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贝利尤单抗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 | 研究速递

作者:医脉通风湿汇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贝利尤单抗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 | 研究速递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项基于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多中心、Ⅲ期研究,旨在探讨贝利尤单抗治疗SLE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中,359/424(84.7%)患者出现≥1次不良事件,大多数为轻度或中度,发病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疗效方面,研究队列的SRI-4应答率逐渐升高,从第1年第24周的54.9%(190/346),增加到第5年第48周的80.5%(66/82)。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贝利尤单抗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 | 研究速递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贝利尤单抗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 | 研究速递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贝利尤单抗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 | 研究速递

贝利尤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可抑制B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诱导自身反应性B细胞凋亡。并且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此前,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贝利尤单抗可以减少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和器官损伤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然而,其在中国SLE患者中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有限。

BLISS-NEA研究的开放标签阶段旨在评估贝利尤单抗治疗中国SLE患者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北京协和医院张奉春教授及其合作者基于BLISS-NEA的Ⅲ期研究,给出了贝利尤单抗治疗SLE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数据。研究结果近日发布于期刊RMD Open.(影响因子5.117)。

研究方法

本项Ⅲ期开放标签研究,在中国24个中心的SLE患者中进行。424名患者每月静脉注射贝利尤单抗10mg/kg,并接受标准治疗,为期≤6年(图1)。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贝利尤单抗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 | 研究速递

图1 BLISS-NEA研究设计

每个研究年度的第24周和48周随访,主要终点是安全性,次要终点包括SLE应答指数(SRI)-4应答率、严重SLE复发和泼尼松的使用情况。分析基于从使用第1剂贝利尤单抗到研究结束的观察数据。

研究结果

50.7%(215名)的患者完成了开放标签研究,49.1%(208名)的患者退出研究,1名患者死亡。

安全性数据

总体而言,359/424(84.7%)患者出现≥1次不良事件(AEs),大多数为轻度或中度,发病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35.4%)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13.9%)。96/424(22.6%)患者出现严重AEs;26名(6.1%)因AEs而停止研究治疗/退出研究。

患者未见严重的过敏反应/超敏反应,所有特别关注的感染(仅限于机会性感染、活动性结核、带状疱疹和败血症)总发生率为3.6次/100患者年。输液后全身反应率为1.5次/100患者年。带状疱疹感染率为3.0例/100患者年,其中0.4例/100患者年为严重事件。

研究期间,分别在第0-1年和第3-4年报告了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例阴道癌,未见自杀死亡/自杀未遂事件,也未报告有严重抑郁症。

疗效数据

研究中患者队列的SRI-4应答率逐渐升高,从第1年第24周的54.9%(190/346),增加到第5年第48周的80.5%(66/82,图2)。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贝利尤单抗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 | 研究速递

图2 患者队列的SRI-4应答率变化

13.9%(55/396)的患者出现严重复发。基线泼尼松剂量>7.5mg/d(或等效剂量)的335名患者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剂量减至≤7.5mg/d的患者增多:第1年第24周为9.0%(30/333);第5年第48周为53.7%(36/67)。

研究结论

基于本研究数据,研究者表示,贝利尤单抗治疗中国SLE患者,在最长为6年的随访中耐受性良好,未见新的安全问题,这与此前贝利尤单抗的长期研究结果一致。这些安全性数据,以及研究中持续治疗的获益趋势,支持贝利尤单抗作为标准治疗的补充,治疗中国活动性SLE患者的获益与风险特征。

参考文献:Zhang F, Zheng J, Li Y, Wang G, Wang M, Su Y, Gu J, Li X, Bass D, Chu M, Curtis P, DeRose K, Kurrasch R, Lowe J, Meizlik P, Roth DA. Phase 3, long-term, open-label extension period of safety and efficacy of belimumab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China, for up to 6 years. RMD Open. 2022 Apr;8(1):e001669. doi: 10.1136/rmdopen-2021-001669. PMID: 35428697.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