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言——写在王进安烈士牺牲76周年之际

作者:太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郝天昌

王进安烈士牺牲于1946年9月17日,至今已有76个年头了。他牺牲得十分壮烈,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忠贞不渝的高尚品格,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哀思。

王进安烈士

1946年9月16日,时任交城县六区组织委员的王进安同志受区委书记李立功的委派,偕六区武装干事张有盛来到阳屋上村与村干部叶荣全、叶华仲、张二万等人开会,研究对敌斗争事宜。由于当时阎军“报仇队”、“奋斗团”、“还乡团”等反动组织活动猖獗,为安全起见,傍晚他们来到村外一眼土窑洞里开会。第二天凌晨,回到村东部一处叫石崖的独户叶二巴家准备吃早饭时,被“奋斗团”包围抓捕。当敌人获知王进安同志是区委组织委员时,如获至宝,认为他掌握着全区党支部和党员的名单,是一条有油水可炸的大鱼。于是采取威逼利诱、严刑拷打等手段,妄图从他嘴里挖出我党的机密。王进安同志面对凶残的敌人,始终坚贞不屈,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因为之前这些反动组织已残酷杀害了六区多名区、村干部。他自知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维护党的最高利益,他抱定牺牲自己,决不出卖组织、出卖同志的坚定理念,指着自己的胸膛,向敌人大声喊道:“动手吧,你们想要的东西永远也得不到。”敌人见状,恼羞成怒,遂连捅数刀将他杀害。

王进安同志英勇牺牲了,他用生命践行了“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入党誓言。

王进安同志牺牲后,六区人民深感痛心。闻讯赶来的区委书记李立功见到他的遗体,不禁泪流满面、悲痛万分。他与王进安同志不仅是战友关系、上下级关系,还相处得亲如兄弟。早在1940年初,李立功同志以牺盟会协助员的身份来到了南头村,同年升任区抗联主任、区委书记,直至1945年8月离开。而王进安同志从1940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直接受李立功同志的领导,期间,区委机关曾驻扎在他的院子里,他们同在一个屋里睡觉,同在一个锅里吃饭,同在一个村里生活,同在一个区里战斗,共同经历了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艰苦岁月,结下了同生共死的患难之交。王进安同志调任六区也是李立功同志推荐的。王进安同志有着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在开辟新区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据阳屋上村82岁的老人叶发回忆,当时王进安同志在大川很有名气,人们都认为他是交城县的一名大干部。

随后,李立功书记命区干部将大川首富成履安的棺木买来,将王进安同志遗体入殓后运回老家南头村,在这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参加会议的有,交城县委有关领导,五区、六区主要负责人,相关村代表及当地群众数百人。会议由李立功书记主持,交城县委领导致悼词,对他的生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他是“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干部”。

王进安同志1917年出生在原交城县三区(现属古交市常安乡)南头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1937年由区牺盟会协助员李广谦介绍加入牺盟会,1939年由交城县抗联主任华国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华国锋主任亲自组建了南头党支部,他出任党支部书记。1945年3月,任交城县五区农会干事,1945年10月调交城县六区任组织委员,他跟随华国锋、李立功为抗日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1946年9月牺牲,年仅29岁。

他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言——写在王进安烈士牺牲76周年之际

王进安同志生性耿直又乐于助人,在村里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凝聚力,在担任南头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在华国锋、李立功的直接指导下,样样工作走在前列,创造了根据地多个第一,将南头村建成了根据地内的红色堡垒村。这里着重介绍在南头村发生的两个“六分之一”。

一、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四项动员活动和党建工作。

王进安同志在担任南头党支部书记期间,全身心地扑在抗日工作中,为发动群众,开展党建工作,经常是白天顾不上吃饭,晚上顾不上睡觉,走街串巷,访寒问苦,有时个别交心,有时召开多人的座谈会,积极宣传我党的抗日政策,有时还召开全村群众大会,邀请县、区和部队领导讲形势,讲战例,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他主持成立了“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群众组织,全村人民抗日热情高涨,同仇敌忾,涌现出了父母送子上战场、夫妻并肩打东洋、兄弟姊妹齐上阵、叔侄舅甥赴国难的动人事迹。其中有“母子档”、“夫妻档”、“父子档”、“姊妹档”、“叔嫂档”、“舅甥档”。令人感动的是,妇救会主任张排环于1937年、42年分别将二儿子徐二元、三儿子徐三毛送到部队,不幸先后牺牲。大儿子参加了村里的民兵队伍,两个女儿是南头剧团的演员和拥军小组的成员,成为了典型的抗日模范家庭;逃荒落户南头村的石匠王守殿老人,不顾自己体弱多病,将大儿子王文俊、二儿子王文杰送到部队,一位成为我军的高级干部,一位解放后转业至地方工作,睦联坡烈士陵园纪念碑石刻就出自他之手,他曾被区政府授予“模范抗属”的光荣称号;郝邦文、马女则、郝开有、李富桃,是两对夫妻党员,为叔侄关系,他们的院子比较大,是我部队经常驻扎的地方,他们总是热情地照顾子弟兵,经常给他们烧开水、做饭、打扫房间、洗衣服,有几位部队家属曾在这里生过孩子,得到了两位女党员的悉心照料,郝邦文还是情报组的组长,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接送情报。诸如这样的先进典型还有不少,他们有的是贫穷家庭,有的是普通家庭,而南头村首富郝元忠(土改时定为富农)的大儿子郝邦玺、二儿子郝邦璧分别于1938年、1941年先后入伍,大儿子不幸于1947年牺牲,二儿子参加过抗美援朝战斗,后从部队离休,他俩是南头少数结婚后参军的人。而王进安同志作为党支部的领头人,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其亲弟弟王二交、叔伯弟弟王二毛送往部队,还将本家弟弟王计小发展为党员,成为村民兵队伍中的骨干。王进安同志院子还先后驻扎过中共文交地委机关、中共交城县三区区委机关、也是南头党支部所在地,引起了大汉奸狼头五的注意,他利用卖醋作掩护,将这处院子所处位置通报给日本鬼子,1944年日军飞机来此狂轰滥炸,当场炸死李立功的房东覃二女。因此,这处院子,既有红色遗址,也有日伪、阎匪罪行,红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南头村的“王家大院”。

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南头人民不畏艰险,坚定革命信念,参加革命的人员共计73名。当时南头村约有400多人,占到全村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参军人数29名,党员44名(不含军人),有女性6名。入党年龄最大的53岁,最小的17岁。在这些人员中,有红军战士(东征时参加)、有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公安部队、地方武装、南下干部等;有军级干部,团级干部,有战斗英雄,有一等功臣,有“英雄母亲”,有“拥军妈妈”,有劳动模范,还有残废军人6人,革命烈士8人,为国捐躯的2人。上述革命人员的成分及其结构,在根据地内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但在一个村子里有如此多的数量却是极少有的。因此,南头村成为了革命老区中典型的抗日模范村,这是红色堡垒村的坚实基础和中坚力量,彰显着南头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

二、拒绝供给日本鬼子,成为反维持的一面旗帜。

在日寇白色恐怖统治期间,强行在各村建立“维持会”和伪政权。对15岁以上的居民颁发“良民证”,推行“连环保坐”制度,规定“一人通匪,全家连坐;一户通匪,五户连坐,五户通匪,上、下村治罪”。这些反动政策,致抗日根据地内形成了敌进我退的严重局面,将抗日群众关在法西斯的牢笼之中,对收复失地,巩固和发展根据地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都先后多次发出了“反蚕食”斗争的指示,要求摧垮敌人的“维持会”和伪政权,恢复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为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王进安同志在华国锋、李立功的直接指导下,带领南头人民,不惧顽敌,拒绝维持。他始终坚持党员处处给群众做表率,党员干部要时时冲在最前面的理念,更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面对险恶的形势,王进安同志分别召开大会、小会,教育鼓励人民群众。他说:“我们有县、区的坚强领导和驻军的坚强支持,还有一支县、区、村的民兵武装,这就是我们反维持的底气和力量”。他还强调说,华国锋主任讲过:“我们绝不做亡国奴,要坚决同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坚决不给敌人一粒粮、一分钱、一棵草,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心是红的,骨头是硬的,敌人越是猖狂,我们越要跟敌人斗,咱山里人好把‘头’说成‘斗’,咱南头对日寇来说,就应该成为‘难斗’”。南头人民没有辜负华国锋主任的期待,在党员的带动下,消除了一些人的忧虑,全村人紧紧地团结在党支部的周围,始终没有给敌人送粮、送款、送民夫,取得了反维持斗争的胜利,真正地成为了日本鬼子的“难斗”。

南头根据地“反蚕食”斗争的胜利,气得古交的日本鬼子咬牙切齿,他们派出特务走狗四处放风:南头要是不再给皇军“维持”,几天之内,就要把南头化为一片废墟,抓住的人不管男女老少一律砍头…。南头人民没有被吓倒,不管鬼子前来抢劫、抓夫,就是在刀尖上过日子,也没有给过敌人一粒粮食,一棵草,一分钱。

南头人民反维持的事迹,在《华国锋在战争年代》、《古交文史资料》,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华主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都有详细记述。这些文献还指出,那时日军在各村普遍成立维持会,只有南头村拒绝日伪的维持,南头村以东的村庄供给草庄头据点之敌;以上村庄供给芝兰据点之敌;以下村庄供给古交据点之敌。不管鬼子威胁恫吓、疯狂报复,南头村人也没有给鬼子当过一天“良民”。

南头村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疑为抗日根据地“反维持”、“拒供给”树立起一面旗帜,极大地鼓舞了群众抗战的斗志,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同时也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对于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南头人民拒绝维持,惹怒了日本鬼子,多次来村子疯狂报复,使南头村民的房屋大部分被烧毁。1943年,日军前来扫荡,抢走村民雷宝柱的一头耕牛,并将雷宝柱刺死,残忍地将其头割下用刺刀挑上挂到麻家口村的一棵树上;更为残忍的是,1943年春,日本鬼子在这里施放了伤寒细菌,村民被感染了200多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王进安同志带领党员干部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挨门逐户进行慰问,还与村医上山采药,用大铁锅熬制成汤药,再逐一给病人送去,尽管如此,全村还是死亡了60余名群众,几乎家家都有日本鬼子的血债。南头人民为之付出了最大牺牲,连同10名为国献身的人员,人数也有70多名,也占到全村人口的六分之一。

南头村在抗战时期发生的这两个70多名、两个六分之一,这在当时的交城县境内是极少有的,在八分区根据地内也是屈指可数的。可以讲,南头人民用信念筑起了这座红色堡垒,用鲜血染红了这面光辉旗帜,它将在古交抗战史上永放光芒。

除此之外,南头村在王进安同志的带领下,各项工作名列前茅。1941年春,在八分区组织的民兵阅兵会上,交城县派出了南头、小娄峰、麻会三个行政村的民兵队伍,南头民兵受到了表彰,获得“六五式”步枪一支,刺刀一把;在抗战文化中,南头剧团先后获得锦旗20多面;在生产自救、拥军优抗、把“敌人挤出去”等抗日活动中也都获得先进。因此,南头党支部也成为了交城县的模范党支部,而红色南头的领头人王进安同志也成为了交城县的模范党支部书记。

王进安烈士离开我们76年了,人民没有忘记他,组织没有忘记他。他的名字在古交的多部文献中均有记载。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时任省委书记的李立功同志春节回交城故乡拜年时,第一站就是南头村王进安家,在区委领导的陪同下,他看望慰问了王进安烈士的弟弟王二交(老党员、退伍军人);2021年,王进安的院子作为“王进安烈士故居”、“交城县三区区委机关驻地”、“中共文交中心县委驻地”,被太原市文物局测定为首批红色遗址。

南头村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受到太原、古交有关领导的高度关注,古交党史研究室组织人员编撰了《抗战一面旗、红色堡垒村——南头革命老区抗战记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被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列为学员红色教育点,先后三批学员及教委二批教师前来参观,引发很大反响。2020年被太原市评为“太原市国防教育示范村”,《三晋都市报》还进行过专题报道。

王进安烈士留给我们的红色基因,是我们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他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言的英雄品格,必将成为激励人民,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他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言——写在王进安烈士牺牲76周年之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