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常说“十年磨一剑”,这册文创笔记本的出版,前前后后算下来,也是经历了整整十年。当看到样书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做书也好,做文创也好,对于某些图书选题,急于求成或许是不能的,而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等,等它的自然生长,等它的水到渠成。

1

2012年中华书局创建100周年之际,在出版的系列纪念出版物中,有一本《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书信手迹》(启功先生题签),那时作为一名刚到书局没多久的员工,也可以领到一本。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书信手迹》

工作之余,匆匆翻看里面的书信手迹,内容虽未及细看,但各位名人手迹所用之纸,却也是不一而尽,各形各色,虽机构用笺较多(如梁思成所用“中国营造学社”用笺、徐志摩所用“上海新月书店用笺”),亦不乏私人订制之笺(如周作人所制“苦茶庵”用笺、谭泽闿所制一笔“虎”字笺),再有就是一些南纸店制笺(如北平荣宝斋、清秘阁),甚而还有当年鲁迅、郑振铎两位先生主持刊刻《北平笺谱》中的个别图案(如张东荪所用江采绘秋葵笺、朱自清所用姚华绘唐画壁砖笺),红框暗线,浓淡深浅,隐然于翰墨之间,更添了许多风雅。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梁思成1932年11月17日致舒新城函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徐志摩1930年12月1日致舒新城函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周作人1936年7月15日致舒新城函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谭泽闿1936年致舒新城函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张东荪1940年12月23日致舒新城函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朱自清1932年12月22日致舒新城函

当然,在这些笺纸中,最吸引我的还是三张与中华书局相关的制笺,确切说应该是两纸一封,“两纸”一为马君武所用“中华书局承印部用笺”(朱丝栏仿竹简八行笺),一为李霁野所用“中华书局制”猫戏婉转八行笺;“一封”即张闻天所用红“X”组合边框缄封,上印仿宋体中华书局驻沪详细地址。作为一名现代的书局员工,在“百年再出发”的时刻,这“两纸一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马君武1930年1月13日致陆费逵函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李霁野1933年7月20日致中华书局函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张闻天1924年3月10日致舒新城缄封

2

百馀年间,片纸闲墨,记录着从前的人,从前的事,他们在纸上的一往一复,可能远胜过今天的各种“塑料情”。

2015年左右,在《故宫日历》的风潮带动下,各种日历类图书一时百花齐放。2017年,刘运来先生所编的《笺谱日历》开始进入日历书市场,所选笺图或朴拙可爱,或摹刻入微,或人物历史典故,或山水花鸟博古,设色精雅,文气十足,堪称一座“纸上花笺博物馆”。直到2020年的《笺谱日历》,居然欣喜的发现,其中收录了一张中华书局所制的红叶笺,不由想到红叶题诗的典故,此笺图案为清末民国时人邵农所绘,两片红叶,一低一昂,阴阳向背,深红浅绯,意态十足。此图最早应见于清末的《百花诗笺谱》,后曾为民国时期多家南纸店所复刻,从印章款识看,此笺应为民国时期中华书局所复刻。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中华书局所制红叶笺(邵农绘)

激动之馀,便想:不知是否还有更多的民国时期中华书局所制笺纸,便在网上到处搜求,果然不负所念,又在旧书网上找到几张图片资料,一为梅花笺(明人陆治绘),一为仕女笺(郑慕康绘),一为人物风景笺(丰子恺绘),从纸张形制、印刷工艺看,此三张当为一套;另一张为双色套印花卉笺,绘荷花荷叶,上有高野侯题李太白诗句,“佳期彩云重,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涼风前” 。顿觉太液风来,相见恨晚。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中华书局所制梅花笺(明人陆治绘)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中华书局所制仕女笺(郑慕康绘)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中华书局所制满山红叶笺(丰子恺绘)

3

一颗小石子又激起了五年前的波澜,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回响,最怕的,可能不是晚,而是最后只有自己一个人听到。

对于民国时期中华书局所制诗笺的搜求,几番起伏,终是不平。日月流水,好在总能于一点一滴中发现线索,然后不断追寻。在这过程中,等到了《笺谱日历2021》中收录的高野侯摹石谱笺、《笺谱日历2022》中收录的秦淮八艳笺,刘运来老师还在一本拍卖图录里,发现两页名人信札也是用的中华书局所制摹金农梅花笺。后来又在梁颖先生《说笺》一书的某个注释中发现了中华所制西湖十景笺的线索,因为初版只有注释信息,没有附录图片,好在几年后《说笺》典藏版的出版,得以看到这两张名人书札里的西湖真面目。后来,更有幸在微信群认识了上海的花笺收藏爱好者,在与之沟通介绍用意之后,为我无私地提供了所藏相关花笺的电子图片。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高野侯画石谱笺之一,待凤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中华书局制“秦淮八艳”笺之董小宛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中华书局制“秦淮八艳”笺之李香君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笺友提供中华书局制花卉鳞介笺之一

在信息化时代,古人的书信文化虽早已被现在瞬间可视可听的通讯技术所取代,但每当我们疲于时下之“快”时,总不免有时要停下来,感受一下从前的“慢”。所以,在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之后,为了让古人这份“鱼雁传情”的书写文化传承下去,为了留存民国时期中华书局所制诗笺的图片资料,便想到在中华书局创办110周年的时候,可以用这些诗笺图案制作一册笔记本,摹古追思,也是百馀年后的一次回响。

当时已是2021年5月,我便马上在书局的电子出版系统里填写了立项申请,说明制作此册笔记本的缘起及用意,看到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时间印记的旧纸,随后便得到了部门主任、局庆办领导以及局领导的通过,令人惊喜的是,居然还收获了时任执行董事徐俊先生私人收藏的民国中华所制诗笺图案,一套四张,内容为花鸟水禽,保存较好。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徐俊先生所藏中华书局制花鸟笺之一

时至2021年年底,诗笺的图案,已经由起念时的“两纸一封”积累至近五十馀种。下面的工作便是内容的整合,在内容上,经和编辑室主任商定,笔记本主要在图案的欣赏和书写的实用功能,对诗笺内容不做过多阐释及延伸,仅对纸上的文字作简单释文即可。五十馀种诗笺图案,虽然文字信息不多,但因多为书法字,个别不易辨识,在此过程中,也曾得到书局同事的无私帮助,在此致谢!

4

设计师,既要有艺术的创造想象,还要有匠人的心细如发,面对这样的人,总会让我们心生敬畏。

文字内容编定之后,下面便是最重要的设计环节了。在设计方的考虑上,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刘运来老师,因为这五十多种图案,有二十多种都是刘老师无偿提供的,而且刘老师所编所设计的《笺谱日历》已有六年,其中2018年版还曾荣获“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在沟通之后,刘老师也是欣然担当,认为这不仅是对中华出版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花笺文化”的弘扬。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在诗笺图案的电子化修复上,刘老师有独到的领悟与经验,如何精准地再现当时典雅的设色(当时笺纸制作多为木版水印,所用多为天然矿物质颜料),如何真实地反映纸张旧时的肌理(当时制笺所用纸张多为手工宣纸),这都是我作为一个“门外汉”所最放心的。因此,在总体的修复上,刘老师与我达成的意见便是,整体遵循“修旧如旧”原则,纸张自然老化的痕迹,是时间的印记,一般不做修复,而仅对后期人为的一些污损,做一定的美化处理。

虽然我们已有五十馀种图案可以使用,但其中有四种图案的修复,让我和刘老师都陷入了难以取舍的境地,这四张便是:摹金冬心梅花笺手札两页、西湖十景笺手札两页,因为这四张笺纸已经被书写,如果使用的话,就要把上面的墨迹修去,以整体再现原笺纸的图案,其技术难度很高,需要极其细致的软件操作技术,以及对线条纹理修复的独到而敏感的把握,是匠心加艺术的再现。虽然我自己对金冬心高冷的金石气,一直是畏而生喜的,但在如此复杂的技术处理面前,我原计划是要放弃的,可刘老师作为一名书籍设计师,他对金农的漆书有着强烈的私人偏爱,这两张摹古梅花笺,如果放下了,他便仿佛不能释怀,总觉惋惜。最后,刘老师还是决定修复,另外两张“西湖十景笺”也是一鼓作气。记得,当时在微信上看到刘老师发来的修复图,真是冷艳寒香,令人屏息气凝。对刘老师的这份艺人匠心,在此也一并致谢。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摹古梅花笺二页(修复前)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摹古梅花笺之一(修复后)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摹古梅花笺之二(修复后)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梅花边框十三行笺(修复前)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梅花边框十三行笺(修复后)

哲人说,美是难的。的确如此,尤其是第一次的触目,如果不能惊心,不能打动自己,更如何打动同好!

关于封面设计,刘老师作为一名“最懂花笺”的书籍设计师,以其极负责的态度,在电话、微信的往来沟通之中,也是不厌其烦地数次调整。馀不多述,还是直接看图,比较直观。

初次方案五种: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方案一:清新绿,上下册礼盒装,徐俊先生题签(后同)。设计理念:于闹中取静,于静处听香。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方案二:淡雅粉,上下册礼盒装,设计理念:浣花笺纸桃花色。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方案三:中国红,上下册礼盒装,设计理念:符合局庆的气氛。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方案四:海军蓝,一函两册,设计理念:动人春色不须多,万花丛中,一枝独秀。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方案五:单册,左图赭色,梅花枝作浅浮雕造型(仿笺纸里的拱花效果);中图蓝色,梅花枝作压印,局部烫白;右图绿色,花枝压凹。

修改后方案两种:

方案六:海军蓝,上下册礼盒装,设计理念:素以为绚兮,绚以为素兮;蓝册为花乱开,灰册为梅花枝作浅浮雕造型(仿笺纸的拱花效果)。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方案七:中国红,上下册礼盒装,设计理念:前村深雪里,梅花朵朵开;红册为锦上花,灰册为梅花枝作浅浮雕造型(仿笺纸的拱花效果)。

最终确定方案: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一盒两册,心意满满,包装盒正面压印贴签“中华诗笺”(集民国中华书局聚珍仿宋字体),盒底印“见书如见面”朱文印。

做这册文创笔记本,我用了十年|编辑手记

一红一蓝,用一藏一;好事成双,各表一枝。

封面确定之后,便是一系列的出版流程,在这“流程”当中,自然还有朵朵细浪,毕竟碰撞的思想才会有火花,大江大河需要股股活水的注入,如此,才能有更好的产品呈现给读者 。当然,不足之处,肯定是难免的,但想到龚自珍的诗句:“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馀情绕?”便也可以释然了!

可能和一些跨度时间也很长的出版项目相比,这册笔记本成长的“十年”只是轻飘飘的一个十年,但好就好在——它的“轻”、它的“留白”,拿起放下,在欣赏诗与美的同时,再填补上自己的一些心思,就够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