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为何百姓却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真相

作者:正觉寺街96

“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在描述鲁迅的文字风格的时候,郁达夫曾表示,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就像一把匕首,只要抓住重点,三言两语就能将主题道破,一刀见血。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这次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发了办学风潮,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然而,在戊戌变法六君子慷慨赴死的时候,围观群众却在欢呼雀跃。

在古今中外光辉灿烂的历史上,曾涌现过无数变法革新人士,鲁迅在《国民公报》“寸铁”一栏中,就发表过一个无标题的短文。谈到某些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刻意抹黑的时候,鲁迅表示,“先觉的人,历来总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迫压排挤倾陷放逐杀戮。”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为何百姓却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真相

阴险小人

“戊戌变法期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至中国访问。”清朝末年,落后的封建制度已经无力再带领人们进步发展,意识到这一点的慈禧和光绪,实际上在康有为策划百日维新之前,就已经开始逐步推行改革。

只是当时维新派过于激进,光绪又希望能够尽快大权独握,两相碰撞之下,改革速度被拉满,许多不合时宜的条款疯狂下发,使得不仅许多守旧势力不满,就连大量的民众也跟着叫苦不迭。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为何百姓却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真相

日本等想要瓜分中国领土,强占中国物资的外来帝国主义,势必不会坐视中国强大。当时康有为和日本关系十分密切,曾“力邀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策划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人物)”来给光绪当顾问。

光绪过于迫切地想要将慈禧排除在中央政权之外,且缺乏足够的政治博弈经验,因此没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对自己、对整个国家来说,多么危险的事。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为何百姓却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真相

事实上,光绪前期的疯狂改革,大肆让康有为等维新派空降朝政等行为,都是得到慈禧默许的。如果没有慈禧和部分大臣镇着,光绪的大量措施是无法进展得如此顺利的。

慈禧虽然也希望能够将落后的封建制度维持下去,但也明白改革势在必行。慈禧前期牢牢掌控大权,等光绪慢慢成长起来后,也试过放权,让光绪来接过担子,但光绪的表现不仅让慈禧失望,还让慈禧心惊。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为何百姓却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真相

在光绪接连罢免朝中肱骨大臣,直接让康有为等人空降的时候,慈禧没有表态,在康有为带领变法派在朝堂公然施压,“要求清朝方面聘请伊藤(博文)为顾问”,并且还要给其实权的时候,慈禧意识到不对,但此时依旧没有采取行动,只是私底下问光绪对伊藤博文的看法。

直到后来康有为等变法派在伊藤博文的提议下,上书光绪帝,要求建立“中美英日合邦”,将中国的政治权、军事权等各项主权全都拱手让人的时候,等光绪帝联合康有为等变法派谋划刺杀慈禧的时候,慈禧才终于意识到事态严重,于是“当机立断,发动政变。”

得益于慈禧等人反应及时,所以最终帝国列强瓜分中国的“中美英日合邦”没能成行。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为何百姓却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真相

早有先例

“(韩国)首任统监,即是伊藤博文。”在康有为等人的行动越来越“怪异”的时候,朝中大臣嗅到了不对,并迅速将朝堂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同一时间段日本对朝鲜做的事情进行了对比。

当时日本先是派人联合朝鲜政府中的亲日派,将亲俄排日的明成皇后暗杀,然后又借着俄日战乱,逼迫韩国签下韩日议定书、第一次韩日协约,使得韩国丧失了财政、外交主权。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为何百姓却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真相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胜后,日本随即迫使韩国签订了第二次韩日条约,使得韩国的对外关系及相关事务,全都由日本在韩国设置的统监来统理指挥,而日本设置的首任统监,即为康有为大肆推荐的伊藤博文。

将两件事情联系起来看,暗杀朝鲜的明成皇后,就如同谭嗣同游说袁世凯时的“杀荣禄,兵围颐和园”,然后暗杀慈禧一样,而建立“中日美英合邦”,让清朝将外交、军事等大权拱手相让,则和日本逼迫韩国签下的一次次韩日条约一样。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为何百姓却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真相

最糟糕的是,最终韩国在1910年被迫签订合并条约,彻底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这些帝国列强伪善之后的阴险心思,光绪可能不懂,康有为、谭嗣同等年轻变法派因为经验不足,也可能不懂,但“久经沙场”的慈禧和各大臣不可能不懂。

早在慈禧发动政变之前,各大臣就已经疯狂上书阻止光绪帝“卖国”了,大臣们表示“借兵外臣,倚重邻敌,以危宗社”,这分明是乱臣贼子的做法!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为何百姓却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真相

慈禧在关键时刻踩住了刹车,但在这之后,慈禧对于光绪帝暗杀自己一事绝口不提,在下令逮捕康有为等人,下令处死戊戌六君子的时候,也丝毫没有提到“他们有卖国通敌之罪。”

大抵慈禧等人也觉得,这些激进的,触怒了守旧派利益的人,疯狂推进清朝贩卖主权和疆土的原因,可能只是受到蛊惑,被日本骗了,并不是真心有意为之。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为何百姓却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真相

慷慨赴死

“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在戊戌变法发展到后期,在康有为已经完全按照日本的建议在行事,朝中“激进”变法派也纷纷跟进的时候,实际上整个变法就已经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在变法期间大力推进办学,意识到变法不能一蹴而就后,就曾多次劝康有为离开京城,南归收徒讲学,以培养更多的维新人才,等时机到了再大举发动变法。被捕后,康广仁大义凛然,表示如果自己死了中国就能变强,死又有什么关系!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为何百姓却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真相

康广仁虽然能够看清形势,但却无法阻止康有为,在变法派中也缺乏足够的号召力,所以最后没能阻止悲剧发生。

但是,康广仁的流血牺牲,其四处奔走,号召各地办学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在这之后,变法期间“开办新式学堂”的行为,为后来更多人的觉醒打下了基础。

谭嗣同虽然也在变法中陷入了帝国主义的陷阱,认为要将新疆卖给俄罗斯,西藏卖给英吉利来“偿还二万万之欠款”,但其内心根本,还是希望国家能尽快变大变强。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为何百姓却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真相

后来谭嗣同不顾众人劝说,坚决留下来,试图用自己的牺牲,来向那些封建顽固势力做最后的反抗。谭嗣同表示,各国的变法都是历经流血而成,现在中国还没有听到因变法而流血的人,“有之,请自嗣同始。”

实际上,大力推动清朝将国家土地卖给帝国列强的谭嗣同和康有为,都根本“不懂国家之间买卖疆土是怎么回事。”毕竟,想要救图存亡,挽大厦之将倾,光靠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为何百姓却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真相

戊戌六君子在慷慨赴死的时候,本就对变法期间推行的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条款不满的百姓们,还以为是处置了一帮卖国贼,于是乎纷纷欢呼雀跃。

而鲁迅先生的那句“先觉的人,历来总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迫压排挤倾陷放逐杀戮”,仿佛也是道明了其中真相。

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为何百姓却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真相

小结:

“政治是肮脏的。”在处心积虑想侵占中华大地的列强面前,经验太少的光绪帝和谭嗣同等人,就像一群初入社会的小白兔一般,完全没能意识到危险。

在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的时候,对真相不明所以的围观人民,还以为是处死了卖国贼,所以欢呼不已。对于满腔热血的变法者来说,利用变法派的日本等帝国列强,就像是鲁迅那句话里的“阴险的小人”,而欢呼雀跃的百姓,则是还没来得及觉醒的“昏庸的群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