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显示,气候变暖是病毒外溢的驱动因素之一
随着地球升温,许多动物将被迫迁移到新的区域以寻找合适的栖息地,而这也意味着它们可能将携带的寄生虫和各种病毒等,传播给其他“初次见面”的新物种。科学家警告称,地球变暖导致动物栖息地改变,进而增加“病毒外溢”的风险,为人类带来更大的流行病威胁。
例如,随着气候变暖,传播疟疾的蚊子会将生活范围扩大到变暖地区,对人类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据4月28日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研究称,到2070年,由于气候和土地利用的变化,数千种哺乳动物的地理范围会发生变化,这将驱使数千种病毒在不同的哺乳动物之间传播。即使在全球变暖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预测数据称,在未来50年内,将发生至少1.5万起一种或多种病毒的跨物种传播事件。其中,东南亚的蝙蝠是最大的威胁,其最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哺乳动物。
研究显示:
动物迁移在未来50年
将导致至少1.5万起跨物种传播
该研究指出,至少有1万种能够感染人类的病毒正在野生动物种群中“默默地”传播着。流行病的历史表明,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病毒交叉感染并不常见,但随着更多栖息地因农业和城市扩张而遭到破坏,人类接触到野生物种的机会也在增加。此外,随着气候变暖,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动物将扩大栖息地范围。这些变化,为以前地理上孤立的野生动物物种之间的病毒传播“创造了新的机会”。病毒不仅会感染新的宿主,而且可能会引发新的病毒类型及全新的疾病。
“我们知道物种正在移动,当它们移动时,它们就有机会分享传播病毒。”美国乔治城大学的生物学家、该研究的合著者科林·卡尔森说道。
为了了解物种之间如何传播病毒,卡尔森博士和他的同事们使用哺乳动物—病毒网络的系统地理学模型,来模拟估计变暖的世界里,病毒潜在的外溢出效应。该团队首先预测了从现在到2070年这段时间,3139种哺乳动物如何改变它们的活动范围。
研究显示,即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全球升温不到2℃,这些移动的哺乳动物也将可能导致至少1.5万起一种或多种病毒的跨物种传播事件。另一位合著者、乔治城大学疾病生态学专家格雷戈里·阿尔伯里对此表示,“这项研究提供了更多无可争议的证据,表明未来几十年,这个世界不仅会更热,而且病得更严重。”
传染病研究人员在洞穴外收集蝙蝠样本
本世纪内将升温控制在2℃以内
病毒外溢的风险也不会降低多少
该研究还指出,蝙蝠带来的“病毒外溢”风险最大。研究人员发现,东南亚的蝙蝠特别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截至目前,该地区的许多蝙蝠物种仅在小范围内活动,彼此之间的接触也不多。但研究指出,随着地球变暖,这些具有远距离飞行能力的蝙蝠,会迅速飞到合适的新栖息地,并可能将病毒传给遇到的其他物种。
另一方面,蝙蝠的威胁还在于该物种携带的病毒数量。据此前的研究估计,已经有大约3200多种冠状病毒在蝙蝠种群中传播。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冠状病毒和其他据信来自蝙蝠和鸟类的呼吸道疾病的病例数量已经在猛增。而如果这些蝙蝠“涉足”更广的栖息地,新流行病的爆发、传播的可能性将大增。
大约3200多种冠状病毒已在蝙蝠中传播
引发流行病的生物链可能是漫长而微妙的,但该研究强调称,气候变化正在“动摇生态系统的核心”,而这种生态转变可能已经开始。在本世纪内将升温控制在2℃以内,病毒外溢的风险也不会降低多少。因此,研究人员表示,各国应尽快将病毒的发现监测和动物移动及生物多样性调查结合起来,尤其是在人畜共患传染病最多的热点地区以及正在经历快速变暖的地区。
“(病毒外溢)正在发生,即使在最乐观的气候变化情况下,也是无法预防的。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卫生基础设施以保护动物和人类。”研究人员阿尔伯里说道。
红星新闻记者 丁文
编辑 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