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际不打小孩日”关注男孩受体罚现象

很多父母认为男孩调皮,好动、不听话,教育起来要更加严格才行,而且,很多父母有男孩“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所以,当男孩犯了错误,父母就采取非打即骂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中国政法大学的田岚、何俊萍两位教授曾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将近2/3的大学生在儿童时期遭受过家庭暴力,其中男孩居多,体罚的形式多以手打脚踹的形式为主,其次是罚跪、罚站。

美国198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体罚事件发生在男学生身上,男生与女生受体罚的比例为 25:1;对同样的问题行为,教师给予男生的严厉惩罚的数量明显高于女生。

“国际不打小孩日”关注男孩受体罚现象

大陆教师体罚行为的类型主要有:

言语性手段:如讽刺、威胁、斥责等;

机械性手段:增加学生的工作量,如罚做作业、罚劳动等;

剥夺性手段:如情感剥夺(教师冷淡、要求其他学生孤立过错学生)、权利剥夺(不让学生上课等);

转移性手段:如要求家长体罚学生等;

伤害性手段,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

“国际不打小孩日”关注男孩受体罚现象

心理学家指出,父母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会给孩子造成诸多心理问题。

如果经常打儿子,他就会缺乏自信心、多疑、有挫折感,还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或者出现软弱,缺少男子汉气概等性格缺陷。

对待男孩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还会破坏亲子关系。一旦体罚男孩,既会伤害到男孩的自尊心,会让男孩对父母产生怨恨,使亲子之间产生严重隔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父母不用温柔、理智的良言善语,而打耳光和用皮带抽打孩子,如同在雕塑作品时不用精巧的雕刀,却动用生锈的斧头。”

其实,男孩完全是情感动物。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很多男孩比女孩更敏感,情感更加脆弱,也更容易受伤。有时候,我们看不到这点,因为男孩更严密地守护自己的情感,不轻易表露出来。

所以,对于男孩,父母要遵守孩子的发育特点,给予更多的耐心。

就如英国17世纪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主张的那样:

教育男孩,一定要用温存的语言,耐心热情的态度,和颜悦色的劝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儿童的习惯,切记不可声色俱厉、简单粗暴地责备和训斥他们,以免伤害儿童脆弱幼嫩的心灵和正在成长中的自尊心。

03因为男孩成绩的暂时落后,打击孩子的学习自信心。

“国际不打小孩日”关注男孩受体罚现象

很多父母发现:从小学起,一般情况下男孩的学习成绩不如女孩。

中国教育科学院曾在四省市做过一个2万名小学生及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

在学习动机、课外阅读和学业成绩三个学习的核心方面,男孩的情况均比女孩差!

于是,很多父母看到男孩成绩和表现,就非常焦虑,想尽各种办法,想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但看到孩子成绩没有提高时,失望之下,父母就打击孩子,‘’你怎么这么笨?”“有你这样学习差的孩子,我太伤心了。”等等。

其实,父母是没必要担心这一点的,这是由于男孩的大脑发育影响的。

根据脑科学家们核磁共振得到的图像,男孩大脑的“胼胝体”(胼胝体是一束神经纤维,将大脑左右半球联系在一起)要比女孩的薄,这就导致了男孩的左右脑的沟通更慢。

有科学家认为:

6岁男孩的大脑发育水平仅相当于5岁女孩的发育水平。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小学阶段,班上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总是女孩居多。

不过,男孩的后劲更足。在初中阶段,男孩进入青春期前后,他们就会迎头赶上。

所以,在小学阶段,父母不要因为男孩的学习上的暂时落后,而打击他的学习自信心,一定要让男孩保持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同时,帮助男孩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减少男孩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这样,才能在男孩开窍的时候,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对于男孩来说,拥有开阔的眼界也是十分重要的,而要让孩子能够拥有广阔的见识,就一定不能少了孩子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所谓的男孩穷养并不值得提倡。因为这是不可能让孩子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但孩子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否,对孩子眼界的大还是小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一个男孩要有开阔的眼界,才能成就大事。如果家长所谓的穷养,让一个男孩失去了大的格局,把一个男孩变得眼界窄小,那么对他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阻碍。穷养往往适合培养工匠,但却很难培养出工程师和设计师,因为视野决定高度。

在《男孩就该有男孩样》有句这样的话:

在我们的人生中,最艰巨、最恼人和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将男孩培养成男子汉。但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也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相比的。

的确,养育男孩的过程,对于父母来说,是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但你陪伴着一个男孩的成长,见证了一个男子汉的诞生,这是一件多么有美好的事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