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丁亚雷:诗画生谐趣

作者:紫牛新闻

美好生活在身边——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

展览地点:玄武艺术馆(南京板仓街9号)

开幕时间:6月18日下午三点

展览时间:6月18-25日

本期推出的是中国画家丁亚雷先生。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丁亚雷:诗画生谐趣

丁亚雷,南京艺术学院教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诗画生谐趣

——丁亚雷画风漫谈

文/梁力中

粗看丁亚雷的画,认为作者肯定应该是个天天穿梭于健身房,类似于张翼德一样能够“长坂坡前一声吼,吼掉桥,水断流”的豪侠,又或者是能倒拔垂杨柳的鲁提辖。但细细品来,往往会发现,他的画里充满着可以反复咀嚼的道理和味道。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丁亚雷:诗画生谐趣

捉泥鳅70cmx46cm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摩诘居士是文人画的祖师爷,他的名字也很有禅意——摩诘是维摩诘(梵语vimalakīrti)的简称。意思是"净名"或"无垢尘"。《维摩经》中说维摩诘是毘耶离城中一位大乘居士﹐和释迦牟尼同时,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丁亚雷谦虚的不认为自己的画是文人画,说自己“自称文人画不仅是自不量力,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亵渎,是要让真文人鄙夷或者笑掉大牙的”。真是的,文人还有真和假?内心无垢才是真。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丁亚雷:诗画生谐趣

药仙,67cmx45cm

王维的画中重要的是将内心的东西流淌出来的两样东西融为一体,反应出自己内心的欢愉和爱憎,只不过他喜欢托名与山水田园,乌雀枯木,而换一个人取其大道,换做武人罗汉童子财神,又怎么能说不是得摩诘居士的真传呢?大道无形即是此理。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丁亚雷:诗画生谐趣

赏石图 138cmx35cmx2

在丁亚雷的画中高士不是仙风道骨,而是一介渔民——“小竹篓子大格局”、“意在治国平天下”这就充分反映了儒家中庸的画作,三个人都以一种敬佩的心情来对高士的行为点赞,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无论对方地位高低,虽然钓鱼,但是能胸怀天下,未来依旧不可限量,朱洪武也要过饭,杨志也买过刀,关羽还走过麦城,看着这幅画,处于低潮期的人可以重拾动力。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丁亚雷:诗画生谐趣

清官图 70cmx46cm

我们看丁亚雷的画,有罗汉拔河,有李逵出恭,有读红楼,更有僧鼠问禅的画面,包容之外,是出世和入世的大胆。丁亚雷这幅僧鼠问禅很能说明慈航普度的道理。尽管你是来偷油吃的,我依然能够想办法普度一下你,这位老僧起码到了第二层让他人觉悟,一般来说,三个条件中达到两个的就可以当做菩萨,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的就是佛。看画品诗,谐趣顿生,不失一件见心明性的美事。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丁亚雷:诗画生谐趣

破空杀纸 70cmx46cm

人生在世名利两件事情最难放下,老子劝大家清净无为,但是又说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看着什么都不干,其实什么都干了,换句话说是干是为了不干,有点像现在有些人觉得自己要财富自由,然后可以去海南岛看看海之类的憧憬。

看丁亚雷的画,总能在一种温情和谐趣中让你慢慢悟道,层层参透,在执着于画面的表象趣味的的同时,也要看到画背后严肃和认真的一面。妙处在于,画随人心,心情差看,是满心的欢喜,心情好看,是慈悲的叮咛。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丁亚雷:诗画生谐趣

老汉穿针,138X68cm

丁亚雷的画里面,“和尚”好像也常常会喝酒吃肉,不拘一格,但都不忘均衡中庸的和谐之道,这其实就是让儒释道三家和谐相处的一个典范。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丁亚雷:诗画生谐趣

看猴,67cmx45cm

李霖灿在他的《中国美术史讲座》中说,“道释画的最高目标在于由平凡人的躯壳中,用艺术的手法,传达出超凡入圣的道行光辉。” 若说一定要有所作为是儒,那么无为求有为是道,有为求无为就是禅,除了五代的石恪外,我觉得能与丁亚雷画产生神交的就是宋代的梁楷了,梁楷原来是个御用画师,在南渡之后,饮酒自愈,不懂的人常常说他是“梁疯子”,疯子只是表象,即便是宋朝想要勇敢做自己还是很难的一件事,梁疯子没想着成名成家,被叫疯子也无所谓,率真的性格能够延续千年,比起当时的所谓的士大夫要崇高许多。除了不拘格套的挥洒自如外,最关键的是在儒释道之间游走而融为一炉的气魄。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丁亚雷:诗画生谐趣

花开见佛,69cmx35cm

可惜,丁亚雷并不能像梁楷一样能喝酒,但是貌似还非常想喝,一次拜师酒喝的太好,导致因为养伤太久错过刚刚拜下的这位老师,后来当了老师又因为喝酒被学生送回家,所以丁亚雷自况——说来很惭愧,但实在也是无奈。虽然我无比羡慕文人,但自忖粗浅,估计永远做不了文人。这辈子能做一个堂正一点的人,已经是我最大的野心了。

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丁亚雷:诗画生谐趣

拔罐图,70x46cm

酒色财气,不碍清风徐来,功名利禄,可以一团和气,儒释道门,皆能常德不离。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