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作者:爱码字的伊凡

最近正在热播的明朝历史剧《山河月明》讲述了朱棣靖难的过程。很多人看到朱棣一路南下的桥段纷纷拍断大腿,感慨不知道为什么朱允炆会输给朱棣呢!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的确如此,朱棣起兵靖难之时区区800亲兵。朱允炆派老将耿炳文来征伐的时候,可是率领了60万大军。但仅仅不到四年,朱棣便打进南京夺得大位。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分析分析,靖难之役为什么会发生?朱棣是怎么赢得呢?

藩王制度

要说靖难之役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朱允炆要削藩。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正式称帝,并且在同一年北上夺取元大都,元朝灭亡。虽然元朝政府垮台了,但在全国范围内依然有众多残余势力尚未清除。于是在朱元璋在位的三十一年中,先后出兵六次北伐元朝余孽。最终通过洪武二十一年的捕鱼儿海之战最终消灭了北元,使得蒙古自此陷入长期的内乱而无力组成统一政权对南方造成威胁。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山河月明》陈宝国饰演朱元璋

但老朱自己知道,蒙古人只是被打回了漠北但并没有被消灭。未来依旧有继续南下侵犯中原的可能性。因此朱元璋便想到让自己二十四个儿子分守四方,以“镇固边防,翼卫王室”。

结果大家已经知道了。正是由于老朱过于依赖藩王拱卫政权,因此造成弱干强枝的局面。最终一旦央地产生矛盾,必然造成“靖难之役”的局面。

下面我们来简单说说老朱是怎么想的。

朱元璋在洪武二年四月,确立了藩王制度。从洪武三年起到洪武二十四年,先后三次进行了分封。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山河月明》何晟铭饰演太子朱标

第一,由于封建政治大都是以宗亲血脉为纽带,建立自己的权力组织的。朱元璋自然不能免俗,他也希望利用自己的宗亲集团来渗透进大明公司的每一个细胞中。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操作的。

他一方面加强了子孙的文化道德教育,尤其重视对于礼法和孝道的教育。所有的儿子几乎都是他非常悉心的教导,希望他们可以重视宗亲血脉之谊。另一方面他还给整个社会灌输了一套“身份制度”。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在制定明朝社会制度的时候几乎把三百六十行都设计了个遍。军户就负责打仗、匠户就负责生产、农户就好好种地等等。对于自己的儿子们也是给他们安排好了几乎全部的事情。每个人的封地、任务,甚至连子孙二十代的名字都给你起好了。就是为了把每个人定死在一个固定点上,大家各司其职。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山河月明》朱元璋视察皇子们的教育

这也是为什么在原定继承人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并没有择贤另立而选择太孙朱允炆的原因。角色都分配好了,太子一脉就是干天子的。其他儿子大家各司其职,都不要乱来就好了嘛。

第二,朱元璋由于幼年被官僚阶级迫害,极度不信任官僚集团。这一点我们从洪武四大案以及朱元璋惩治贪官的力度和手段就能看出。他不仅不信任官僚集团,甚至可以说是憎恨他们。

比方说空印案。由于制度僵化,集团内部在执行过程中发动主观能动性而内部提效。的确是破坏了老朱制定的OA流程,但主观上还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正常来说,老板可以小惩大诫,更重要的应该是要反思制度漏洞进行优化升级。但老朱不这么想。他认为这就是官僚集团固有的欺上瞒下恶习不改,是针对他的一次“背叛”、“欺骗”行为。因此,二话不说来了一次内部清洗。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电视剧中有关空印案的桥段

所以他派自己的儿子们到各分公司去担任总经理,在驻守地方的同时也要能震慑各地官员的行为。

第三,主要还是应对北元余孽可能造成的军事威胁。这一点我们就不过多赘述了,毕竟蒙古人就在北边,后来历代明朝皇帝都在和蒙古人斗智斗勇。所以,老朱这一点担心是正常的。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山河月明》张光北饰演王保保

同样老朱也进行了一些保险措施。除了纲常礼法和固化阶级之外,他也在边境安排了很多的藩王。毕竟不可能要反一起反,大多数应该还是不会反的嘛。只要有人造反,那其他几个藩王就可以起兵勤王。所以在边境九个藩王中,几乎大家的力量是均衡的。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藩王,可以到藐视其余几个藩王的那种。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山河月明》左凌峰饰演宁王朱权

但老朱做梦都没有想到,他的好孙子竟然做到了逼反所有的藩王。让老朱这套保险直接失灵。

朱允文的手段

朱元璋看到自己这几乎天才般的制度设想之后,安然地离去了。剩下的就是需要大家各司其职,永世不乱就好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在宫中驾崩。六日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山河月明》陈月末饰演朱允炆

朱允炆是洪武十年(1377年)出生,这一年他四叔朱棣已经17岁了。我们说过,朱元璋在设立“藩王制度”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好二十四个儿子及他们的后代的工作了。朱允炆作为长子长孙,他未来的工作就是当皇帝。

于是在皇宫中,朱允炆从小就接受最好的教育,以及宽大待人、仁厚治国的理念。在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朱允炆向爷爷申请修改了《大明律》中七十多处严苛的条文。可以看到他也是宅心仁厚的。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明惠帝 建文帝画像

问题来了!既然这么宅心仁厚的朱允炆,为什么会在继位之后使用雷霆手段进行削藩呢?

根据《明史》中的记载,朱允炆听从黄子澄的建议,率先以各种违制的理由对五位叔叔进行了削藩。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周王朱橚被废为庶人,流放云南;十一月,监视燕王;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湘王朱柏自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被废为庶人;六月,岷王朱楩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电视剧中湘王朱柏自焚场景

前后不到一年,废了五个软禁一个,其中还有一位藩王自焚而亡。想想就知道场景是如何的惨烈。

不过,我们也要指出一点。由于有关朱允炆的所有记录几乎都被朱棣攻入南京之后被焚毁,留下的史料也大都是被朱棣篡改过。朱允炆真实的削藩行为,或者想法是什么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如果仅从这些资料去解释朱允炆的意图就太过主观了。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大明风华》王学圻饰演朱棣

但是反过来,我们倒可以讨论一下为什么朱棣要造反?

生存空间?欲望膨胀?

朱棣为什么要造反?

这个问题乍一听好像很愚蠢。朱允炆要削藩,朱棣自然就要反抗呀。可我们上面说过,具体发生过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毕竟历史这位姑娘已经被胜利者朱棣狠狠地打扮过一番了。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黄子澄 画像

不过我们可以从朱棣自己给自己安排的成长史中窥知一二。

朱棣,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生于1360年,此时距离朱元璋称帝还有八年。

在很多书中或者影视作品中都描述称,朱棣自幼跟随父亲朱元璋南征北伐,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实际上完全相反,反而电视剧《山河月明》更贴合朱棣的成长史。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朱棣出生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攻占南京四年了。前文说过,朱元璋非常重视对于子孙的教育工作,因此他在南京的宫中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来对儿子们进行教育。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宫中设立大本堂,专门找四方名儒来教太子和诸王。这一年朱棣8岁,所以只能在这里学习,不可能跟着朱元璋四处打仗去。

洪武三年(1370年),10岁的朱棣被分封为燕王。朱元璋计划让这位儿子驻守元大都(北平),所以更加强调对其的军事训练。洪武九年(1376年),16岁的朱棣和徐达长女徐氏结婚。这一年开始,朱棣被朱元璋先后三次派往中都凤阳驻守。练兵的同时还要了解民间疾苦。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山河月明》成毅饰演少年朱棣

洪武十三年(1380年),20岁的朱棣就藩北平。第二年(1381年),朱棣第一次跟随大军出征。这是太祖朝第五次北伐,主帅是徐达、汤和还有傅友德。朱棣开始真正地成熟起来。

从洪武二十三年起到洪武三十一年,这段时间帝国北境逐步由明初功臣集团负责征伐镇守转为藩王负责。朱棣也在这十余年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对于朱棣来说影响最大的事情还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

这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朱元璋的计划,也活动了各位藩王的心思。原本朱标是老大,嫡长子继承皇位虽然很多人不甘心,但也无可奈何。现在好了,嫡长子死了,剩下的秦王、晋王、燕王就会开始想入菲菲。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但朱元璋对这件事进行了不通情理的弥补,让长子的长孙准备继位。可想而知,对于其余原本又燃起希望之火的儿子是多么残酷的事情。

可能大家都会觉得,这样的安排没有什么不妥。但分析一下局势,大家就会懂得其中的奥义。

纵观历史,创业老板和第一任继承者的权力交接是最困难的。

秦始皇传二世,胡亥杀扶苏篡位继承的。汉高祖刘邦传儿子,出现了吕氏篡权。晋武帝司马炎传位惠帝,发生了八王之乱。隋朝炀帝杀兄弑父,唐朝太宗玄武门之变。宋朝赵匡胤据说还有烛影斧声,赵光义篡位的嫌疑到现在还没洗清。明朝之后,清代入关顺治传位康熙还有鳌拜专权、三藩之乱呢。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玄武门之变

创一代传位守二代真的是一件历史性难题。可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权力结构不稳定嘛。创业者创业靠的是打破后重新建立社会制度。创业想要成功,都必须要一套强大的创业班子来辅佐创一代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不是规章制度而是江湖义气。狼性文化,大家都懂。

除此之外,创业还会需要集中绝对的优势资源。无论是文的还是武的,所有可能用好用的人都给我上。品行差没事,能打胜仗就行。那一旦创业成功,这些人的过于集中但能量没有散去,就会引发新的资源争夺。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影视剧中隋炀帝杨广弑父

第三点,创业不是和平过渡而是一种优胜劣汰。温文尔雅干不好革命,必须要意志坚定、敢打敢杀。所有的文武最终都会跟随着那个最强王者。那一旦法定继承人和最强王者不是一个人的话,问题就来了。

那为什么不能立最强王者呢?

原因就在于,守业讲究的是秩序,而最强者往往都是资源匮乏的出生。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拼搏获得的资源。

我们反过来再说回朱棣的局面。

法定继承人朱标去世了。秩序已经被打破了,剩下的应该就是胜者为王了。从任何角度去评判,他朱棣就是最优的选择了。但朱元璋非要在无序中,强行利用自己的创业者身份来指定接班人。那矛盾就出现了。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关键是,这样的矛盾是双向的。

朱棣觉得,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按照礼法应该我上(洪武三十一年时,朱棣前面三位兄长都去世了)。从实力的角度说,我朱棣镇守北境天下太平。从小我文治武功,太适合当皇帝了。

站在建文帝的角度来看呢?

他在出生的时候就被安排未来接替爷爷传给父亲传给自己的皇位。他从没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不会当皇帝的情况。后来爸比死了,这套秩序瓦解了。这时候他的心里肯定是慌得一批,前途变得未知了。后来爷爷朱元璋强行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扶了自己一把。那么朱允炆自然就会下意识的开始保卫自己的权力。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他的威胁就是那些比他更具有政治资源的叔叔们。二大爷秦王先死了,就盯着三大爷。三大爷晋王在爷爷死之前也死了,那怎么都该轮到四大爷朱棣了。再看看四大爷朱棣,文治武功好像都比自己强。多么危险呐!

我认为,这才是朱允炆削藩、朱棣靖难的原因。因为一个在守卫自己“应该”得到的权力。一个在争取自己“应该”获得的权力。

靖难为什么会成功?

说清楚了靖难之役的内核原因。靖难能够成功的原因我们也就找到了。

客观上,朱允炆根本不是经过几十年精英教育下的朱棣的对手。

朱棣在边境摸爬滚打十余年,对于计谋、权术、人性的把控上是扎扎实实的实践派。比朱允炆那个草台班子,清一色理论派的参谋本部要强大得多。

主观上,朱允炆的继位本身就已经破坏了朱家宗族内部关于权力继承的设想。

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大明公司创业的叔叔们,他们其实心里是支持燕王朱棣的。因为朱棣确实比朱允炆更能服众,也更具有领导力可以再送大明公司一把。事实上,朱棣的确也这么做到了。

解析《山河月明》:朱标不死 朱允炆不削藩 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大明风华》朱允炆战败后的剧照

所以,无论历史怎么假设。只要皇位不是传给朱标,都不会稳定的。区别就是哪个藩王出头来抢罢了。即使是传给了朱标,只要兄弟中还有比朱标更强的出头,这场靖难之役还是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