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天本就是用“貔貅式贪吃兽”命名的美食季节

作者:—地方志—

如果用古人的语言形容春天的话,那么春天就是“状元”,它代表的不仅是开始,还有繁荣昌盛的寓意,如“春华秋实”,“改革开放的春天”等。

古人不吝笔墨描绘春天,还用“春”命名各种美丽的事物,如杭州西湖十景之首的就是“苏堤春晓”,还有青莲居士笔下的“烟花三月下扬州”。

春天本就是用“貔貅式贪吃兽”命名的美食季节

春华似锦

春是美的,也是恶的,为啥如此说呢?春天的由来起源于一场悲剧的传说

在老虎还在抽烟的年代,出现了一个怪兽,名字叫“春”,虽然名字很“人畜无害”,但是“春”这头怪物很贪吃,它不吃人,喜欢吃人们的财产,如金银等财物。

它有一个特点:总是在草木凋零的季节出来危害人间,久而久之,人们发现了它的弱点,就是害怕鲜花怒放的日子,就像“年兽”害怕热闹和爆竹一样。

于是人们抓住“春”这个弱点,在财物附近和路边全都种上鲜花,保证每个时刻都有不同的花朵盛开,“怪兽春”出来作案时被鲜花吓跑了,人们为了庆祝这个胜利时刻,就把这个季节命名为“春”,这也寓意着“一年之计在于春”!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春”是用贪吃怪兽命名的,而春也确实是一个盛产美味佳肴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高处低处都有美味,树上的,土里的,水陆空都有春天的影子,树上的香椿,槐花,榆钱,嫩柳芽。

地上的更多了,首当其冲的就是韭菜,韭菜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的说法,春天的韭菜鲜嫩无比,一旦错过这个黄金季节,那么韭菜就是“老而弥坚”了,能吃但实在难吃!

春天的韭菜在什么时候割下来才最美味呢?那就要问“诗圣”杜甫了!

杜甫草堂

杜甫写过“贵如油”的春雨,就是那首流传千古的《春夜喜雨》,杜甫“说话大喘气”,他赞美了春天的及时雨,喝了一口春茶后,他又说“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忧国忧民的诗圣认为:春天的夜晚,天上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戴着斗笠去割来嫩得能掐出水来的韭菜做成菜,就着新熟的小米饭,那简直是“此菜只应天上有”啊!

杜甫草堂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安史之乱”后百废待兴,47岁的杜甫为了生计,带着家人由甘肃出发,几经周折来到四川,次年,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四川成都,美丽的浣溪边上盖了几间草屋,这就是著名的“杜甫草堂”,也称“浣溪草堂”!

放到现在来说,杜甫的房子就是省城里的“江景房”,地理位置好升职快,但对于1300多年前的杜甫来说,这是他一家人唯一遮风挡雨的地方,没有喜悦,有的只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窘迫。

他不仅缺衣少食,而且“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被子是又破又凉,房子还是漏的,尤其是在雨季。

然而杜甫苦中作乐,在春天夜雨中割韭菜,用纯天然绿色食物安慰自己和家人的胃,因为人在饥饿的时候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如何填饱肚子,至于好吃不好吃,那是吃饱之后才有的想法。

而春夜经过雨水滋润过的韭菜,既能填饱肚子还美味,对杜甫来说,实在是两全其美!

杜甫因为喜欢冒着春夜的小雨割韭菜,还闹出过一个美丽的故事,

杜甫和家人在成都草堂的第二年春天,几个客人因为仰慕杜甫的诗词(不可能有“将写满杜甫诗的纸烧成灰拌上蜂蜜喝的张籍),约好前往杜甫草堂拜访。

几人聊天投机,转眼到了吃饭的时候,那时候也没有打电话叫外卖的条件,杜甫也没钱下饭店,那总得招待客人吧?

结果杜甫两口子到了厨房一看,除了一把韭菜,一盘豆腐渣外,还有两个对杜甫来说的“奢侈品”:两只鸡蛋!这可怎么办呢?

人家杜甫诗圣的美名不是白叫的,杜甫经过“一休哥式”的短暂思考后,和老婆耳语几句后,就在厨房里开始了忙碌。

春天本就是用“貔貅式贪吃兽”命名的美食季节

美食版“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阵操作之后,出现在客人面前三菜一汤,没听错,杜甫两口子就是用厨房里那点家底做了三菜一汤,而且还很有诗情画意,杜甫每一道菜都有说辞,他指着韭菜炒双蛋黄说:“这道菜叫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二道菜也是炒韭菜,只不过韭菜上面不是蛋黄而是白色的蛋清,杜甫说:“这道菜叫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道菜是一盘清蒸豆腐渣,客人面面相觑,这也能端上来?

杜甫指着豆腐渣说:“这叫窗含西岭千秋雪”,最后还剩一道汤:是韭菜豆腐渣汤,上面漂着四个鸡蛋壳,好家伙,两个鸡蛋连蛋壳都没浪费,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

春天本就是用“貔貅式贪吃兽”命名的美食季节

美食版: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说,这道菜叫:“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氏菜品”里的三菜一汤里面有三个离不开韭菜,然而菜名却充满不同的情趣,要不说“就怕流氓有文化”呢,人家杜甫将寒酸的菜肴说得如此诗情画意,博得满堂彩,客人:此处应该有掌声!

原来杜甫的诗不仅能读还能吃!

诗圣杜甫喜欢吃春天的韭菜,这也是古诗词中罕见描写韭菜的句子,知名度不如暗送秋波中“秋天的菠菜”那样搞笑!

第一美食家:苏轼

春天除了有“杜甫牌韭菜”,春天里还有“苏东坡牌竹笋焖猪肉”!

苏轼这个人哪都好,就是情商太低,嘴巴又没有把门的,总是得罪人,要不是他那“不是在捞哥哥,就是在捞哥哥的路上”的弟弟苏辙屡次救他,他哪有机会发明这么多美食呢?

苏轼在黄州发明以当地黑猪为原料的红烧肉,而且还发明了春笋焖猪肉,他写诗说“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春天本就是用“貔貅式贪吃兽”命名的美食季节

美食家苏轼

苏轼不仅喜欢“祸从口出”,还喜欢吃,关键是人家会吃还会做,竹笋,当然是“雨后春笋”最好了,他还说“好竹连山觉笋香”,这不是苏轼意淫,人家把自己发明的美食都写进《老饕赋》这部美食笔记里了。

雨后春笋

苏轼被贬成了美食家大名,怪不得那么喜欢“嘴贱”得罪人呢,他不仅喜欢吃竹子,还喜欢吃春天的野菜和河豚,《惠崇春江晚景》里面的河豚,刚刚冒出头的蒌蒿,这都是他餐桌上的“春季时令蔬菜”!

美食家苏轼

杜甫苏轼喜欢春天的美食,现代人更喜欢,麦地里的荠菜,婆婆丁,树上撸一把榆钱,香椿芽,这可不都是春天的元素吗?

春天,从古至今这都是一个“吃货肆虐”的季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