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八屆揚子晚報藝術節|丁亞雷:詩畫生諧趣

作者:紫牛新聞

美好生活在身邊——第八屆揚子晚報藝術節

展覽地點:玄武藝術館(南京闆倉街9号)

開幕時間:6月18日下午三點

展覽時間:6月18-25日

本期推出的是中國畫家丁亞雷先生。

第八屆揚子晚報藝術節|丁亞雷:詩畫生諧趣

丁亞雷,南京藝術學院教員,中央美術學院博士。

詩畫生諧趣

——丁亞雷畫風漫談

文/梁力中

粗看丁亞雷的畫,認為作者肯定應該是個天天穿梭于健身房,類似于張翼德一樣能夠“長坂坡前一聲吼,吼掉橋,水斷流”的豪俠,又或者是能倒拔垂楊柳的魯提轄。但細細品來,往往會發現,他的畫裡充滿着可以反複咀嚼的道理和味道。

第八屆揚子晚報藝術節|丁亞雷:詩畫生諧趣

捉泥鳅70cmx46cm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摩诘居士是文人畫的祖師爺,他的名字也很有禅意——摩诘是維摩诘(梵語vimalakīrti)的簡稱。意思是"淨名"或"無垢塵"。《維摩經》中說維摩诘是毘耶離城中一位大乘居士﹐和釋迦牟尼同時,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丁亞雷謙虛的不認為自己的畫是文人畫,說自己“自稱文人畫不僅是自不量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亵渎,是要讓真文人鄙夷或者笑掉大牙的”。真是的,文人還有真和假?内心無垢才是真。

第八屆揚子晚報藝術節|丁亞雷:詩畫生諧趣

藥仙,67cmx45cm

王維的畫中重要的是将内心的東西流淌出來的兩樣東西融為一體,反應出自己内心的歡愉和愛憎,隻不過他喜歡托名與山水田園,烏雀枯木,而換一個人取其大道,換做武人羅漢童子财神,又怎麼能說不是得摩诘居士的真傳呢?大道無形即是此理。

第八屆揚子晚報藝術節|丁亞雷:詩畫生諧趣

賞石圖 138cmx35cmx2

在丁亞雷的畫中高士不是仙風道骨,而是一介漁民——“小竹簍子大格局”、“意在治國平天下”這就充分反映了儒家中庸的畫作,三個人都以一種敬佩的心情來對高士的行為點贊,平等對待每一個人,無論對方地位高低,雖然釣魚,但是能胸懷天下,未來依舊不可限量,朱洪武也要過飯,楊志也買過刀,關羽還走過麥城,看着這幅畫,處于低潮期的人可以重拾動力。

第八屆揚子晚報藝術節|丁亞雷:詩畫生諧趣

清官圖 70cmx46cm

我們看丁亞雷的畫,有羅漢拔河,有李逵出恭,有讀紅樓,更有僧鼠問禅的畫面,包容之外,是出世和入世的大膽。丁亞雷這幅僧鼠問禅很能說明慈航普度的道理。盡管你是來偷油吃的,我依然能夠想辦法普度一下你,這位老僧起碼到了第二層讓他人覺悟,一般來說,三個條件中達到兩個的就可以當做菩薩,三個條件全部滿足的就是佛。看畫品詩,諧趣頓生,不失一件見心明性的美事。

第八屆揚子晚報藝術節|丁亞雷:詩畫生諧趣

破空殺紙 70cmx46cm

人生在世名利兩件事情最難放下,老子勸大家清淨無為,但是又說無為而無不為,意思是看着什麼都不幹,其實什麼都幹了,換句話說是幹是為了不幹,有點像現在有些人覺得自己要财富自由,然後可以去海南島看看海之類的憧憬。

看丁亞雷的畫,總能在一種溫情和諧趣中讓你慢慢悟道,層層參透,在執着于畫面的表象趣味的的同時,也要看到畫背後嚴肅和認真的一面。妙處在于,畫随人心,心情差看,是滿心的歡喜,心情好看,是慈悲的叮咛。

第八屆揚子晚報藝術節|丁亞雷:詩畫生諧趣

老漢穿針,138X68cm

丁亞雷的畫裡面,“和尚”好像也常常會喝酒吃肉,不拘一格,但都不忘均衡中庸的和諧之道,這其實就是讓儒釋道三家和諧相處的一個典範。

第八屆揚子晚報藝術節|丁亞雷:詩畫生諧趣

看猴,67cmx45cm

李霖燦在他的《中國美術史講座》中說,“道釋畫的最高目标在于由平凡人的軀殼中,用藝術的手法,傳達出超凡入聖的道行光輝。” 若說一定要有所作為是儒,那麼無為求有為是道,有為求無為就是禅,除了五代的石恪外,我覺得能與丁亞雷畫産生神交的就是宋代的梁楷了,梁楷原來是個禦用畫師,在南渡之後,飲酒自愈,不懂的人常常說他是“梁瘋子”,瘋子隻是表象,即便是宋朝想要勇敢做自己還是很難的一件事,梁瘋子沒想着成名成家,被叫瘋子也無所謂,率真的性格能夠延續千年,比起當時的所謂的士大夫要崇高許多。除了不拘格套的揮灑自如外,最關鍵的是在儒釋道之間遊走而融為一爐的氣魄。

第八屆揚子晚報藝術節|丁亞雷:詩畫生諧趣

花開見佛,69cmx35cm

可惜,丁亞雷并不能像梁楷一樣能喝酒,但是貌似還非常想喝,一次拜師酒喝的太好,導緻因為養傷太久錯過剛剛拜下的這位老師,後來當了老師又因為喝酒被學生送回家,是以丁亞雷自況——說來很慚愧,但實在也是無奈。雖然我無比羨慕文人,但自忖粗淺,估計永遠做不了文人。這輩子能做一個堂正一點的人,已經是我最大的野心了。

第八屆揚子晚報藝術節|丁亞雷:詩畫生諧趣

拔罐圖,70x46cm

酒色财氣,不礙清風徐來,功名利祿,可以一團和氣,儒釋道門,皆能常德不離。

校對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