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中国造不出玻璃,为何考古却出土了大量玻璃器皿?闹鬼了?

我曾经说:“清朝之前,中国没有生产玻璃的能力。”

这一观点马上被广大的历史爱好者

体无完肤!他们列举了大量出土的古代玻璃器皿的图片,在如此多的“铁证”下,连我自己都动摇了。

直到最近,经过多方查阅资料、比对总结,才发现,我最初的结论并没有错!被蒙蔽的实际上是绝大多数人!而误导他们的,正是那些出土的古代文物!

为此,本文将会把那些”铁证“图片一一驳倒,就当是科普涨知识了。下面让我们进入正题:

1.天然水晶不是玻璃

古代中国造不出玻璃,为何考古却出土了大量玻璃器皿?闹鬼了?

战国水晶杯

如上图,如果把背景换一换,说它是玻璃杯,绝对没有人会质疑。

古代中国造不出玻璃,为何考古却出土了大量玻璃器皿?闹鬼了?

明朝眼镜

如上图,是一副明代的眼镜。至于真实性,我没有怀疑。因为明代《南都繁会景物图》的角落里,就画着一个戴眼镜的人。

说实话,这两幅图是让我最措手不及的。因为它们真的太像玻璃了,简直到了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但假的终究是假的,成不了真。

当然,两件文物是真实的,没有问题。但制作的材料却不是玻璃,而是天然水晶。只要纯度高,完全可以通过打磨,抛光做成上面的器物。外观上面,基本没什么差别。

2.琉璃也不是玻璃

古代中国造不出玻璃,为何考古却出土了大量玻璃器皿?闹鬼了?

琉璃壁

如上图,这样的琉璃壁其实也出土了不少。不过成色一般都很差,很难让人将其和玻璃联想到一起。像上图这样的,已经非常不错了。但即使是这样,在已经借助了光线的角度的 情况下,通透性却依然

差得

太远。

古代中国造不出玻璃,为何考古却出土了大量玻璃器皿?闹鬼了?

琉璃瓶

如上图,这个有点像玻璃了。就是颜色和形状有点不尽如人意。

琉璃在大陆的生产时间较早,传教士撰写的《利玛窦札记》中更是亲眼看到了明朝工匠制作。但同样的,洋人手里的玻璃在当时依旧是个稀罕物。

这个其实并没有对我造成多少困扰。因为琉璃不像水晶,它和玻璃的差异性太大了,用肉眼就可分辨出两者的不同。

虽然琉璃的另外一个名字叫有色玻璃,但我并不认为他和现代所认为的玻璃是同一个东西。玻璃的主要成分是钠钙;琉璃的主要成分则是铅钡,不能用来盛放东西,还异常的脆弱,只能用于观赏。两者之间,天差地别。

3.真正的玻璃全是进口货

古代中国造不出玻璃,为何考古却出土了大量玻璃器皿?闹鬼了?

唐代玻璃茶杯

如上图,和上面的不同,这个是正儿八经的玻璃制作的。只是有没有觉得画风很奇特?充满东方色彩的茶具居然用玻璃制作,别具风味。

古代中国造不出玻璃,为何考古却出土了大量玻璃器皿?闹鬼了?

唐代玻璃杯

如上图,马马虎虎,时代的沧桑感特别重,看上去特别的真实!

到了这里,是不是觉得我要认输了?很显然,并没有,不然我也不用写这篇文章了。这些玻璃器皿虽然是在中国境内出土的唐代文物,原产地却不是中国!

古代中国造不出玻璃,为何考古却出土了大量玻璃器皿?闹鬼了?

中东瓷器

为了增加可信程度,先举一个类似的例子。中东曾经出土了大量具有当地风格的瓷器,人们不禁要怀疑——难道中东地区历史上也会烧瓷器么?

很显然,他们不会。在16世纪以前,除了东亚的中国、朝鲜,日本之外,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会制作陶瓷。中东出土的那些瓷器,全部都是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带着样图,来唐朝定做,再带回西域的成果。

西方不会造瓷器,东方不会造玻璃本质上并不是技术的壁垒,而是原材料的限制。一边富有石英砂,一边富有瓷土,你说双方的科技树该如何发展呢?

古代中国造不出玻璃,为何考古却出土了大量玻璃器皿?闹鬼了?

石英砂

古代中国想造出玻璃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大部分地区根本就没有石英砂,或者说在地下的位置比较深。即使开采出来了,因为纯度不够高的缘故,做出来的成品也不达标。

所以,上面那两件真正由玻璃制作的唐朝文物,并不是唐朝生产的。同理,在清朝以前,中国玻璃制品无一例外,都是

舶来品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