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氣候變暖加速動物遷徙促使病毒外溢:蝙蝠“威脅最大”,可傳播3200多種冠狀病毒

作者:紅星新聞
氣候變暖加速動物遷徙促使病毒外溢:蝙蝠“威脅最大”,可傳播3200多種冠狀病毒

研究顯示,氣候變暖是病毒外溢的驅動因素之一

随着地球升溫,許多動物将被迫遷移到新的區域以尋找合适的栖息地,而這也意味着它們可能将攜帶的寄生蟲和各種病毒等,傳播給其他“初次見面”的新物種。科學家警告稱,地球變暖導緻動物栖息地改變,進而增加“病毒外溢”的風險,為人類帶來更大的流行病威脅。

例如,随着氣候變暖,傳播瘧疾的蚊子會将生活範圍擴大到變暖地區,對人類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脅。據4月28日發表在《自然》上的一項研究稱,到2070年,由于氣候和土地利用的變化,數千種哺乳動物的地理範圍會發生變化,這将驅使數千種病毒在不同的哺乳動物之間傳播。即使在全球變暖水準相對較低的情況下,預測資料稱,在未來50年内,将發生至少1.5萬起一種或多種病毒的跨物種傳播事件。其中,東南亞的蝙蝠是最大的威脅,其最有可能将病毒傳播給其他哺乳動物。

研究顯示:

動物遷移在未來50年

将導緻至少1.5萬起跨物種傳播

該研究指出,至少有1萬種能夠感染人類的病毒正在野生動物種群中“默默地”傳播着。流行病的曆史表明,人類與動物之間的病毒交叉感染并不常見,但随着更多栖息地因農業和城市擴張而遭到破壞,人類接觸到野生物種的機會也在增加。此外,随着氣候變暖,生活在溫暖地區的動物将擴大栖息地範圍。這些變化,為以前地理上孤立的野生動物物種之間的病毒傳播“創造了新的機會”。病毒不僅會感染新的宿主,而且可能會引發新的病毒類型及全新的疾病。

“我們知道物種正在移動,當它們移動時,它們就有機會分享傳播病毒。”美國喬治城大學的生物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科林·卡爾森說道。

為了了解物種之間如何傳播病毒,卡爾森博士和他的同僚們使用哺乳動物—病毒網絡的系統地理學模型,來模拟估計變暖的世界裡,病毒潛在的外溢出效應。該團隊首先預測了從現在到2070年這段時間,3139種哺乳動物如何改變它們的活動範圍。

研究顯示,即使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全球升溫不到2℃,這些移動的哺乳動物也将可能導緻至少1.5萬起一種或多種病毒的跨物種傳播事件。另一位合著者、喬治城大學疾病生态學專家格雷戈裡·阿爾伯裡對此表示,“這項研究提供了更多無可争議的證據,表明未來幾十年,這個世界不僅會更熱,而且病得更嚴重。”

氣候變暖加速動物遷徙促使病毒外溢:蝙蝠“威脅最大”,可傳播3200多種冠狀病毒

傳染病研究人員在洞穴外收集蝙蝠樣本

本世紀内将升溫控制在2℃以内

病毒外溢的風險也不會降低多少

該研究還指出,蝙蝠帶來的“病毒外溢”風險最大。研究人員發現,東南亞的蝙蝠特别容易受氣候變化影響。截至目前,該地區的許多蝙蝠物種僅在小範圍内活動,彼此之間的接觸也不多。但研究指出,随着地球變暖,這些具有遠距離飛行能力的蝙蝠,會迅速飛到合适的新栖息地,并可能将病毒傳給遇到的其他物種。

另一方面,蝙蝠的威脅還在于該物種攜帶的病毒數量。據此前的研究估計,已經有大約3200多種冠狀病毒在蝙蝠種群中傳播。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冠狀病毒和其他據信來自蝙蝠和鳥類的呼吸道疾病的病例數量已經在猛增。而如果這些蝙蝠“涉足”更廣的栖息地,新流行病的爆發、傳播的可能性将大增。

氣候變暖加速動物遷徙促使病毒外溢:蝙蝠“威脅最大”,可傳播3200多種冠狀病毒

大約3200多種冠狀病毒已在蝙蝠中傳播

引發流行病的生物鍊可能是漫長而微妙的,但該研究強調稱,氣候變化正在“動搖生态系統的核心”,而這種生态轉變可能已經開始。在本世紀内将升溫控制在2℃以内,病毒外溢的風險也不會降低多少。是以,研究人員表示,各國應盡快将病毒的發現監測和動物移動及生物多樣性調查結合起來,尤其是在人畜共患傳染病最多的熱點地區以及正在經曆快速變暖的地區。

“(病毒外溢)正在發生,即使在最樂觀的氣候變化情況下,也是無法預防的。我們需要建立更多的衛生基礎設施以保護動物和人類。”研究人員阿爾伯裡說道。

紅星新聞記者 丁文

編輯 潘莉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氣候變暖加速動物遷徙促使病毒外溢:蝙蝠“威脅最大”,可傳播3200多種冠狀病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