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作者:卷宗Wallpaper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全球化进程、不平衡的发展水平、动乱及战争、社会内在的不公等等随着交通工具的便利性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造成了人口的全球性位移,而潜藏在这种人口物理位置,或者说真实空间变动的背后,恰恰是不断分散出去的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与自身原地域的割裂,让人们在新的地方接受不同文化的同时,不断努力地寻求自我的身份认同。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上图:2022威尼斯双年展场地实景

下图:从水上遥望Arsenale威尼斯兵工厂

其中,艺术作为一种人类共通的语言,似乎被赋予了异文化交流理解的使命,艺术家们不但通过自身的创作来提供一种对于异文化的转译,更重要的是他们提供了一个对自身所承载的文化的叙事,而这样一种纯粹的、个人的叙事正是在全球文化浪潮中被吞噬、被丢失的重要部分。正如Hannah Arendt对于难民(移民)的感同身受:“我们失去了自己的家,这不仅意味着失去了熟悉的日常生活。我们失去了自己的语言,这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自然的反应、简明的手势,以及不受阻碍的情感表达。”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上图:2022年威尼斯双年的总策展人Cecilia Alemani和主席Roberto Cicutto

下图:威尼斯双年展Arsenale外景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上图:Padiglione Centrale. 中央展馆,摄影:Andrea Avezzù

下图:2022年威尼斯双年的总策展人Cecilia Alemani

今年,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如期举行。本次双年展共有来自80个国家组成的长达213列的参展名单,并有平行的31场同期活动。展览主要于Giardini和Arsenale分馆落地,囊括了1433件展示作品和80个专门创作的独特项目。同时,大多数展馆在主题上下足了功夫,从巴塔哥尼亚的泥炭沼泽保护到黑人妇女的文化复原力,从意大利的经济衰退到加纳国旗的象征意义,从德国馆”作为一个政治场所本身“到克罗地亚馆的 "虚无 "(Nothing)主题等等。延续了百年来的传统,威尼斯双年展始终以其先锋的姿态和权威的论证为世界现当代艺术的书写提供了清晰而深刻的注脚。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Barbara Kruger,《无题》(开始/中间/结束)。2022年,由Cecilia Alemani 策划的 "梦之乳 "中的特定场所装置。摄影:Roberto Marossi

本届双年展由Cecilia Alemani为总指导,以“梦想之乳 " (The Milk of Dreams)为主题,将延续至11月27日。作为纽约High Line Art高线公共艺术项目的总指导和主策展人,Cecilia Alemani专注于当代艺术家大展,并曾于201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担任意大利馆的总策展人。

“梦想之乳" 则来自于超现实主义作家 Leonora Carrington 的荒诞主义同名作品,首发于1950年代,于2017年首次出版英译。Alemani被《梦想之乳》这本书所吸引,因为它抓住了 "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生活通过想象力的棱镜被不断地重新认识"。而Carrington 的画作也同样从她自己的角度传达了女性的欲望。在Alemani 看来,2022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将成为了艺术史上的一个转折,而参加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当代女性艺术家的广泛名册将为未来的双年展定下基调。双年展特别关注三个主题:“身体及其变形的表现”“个人与技术的关系”“身体与地球之间的联系”。威尼斯双年展主席Roberto Cicutto谈到,“Cecilia Alemani 把她‘通过身体的变形和对人性的定义’聚焦在一系列关于‘当下时代弥漫在科学、艺术和神话中的疑虑’的问题上。”

在Giardini分馆、Arsenale分馆和整个威尼斯城中的80个国家馆中,最激动人心的艺术家之一是Latifa Echakhch,她将代表瑞士展出《The Concert 音乐会》。这位摩洛哥裔法国视觉艺术家是马塞尔-杜尚奖的获得者,也曾在蓬皮杜中心和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过作品,她说她的艺术 "没有其他目标,只是想质疑周围的世界"。Echakhch的作品 "灵感来自于日常物品如何被转化为身份、历史和神话的符号"。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上图:装置图,Latifa Echakhch,La dépossession,2014;

下图:Latifa Echakhch, L'air du temps, 2013年马塞尔-杜尚奖得奖装置图,巴黎蓬皮杜中心,2014

另一个不可错过的展览是美国艺术家Mary Weatherford在格里马尼宫博物馆的展览。她震慑力极强的展览 "The Flaying of Marsyas 马西亚斯的剥皮 " 反映了她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提香于1570-76年的晚期名作的对话。同样雄心勃勃的是在标志性的格拉西宫展出的南非艺术家Marlene Dumas的100幅绘画和素描的回顾展,发人深省。

美洲艺术将在2022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现代主义雕塑家Ruth Asawa的作品是主要展览的一部分,而Simone Leigh将接管广受期待的美国馆。这位艺术家描述了她如何,"创造了一个融合了雕塑、视频和装置的多面体作品,所有这些都源于她对黑人女性身份主体性的持续探索"。

当欧洲被战争笼罩的时候,备受期待的威尼斯双年展将提供一种希望和包容对撞的冲击感。水城交错绵延的水道,将城市分隔成各有魅力的区块,搭配上自由的创作氛围,让本次威尼斯双年展成为疫情之下一次超越展览本身的公共实践。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2022威尼斯双年展 中国馆官方指引

威尼斯双年展的国家馆可以看作为异文化交流的平台,而本次中国馆的主题“元境”则正是基于至今为止的科技发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读。

策展人张子康敏锐地捕捉到,在全球科技发展的当下,尤其是人工智能、脑与智能实验室的很多成果,中国与发达国家可以说是站在了同一个高度上,那么这样的一种科技发展,如何更多元、更客观地看待,则还是要回归到它们对于人的生活、思想产生的影响。借这样一种回归的态势,他提出了“元境”这一展览主题,“元”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有初始和无限的意思;“境”在中国文化的话语体系中,是一个随着时代演变,意义叠加的词,可以有多层理解。

在他看来,中国有其独特的观看世界的角度,当然也存在着以西方的视角进行解读的维度,因此在思考策展的过程中,同时也结合自身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他保持着多维度的面向,选择了不同教育经历、不同性别、不同创作手法的四组中国艺术家,以体现中国艺术从寻求改良到走向现代化,直到今天与世界进行对话的发展体系,从而向人们展示中国独特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并由此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沟壑,与世界产生连接。而科技元素则是一个切入点,因为在他看来,“近年来,与世界同步的最为显著的便是数字化进程的发展”,在他的观察中,中国艺术家与世界艺术家在观察、创作已经呈现出一定的重合,这与他们自身的生活经历、教育经历不无关系。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2022威尼斯双年展 中国馆内景

中国馆位于威尼斯双年展的Arsenale展区,跟随着展览路线迈入这一历史建筑群,首先看到的是花园里王郁洋的室外作品《雪人》(2021年),这件雕塑的尺寸、材质、颜色等都是由编码定义的,《雪人》这个名字是计算机生成作品后,才从文本中随机选择的词,与作品的形态、材质毫无关系。作品的制作过程完全处于虚拟世界,而它的完成却象征着某种理想,彻底的客观、理性,一种实在物而已。然而正如人们对桃花源记这类理想世界的想象一般,对于作品的解读却会因为每个人的经验、教养等,去补充各种维度,参与到了作品完成的过程,这一整体便是人类对世界认知的方式。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刘佳玉参展作品《虚极静笃》动态细节

进入建筑内部,位于下方,刘佳玉的作品《虚极静笃》则可以说是呼应这一文化意象所造的“境”。“21米长的由AI生成而出的地形雕塑放置于此时,也意味着‘于此’的空间就已是‘元境’的一部分。借由新媒体装置作为一个缓冲地带,由此为输送端口,将现实世界的真实信息不断导入进虚拟世界的同时再将虚拟世界的回音反馈于‘元境’,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与运算,引导观者在虚空之境中感知不可见之真实。”刘佳玉便是在这个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信息互输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气”这一中国文化中可感不可言之物的实在模拟。眼前这青绿色的固态物,不由让人联想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绵延的山脉,然而它又不是那么清晰、确定,有若云雾,又可幻变为动物。刘佳玉为我们展示的是“透过虚拟世界照见现实世界里我们无法捕捉的画面”,让观众得以消除对于传统文化神圣不可侵的畏惧,享受感知多样的开放可能性,“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自然之于人类的真实意义”。

绕过这两个地形雕塑,散落在馆内四周的是AT小组的作品《丛林》(2021年)。AT小组基于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的合作研究过程中孕育而生,小组成员们致力于在今天多学科多领域交叉发展的时代中探索和实践出艺术与科技交会互融的新道路与可能性。曲径通幽般折回来,便可以看到徐累的作品《兴会》(2021)英文名为“Correspondances”,出自波德莱尔的一首诗,但整体所指却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和思辨术。在徐累看来,“我们需要通过当代艺术的表达,把其中的思想转译给世界各地的观众,这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引流,古老思想和方法论的翻新,对当代艺术拼图也是一个补充。”而《兴会》这个装置中的几何图形则是采用了45度斜角在空间透视中的模件作用,让这些画面呈现出叠合、延伸、变化的形象,而这正是“中国人的‘变局’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从艺术家的选择、作品的呈现,中国馆这次的展览便是以数字技术这一切入口,通过艺术家的转译,试图弥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的割裂,将中国独特的文化意象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传达到享有同样科技的西方,而1960年代到1990年代的展览艺术家组合,则更是体现出代际的差异在艺术与科技作用之下消失殆尽。可以说,科技手段在艺术层面的运用形成了某种去殖民化、去霸权的语言,而让原本可能充满矛盾、冲突、隔阂的世界能够拥有一个共生、团结、融合的体系。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由于有太多的内容需要观看和体验,威尼斯双年展通常被描述为艺术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参与者而言是一个漫长而令人眼花缭乱的观展经历。除了两个主要场馆Giardini和Arsenale之外,还有众多位于场外的官方和非官方场馆。我们还将看到一些第一次参展的国家:喀麦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共和国、纳米比亚、尼泊尔、阿曼、乌干达和乌兹别克斯坦等;而北欧馆将首次由原住民萨米艺术家接手。

在位于主场Giardini和Arsenale的超过90个国家馆中挑选必看项目看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则有我们最期待的部分内容------

-德国馆-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德国馆:Maria Eichborn, "Maria Eichhorn Aktiengesellschaft [Maria Eichhorn Public Limited Company], 2002, Maria Eichhorn / VG Bild-Kunst, Bonn 2021

以诙谐而对比强烈的概念型作品闻名的德国艺术家Maria Eichhorn在位于Giardini的德国馆中展示新作。她提供了一个大胆的、极简主义的装置:德国馆第一眼看上去是空的,它的大部分建筑骨架都暴露出来,并被撕开呈现于观众眼前。这是一个关于“被破坏的场地”的装置,朴素的建筑和几乎看不见的墙面文字。文字讽刺性地提出了“将展馆送人”的建议,而建筑骨架的暴露也并不是随意为之,而实际上是暴露了在纳粹政权期间对馆内的增建和扩建,一旦发现就会有令人不安的启示。

-英国馆-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英国馆:Sonia Boyce "For you, only You", 视频装置作品, 2007, DACS/Artimage 2022

“声音是否有一个身份?“ Sonia Boyce作品主打的英国馆带给观众互动性极强的艺术体验,整体即兴感由视频,声效,壁纸和雕塑作品完成。艺术家本人这样解释:“很少人会质疑我们在过去两年之内面临的巨大挑战,而通过这样的集体经验和旅程,我想创作一个体验出人类无可阻挡的创作精神的作品。”

Sonia Boyce的展馆作品通过层层叠叠的声音装置描绘出黑人妇女在英国音乐制作中的影响。博伊斯与四位歌唱家Poppy Ajudha、Jacqui Dankworth、Sofia Jernberg、Tanita Tikaram以及作曲家Errollyn Wallen合作,展示了一个装置,扩展了她的作品Devotional Collection(1999年至今),其中包含了20多年的研究,跨越三个世纪,纪念英国黑人女性音乐家。Devotional Collection和分层装置使用了类似于黑胶唱片、CD、海报、图像、票根等的偶发物,放在令人着迷的金色墙纸和基座上,创造出虔诚的声音祭坛。

-美国馆-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美国馆:Simone Leigh, 2021. Artworks © Simone Leigh.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atthew Marks Gallery.

雕塑家Simone Leigh的美国馆展览将成为今年的头条新闻之一,贯穿室内和户外的雕塑布置探索了关于历史、种族、性别、劳工和纪念碑的想法,意图提升和促进黑人妇女在文化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叙述,在2023年在波士顿ICA举办大型个展之前上演。正如ICA艾伦-玛蒂尔达-波斯馆馆长兼美国馆联合委托人Jill Medvedow所说:"Simone Leigh的艺术的规模和宏伟性向观者和评论界诉求能见度和力量感;它具有探究性、及时性和紧迫性。

-丹麦馆-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丹麦馆:Uffe Isolotto "Pangaia (New Age Headache), 2016.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最近的世界事件,那也许是现实中的超现实主义,Uffe Isolotto的丹麦馆 (主题为:"我们在地球上行走 )也是如此,它邀请观众进入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在那里,丹麦的田园生活元素与阴森的科幻现象融合在一起,萦绕形成关于一个关于未来的不确定图像。

-加拿大馆-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加拿大馆:Stan Douglas London, 9 August 2011, 2017. © Stan Douglas.

加拿大选择了视频艺术家和摄影师Stan Douglas作为其2022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展馆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前曾在过去的四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过,往往以历史上边缘化人群的叙述为中心。在威尼斯双年展上,Douglas 将特别关注2011年和1848年。前者是 "占领华尔街 "和 "阿拉伯之春 "发生的一年;后者则是欧洲各地发生各种动荡的一年。在国家馆的Giardini内,道格拉斯将展示四幅大型摄影作品,但一定要同时参观展览的另一个地点--多索杜罗街区,在那里他将展出一个新的双屏视频装置,有望成为主要景点。这位艺术家引人注目的作品将把2011年的社会政治事件与1848年的事件进行比较,深入探讨新闻传播、反对缺乏民主自由的斗争和主权精英的解体等主题。

-加纳馆-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加纳馆:Nana Opoku, (Afroscope) Dreamer Series, 2021

继在2019年艺术双年展上首次亮相后,加纳将推出群展《黑星》,展出三位艺术家的大型装置作品。Na Chainkua Reindorf, Afroscope 和 Diego Araúja。该展览通过展示加纳的国旗、国家足球队和最引人注目的国家纪念碑图像重新诠释和解构着加纳文化,同时也象征着非洲与散居地的联系。

-巴西馆-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巴西馆:Jonathas de Andrade, O Peixe [The Fish], 2016.

Jacopo Crivelli Visconti刚刚组织完2021年的圣保罗双年展,就开始策划2022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展馆。他选择了Jonathas de Andrade,这位艺术家的视频在国外引起了广泛的赞誉。德-安德拉德的作品经常关注巴西缺乏代表性和发言权的社区。新装置Com o coração saindo pela boca [With the heart coming out of the mouth]借鉴了巴西众多的口头表达方式和成语,引用人体来表达感情和行为。参观者可以期待看到摄影印象、雕塑(包含互动类型)和一个视频作品,涉及围绕流行文化、怀旧、情色和政治批评的主题。

-哈萨克斯坦馆-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哈萨克斯坦馆:ORTA collective, Alexandra Morozova inside the Circular Cardboard - Light Generator of Genius, 2022.

跨学科团体ORTA(Alexandra Morozova、Rustem Begenov、Darya Jumelya、Alexandr Bakanov和Sabina Kuangaliyeva)将把他们的展馆展览献给阿拉木图艺术家、作家和发明家Sergey Kalmykov(1891-1967)的生活和工作。LAI-PI-CHU-PLEE-LAPA新天才中心是一个实验研究站,探索卡尔米科夫的中心思想和他的许多改变形象中最重要的一个,即 "伟大和不朽的飞行塔旋涡的建造者"。感到好奇吗?你并不孤单。

-澳大利亚馆-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澳大利亚馆:“Marco Fusinato:灾难”

声音艺术家Marco Fusinato将代表澳大利亚参加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而悉尼Artspace的执行董事Alexie Glass-Kantor将组织Fusinato的展览。在他的作品中,Fusinato探索了感知的模式,这些作品也被纳入了由Okwui Enwezor策划的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展。该艺术家的作品还出现在现代艺术博物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声音艺术展览中,该展览于2013年展出。Fusinato的展馆名为 "DESASTRES",因为艺术家在澳大利亚的严格封锁期间无法进入他的工作室,这个作品完全是在家里制作的。Fusinato本人将在双年展上弹奏电吉他,这个谜一般的项目将作为艺术家对秩序和无序之间纤薄边界的长期兴趣之延续和再诠释。

-日本馆-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日本馆:“Dumb Type”

突破性的艺术团体Dumb Type以沉浸式装置、视频作品和表演而闻名,它们审视了现代和技术驱动时代的消费文化。它为日本馆设计的新作品以一本1850年代的地理教科书为基础,承诺在一个 "后真相和边缘空间的时代 "实现感官饱和。Dumb Type的作品是一个成立于1984年的集体。其成员包括高谷史郎和特别参与者坂本龙一,该团体经常通过庞大的装置作品对大众媒体的信息流进行批评。受日本基金会委托,Dumb Type的威尼斯双年展展馆似乎在通过艺术方式处理当下眼前的动荡,从2019年展馆公布的艺术家声明中可以看出:"在一个支离破碎的混乱世界中,我们所相信的系统濒临崩溃,曾经看起来是事实的东西现在似乎不确定,人们把他们想相信的东西当作'真相'"。

-冰岛馆-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冰岛馆:Sigurður Guðjónsson, installation view: Perpetual Motion, 2022.

冰岛馆首次在The Arsenale开展,将举办由Sigurður Guðjónsson创作的多面体作品,他以在视觉、音频和空间之间协调有机而高度技术性的协同作用而闻名。据项目策展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策展人莫妮卡-贝洛(Mónica Bello)说,这位艺术家的展览承诺提供一种拉伸感官的综合体验,揭示 "物质的丰富性和优雅性"。

Guðjónsson以其基于时间的媒体作品而闻名,这些作品将人造机械与技术遗迹对立起来,Guðjónsson邀请观众通过一个扭曲感官的视频作品来重新考虑“抽象”之体验,它放大了金属灰尘在被磁棒吸引时的形态。这种对物质的微观观察不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图像,而且通过使用移动的图像和一个沉闷的背景音乐创造了一种恍惚和冥想的氛围。

-爱尔兰馆-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爱尔兰馆:Niamh O’Malley, Shelf, 2017.

爱尔兰馆的主要艺术家Niamh O'Malley的展览 "Gather "开始于艺术家在都柏林Temple Bar Gallery + Studios (TBG+S)的工作空间,在那里石头、钢铁、木材和玻璃被塑造、组成和组装。该艺术家以微小的雕塑和视频作品而闻名,他的兴趣重点在于景观之间的协调,以及物体和空间如何能够互相对话。

-意大利馆-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意大利馆:Gian Maria Tosatti

与大多数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国家不同,意大利往年倾向于将其展馆交给多个艺术家同时策划和布置展览。而有史以来第一次,意大利馆将展示单独一位艺术家的作品。Gian Maria Tosatti 获得了这一殊荣,他的大型环境特定场地装置将占据整个Tese delle Vergini空间。这个强有力的、令人不安的作品,名为 "黑夜的历史和彗星的命运",是一个关于双重性的故事: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与领土;道德与利润。这个作品也将讨论与当今意大利经济和工业发展有关的一系列史诗般的主题。

-奥地利馆-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奥地利馆:“Invitation of the Soft Machine and Her Angry Body Parts”

Jakob Lena Knebl和Ashley Hans Scheirl将代表奥地利参加此次展览。为了颠覆传统的展览形式,艺术家们承诺,他们的展览将把重点放在展馆不寻常的结构上,其中包括一个贯穿其内部的柱廊。题为 "Invitation of the Soft Machine and Her Angry Body Parts 软体机器和她愤怒的身体部位的邀请",他们的展览将相应地分为两部分,每个艺术家占一半。Knebl将调查1970年代的社会政治问题,而Scheirl将创作被称为 "可通行的、'无障碍'的绘画";这两部分都将展示对天性欲望和其相关政治的研究和讨论。奥地利馆将由路德维希-维也纳现代艺术基金会博物馆馆长Karola Kraus策划。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展览:它是一股冲刷现有艺术世界系统的浪潮。每年的双年展都会在整个城市的博物馆、宫殿和商业画廊中举办一些附带活动。与整个威尼斯的许多国家馆一起,有大量的展览可以参观。

由于城市里发生的事情太多,如果观者偶然发现以前未听说过的活动和展览,也毋需感到惊讶。作为双年展的一部分,被用作展览空间的经常性场所包括坎纳雷吉奥的莫拉宫和Ca D'Oro以及俯瞰阿卡德米亚桥的卡瓦利-弗兰切蒂宫。如果观众有时间,可以参观Prada基金会在Ca' Corner della Regina的当代展览空间,那里也有双年展的历史档案。

卷宗Wallpaper*在此精选了部分威尼斯双年展的卫星展:

-Homo Faber “追踪威尼斯”-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追踪威尼斯",Zanellato/Bortotto在Homo Faber布置的一个装置。在与De Castelli的合作下,这些面板使用铜、黄铜和钢,以不同的氧化和刷子技术处理,重现了圣马可大教堂的马赛克。

在威尼斯乔治-西尼基金会(Fondazione Giorgio Cini)的一个暗调画廊里,一系列的马赛克板在光线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它们五颜六色的表面光泽创造出一种万花筒般的效果。2022年Homo Faber 呈现一个当代独特手工艺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5月1日--这些装饰板由铜、黄铜和钢制成,采用了约50种不同的氧化和刷子技术,是对该市圣马可大教堂12世纪的马赛克地板的致敬--是对该地区数个世纪的工艺的当代重塑。

这个装置被称为 "追踪威尼斯",位于威尼托的设计工作室Zanellato/Bortotto和De Castelli的金属制品专家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进行深入研究和合作,以模仿原始马赛克被洪水侵蚀的情况。“我们想反映城市的脆弱性,"Daniele Bortotto说。在Homo Faber活动中展出后,该装置将前往De Castelli的米兰展厅参加2022年国际家具展,然后合作者希望出售这些作品,为修复大教堂的地板筹集资金。

该基金会已经挖掘了12位策展人来策划这些展览。德国设计师Sebastian Herkner、英国设计作家Tapiwa Matsinde和美国实验戏剧导演Robert Wilson(2010年《卷宗Wallpaper*国际版》特邀编辑)等。今年的活动主题是 "欧洲和日本的活宝藏",意图将优秀工匠们从他们的舒适区推出来,以便为当代生活重塑传统技能。

-Anish Kapoor 个人双展 -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上:Anish Kapoor, Diana Blackened Reddened, 2021, 布面油画,三联画;中:Anish Kapoor 工作室, 2020. 下:Anish Kapoor, 《无名氏》,2020年 钢,帆布,硅胶,油漆。

在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期间,Anish Kapoor 将同时举办两个个人展览。第一个展览在受人尊敬的Gallerie dell'Accademia举行,Kapoor 曾代表英国参加过1990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他将成为第一个被授予展览荣誉的英国艺术家。第二个展览将在运河对面的18世纪的曼弗林宫举行,该宫在空置多年后被 Anish Kapoor 基金会收购,一旦修复完成将成为其总部。

18世纪出生于克罗地亚的富有的烟草商人曼弗林伯爵,将曼弗林宫的一楼改造成了一个公共画室。它是威尼斯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拜伦勋爵、乔治-罗斯金和爱德华-马奈等文化界名流都曾到访。曼弗林去世后,藏品被出售,许多杰作--包括乔尔乔内的《暴风雨》--最终成为并保留在学院的收藏中。在这两个空间里,Kapoor 将通过标志性的过往作品和新呈现的绘画和雕塑来实现他的艺术新方向。

-Angela Su 中国香港地区馆-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中国香港地区馆:Angela Su "The Magnificent Levitation Act of Lauren O", 2022.

与这里的大多数展馆不同,香港馆的展览不被双年展承认为国家作品,因此没有资格获得最佳国家参与的金狮奖。然而,它被官方视为一个附带卫星展。本次香港地区馆由艺术家Angela Su的视觉作品为主打。Angela Su的多面向作品通过使用变形,流动感,悬空等表现手法探讨了观看视角和人的身体之间的关系。在馆中展览之外,她还会与香港M+当代视觉艺术博物馆和香港艺术发展委员会(HKADC)共同呈现“Arise, Hong Kong in Venice"特别展览。如M+博物馆执行指导和总策展人Doryun Chong所言:“Angela Su以多面的手法和表演艺术而闻名,其作品象征了香港当代艺术逐渐成熟并且在国际上逐渐得到更多的认可。“

陈世英 “图腾 TOTEM"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陈世英个展《图腾》展览现场,Fondaco Marcello,威尼斯,2022

华人世界首屈一指的珠宝艺术家,视觉艺术家和创新者陈世英 Wallace Chan 继2021年的大型钛金属雕塑展览《钛坦:物质与时空对话》后重回威尼斯,于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期间,推出艺术展《图腾》(TOTEM)。

陈世英曾首创多项专利发明,迄今包括:钛金属在珠宝创作的应用、世英切割、翡翠切割润光专利技术、石镶石工艺、真空妙有,以及比钢坚硬五倍的世英陶瓷等等。他表示:“展览概念来源于我个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奥秘的沉思和好奇心。我专注于探索物质和形式的奥秘,以及理解想象中的虚幻空间和真实的物理物质之间的区别。”*

中国馆部分文字:Sara Yuan

采编:Xinxin

图片以及文字来自威尼斯双年展官方和各艺术家以及画廊机构

威尼斯双年展依然是艺术世界共通的语言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