴猛将第三名 打不死的小强 现在游戏中的全能将周泰

战功堪比关羽张飞和五子,孙权手下五大猛将,在正史中结局如何?

笔者几年前玩过一款三国策略游戏,费了好大劲儿才招到了武将周泰,并且用了很长时间,在关张赵出现之前,他简直就是无敌的——无论水路旱路,那是个咋打都不死的“全地形将”,可是穿了我不少好装备,当然也给我打了很多积分。

历史上的周泰也真是个打不死的小强,这一点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对周泰超强的抗击打能力进行过描写,只不过演义把周泰受伤的日期闹混了。

周泰保护孙权被人砍了十二刀而不死,那是在孙权接班之前,孙策正忙着打境内的山贼,留守宣城的孙权只有不到一千人马,忽然就被几千山贼抄了老家,孙权骑上马就跑,那山贼的刀都砍到孙权马鞍上了,而孙权的手下早就吓得跑光了,这时候周泰像许褚保护曹操那样出来给领导挡刀子了,“身被十二创,良久乃苏”。

这段精彩故事被演义给挪移到孙权濡须坞被围了,而正史记载,当时曹操进攻濡须,已经被周泰打退了,孙权看周泰功劳最大,就任命他为平虏将军,负责前线防务,手下还有朱然、徐盛两员大将,孙权怕他们不服周泰,所以特地摆了一顿酒,说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一模一样的话:“幼平,你为我们兄弟在战场上作战如同熊虎一般,从不怜惜自己的身体,受伤几十处,皮肤如同被雕刻一般,我怎么不能不把你当作我的至亲骨肉,委任你以兵马之重?你是东吴的功臣,我当和你同荣共辱。”

孙权还赐给周泰青罗伞盖——那等于跟孙权自己享受同样的荣光。这些都是真的。

东吴猛将第二名 甘宁甘兴霸 锦帆贼变成的当世名将

战功堪比关羽张飞和五子,孙权手下五大猛将,在正史中结局如何?

究竟谁是东吴第一猛将,一直很有争议——请注意,这里说的是猛将而不是名将,所以周瑜陆逊不参评,于是在甘宁甘兴霸和太史慈之间,便很难取舍。

咱们先说甘宁,此公原先是个很能耍酷的海盗(也许说江盗更恰当)头子,连船帆都是锦缎做的(这一点存疑,因为没有实物证明三国时期有船帆,这也是赤壁之战真伪的争论焦点),身上还挂着铃铛,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地方官把他伺候好了,他就擦擦嘴走人,要是惹恼了他,就抢个鸡犬不留。

甘宁的勇猛,最好的明证就是百骑劫曹营,这一点《三国演义》基本还是照搬《三国志》的记载,唯一不同的是,甘宁怒斥的,不是胆小的骑兵,而是他手下的都督,而且是拔出刀子要砍人:“引白削置膝上”。

当然尊刘贬曹的《三国演义》不可能描写的是,甘宁甚至很瞧不起关羽,史书中还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现在有三百人,你再给我五百人,我咳嗽一声,就能吓得关羽不敢渡江,他要敢来,我就活捉他。(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

那件事发生在鲁肃跟关羽对峙的时候,当时关羽有三万人,鲁肃能调动的只有五千人,探听到关羽要趁夜渡江进攻,甘宁说了上面那番话。

鲁肃给了甘宁一千人,还真镇住了关羽,“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

陈寿作《三国志》的时候,那地方有了新名字,叫做“关羽濑(急流,不是骂人话)”,现在叫啥名字就不知道了。

东吴猛将第一名 神射第一太史慈 差点活捉小霸王

战功堪比关羽张飞和五子,孙权手下五大猛将,在正史中结局如何?

陈寿做《三国志》,因为太不熟悉吴国将领,所以他们在列传里住得都很挤,甚至于十二个人只有一居室(合传),而太史慈与另外两人的合传,排在吴主转之后,后妃传之前,连诸葛亮都没享受到这个待遇,可见太史慈当时名头之大。

因为正史中记载的太史慈,基本跟《三国演义》一致,比如单骑闯营替孔融求救于刘备,比如一箭把敌人的手钉在护梁上,比如大战小霸王孙策,几乎一模一样,所以笔者就不再赘述了。

《三国志》惜墨如金,但还是难的地描写了太史慈的身高和相貌:“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

换算成现在的尺寸,那就是一米八五的身高,外加一把大胡子。要知道,在当年,有一把大胡子那可是美男子的象征,比如髯公(诸葛亮语)关羽,就是到了明代,大胡子张居正还能把年轻的太后(万历皇帝他妈)迷得言听计从呢。

只可惜太史慈英年早逝,四十一那年,也就是建安十一年(公元206-207年之间)太史慈病逝。那时候曹操还忙着打袁绍征乌桓呢,还没跟东吴开战呢。

但是演义小说里说太史慈是在赤壁之战后,也就是建安十三年之后,被张辽设计给射伤,重伤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