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为为何提出十大科学挑战?用世界级难题,吸引世界级人才!

文/黄海峰

前段时间,搜狐CEO张朝阳直播上物理课,当场手推质能方程,网友直呼厉害,但看不懂。近期还有一位数学科学领域人物爆红网络,他就是北京大学助教韦东奕,网友送外号为“韦神”。他在数学领域研究达到世界级,当然他上课也让网友看不懂。

而就在4月27日,在第19届HAS2022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的重磅演讲,也是让很多网友、甚至ICT圈人士直呼看不懂,但觉的很厉害。周红讲了什么?

华为为何提出十大科学挑战?用世界级难题,吸引世界级人才!

笔者注意到,周红分享了一个重要现象:现有的很多理论和技术都是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例如通信领域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和香农定律、计算领域的可计算性理论和冯·诺依曼架构、半导体领域的摩尔定律等,基于这些基础理论的商业应用研究遇到瓶颈。

为此,他提出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我们现在对于未来的所有想象可能都是保守的。面向未来,只有大胆提出假设、大胆提出愿景,敢于打破既有理论与技术瓶颈的条条框框,才能大踏步前行。”

我们都知道,华为是一家聚焦5G、光通信、IP网、存储、云、AI等ICT领域产品与服务的科技创新企业,尤其是面向消费者的手机、手表等产品大家都很熟悉。但这次周红的演讲,让我们重新认识华为:华为现在不只是在关注工程应用实现领域的创新,还非常重视对未来的洞察,重视物理等基础科学的突破,向科学家探索的“无人区”发力。

如何发力?华为大胆提出愿景和四个科学假设来牵引突破,呼吁世界级的人才一起基于“巴斯德象限”创新攻克ICT领域十大世界级的难题。我们好奇,如今的ICT等科技发展,存在怎样发展问题?华为为何要如此关注基础科学?

洞察未来:信息技术将十年百倍增长

回顾过去,科技的大胆创新,一直在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电话的出现,让只存在于传说中的“顺风耳”变为现实;直播视频的出现,让人们各个都具备“千里眼”的神通;人工智能的诞生,让电影中的智慧场景走进生活……

21世纪,人类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世界。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社会。

一方面,数字化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比如,3D人脸验证,实现了高精度认证,有效提高了账户和隐私生活安全;手机一碰设备识别卡,屏幕立现一台巡检机器人等,正在改变煤矿工人的工作状态;VR/AR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体验虚拟生活成为可能。去年底大火的元宇宙,已开始与现实生活接轨。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到32.6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0%,占GDP比重为43.7%。IDC预计,到2022年,全球65%的GDP将由数字化推动,经济将走上数字化之路;从2020年到2023年,数字化转型的直接投资将超过6.8万亿美元。

在需求驱动下,全球数字化正以指数速度增长。我们从网络流量的角度可以看到,全球移动宽带数据流量,从2010年的每月0.24艾字节,增长到2020年的每月60艾字节,在10年时间中增长超过250倍。其中,中国的移动宽带数据流量,从2010年的每月0.033艾字节,发展到2020年的每月13艾字节,增长超400倍。

对此,周红预测,数字技术将以超过“十年百倍”的速度增长,数字化将促进人和社会加速发展。其实,人类对数字世界的追求永无止境。类似奥运会精神“更快、更高、更强”,随着数字化进程推进,我们需要更快的网速、更高的算力以及更强的存力等。

华为为何提出十大科学挑战?用世界级难题,吸引世界级人才!

那么未来数字技术如何发展?从周红分享我们了解到,当前很多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遇到瓶颈,是时候进行重大变革,破旧迎新。那我们应该从哪里着手?

提四大科学假设:牵引行业突破

在洞察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选择行动方向时,周红选择用科学家的视角去思索。这与其个人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

据悉,周红毕业于复旦大学,1997年加入华为,先后任职无线产品线研发管理部部长、中央硬件工程院总裁、欧洲研究院院长、2012实验室(战略对接)副总裁等职务。

过去丰富的经历,让周红有机会与包括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共同讨论了很多挑战的问题以及前沿探索进展,思索未来社会可能的发展方向。对于行业未来发展,周红提出将前沿科技应用到业务领域,最终打通科学假设与商业愿景。

为此,在此次HAS2022上,华为提出面向未来的4个科学假设和商业愿景,希望与学术界、产业界一起共同探索,开展面向未来的研究。这些假设和愿景备受业界关注,具体是什么?

假设一:拓展认知的边界,物质与能量、现象与规律。

华为为何提出十大科学挑战?用世界级难题,吸引世界级人才!

周红认为,通过前沿物理学理论的探索,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创新围观器件、技术与方法,实现发明新的物质、能量与方法,分子、催化剂与器件等商业愿景。比如,量子存储可以同时产生几百个波长的可调激光的量子级联激光器,最终在商业领域可带来比现在光通信高百倍的容量。

假设二:拓展感知极限,更好地了解世界和人类自身。

华为为何提出十大科学挑战?用世界级难题,吸引世界级人才!

人们正在通过技术方式,将人类的感知能力不断延伸。周红讲到,数字技术正在实现从接近到超越人类感知,从替代感知到扩展感知,从人类感知到机器感知,最终实现促进身体健康、建设数字世界的商业愿景。

比如在视觉感知方面,蜘蛛在物体轮廓计算和运动计算上远远超越了人眼,可将“蜘蛛眼“概念和事件计算相机,应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在人体自身感知方面,更好地看清楚人体淋巴系统的分布的设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新的传感器,可实时无感知地诊断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

假设三:探索新的计算模式与实现方式,认知世界、解决问题。

华为为何提出十大科学挑战?用世界级难题,吸引世界级人才!

数字技术发展,计算能力是基础。周红认为,探索适应目标与环境地新的计算模式,可实现发展高效计算架构、发明新的计算部件。

以AI计算为例,如果不能很好适应环境,或者在发现和处理问题上缺乏常识,不仅适应性和可解释性差,而且能量效率远不及生物达到相当智能的能效。

周红认为,业界可以优化可计算性理论,从传统的求解器拓展到创造思路,不再局限于设计好的、固定的架构、部件、算法和软件代码。

假设四:突破香农定律的假设,在更大的时空中发展信息通信。

华为为何提出十大科学挑战?用世界级难题,吸引世界级人才!

信息理论的基础-香农信息论构建了现代信息的基石。迈入数字时代,万物感知、万物互联,特别是进入5G时代,香农定理达到极限。许多业内专家也表示:“5G之后无G”。

比如,AR/VR甚至全息通讯,通话带宽要每秒1.9Tbps,时延在1-5ms;自动驾驶技术,目前12个摄像头的自动驾驶车,每天可产生高达4TBit的数据,5G技术很难解决。

周红认为,未来需要突破突破香农1/2/3定律限制,在有先验知识的世界、以及更大的时空中探索信息技术,从而实现建设全球直达的通信能力,使能机器无处不在的商业愿景。

巴斯德象限创新:破解基础科学10大问题及挑战

这四大假设非常大胆,要支撑商业愿景的实现有难度。不过大家不要急,周红也提出了假设和愿景的通道,周红将创新分成假设创新、愿景创新、基础科学突破、工程技术创新、商业创新五大环节。

要知道,越靠近后端商业、客户和用户的创新,效果就越明显;而越靠近前端假设、愿景和基础科学,就越需要耐心。

目前,绝大部分科技企业都关注后端商业创新,不考虑做创新引领者,因为模仿和跟随更容易,而后端基础研究则投入大、风险大。对此,周红表示,面向未来,“我们要敢于向前端基础研究寻求答案”。

其实大家都知道突破基础科学研究的价值,但是遇到困难退缩,可有“鱼与熊掌兼得”的办法?

在基础科学研究上,笔者注意到,周红提到巴斯德象限。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的巴斯德象限,是指既受好奇心驱动,又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

华为为何提出十大科学挑战?用世界级难题,吸引世界级人才!

巴斯德象限不同与纯粹由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波尔象限,也不同与纯粹面向应用的研究爱迪生象限。巴斯德象限的研究,照顾了社会的需求,减少了风险,还可以通过社会价值反过来推动基础技术研究。

围绕前面4个科学假设,聚焦“巴斯德象限”创新,周红表示,华为提炼了两个基础科学问题以及8个前沿技术挑战,总共是10个方向(如图)。

华为为何提出十大科学挑战?用世界级难题,吸引世界级人才!

笔者发现,这些问题覆盖了网络联接、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数据存储、材料科学、科学健康、基础制造、数字能源等多个与人们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ICT领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看到,华为的多个措施,以开放的心态,与全世界伙伴一起创造。

第一,华为计划4月30日推出线上黄大年茶思屋,建设成一个科学和技术交流的通道,向全社会开放。在黄大年茶思屋上,华为将总结和提炼出挑战的课题,邀请全球优秀人才来一起探索创新。

第二,华为持续加大基础科学研发投入创新。据华为2021年财报显示,华为研发投入1427亿元,创历史新高,十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8450亿元。

最为关键的是,华为将每年研发投入的20%-30%用做基础科学研究,拥有数千位全球顶尖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近期,华为更是用五倍的工资招聘天才少年,一起来突破上述难题。

第三,华为选择与高校、研究所等积极合作。在基础理论方面,华为先后与中国海洋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前沿科学探索等方面的合作。

以华为与华中科技大学战略合作为例,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未来将共同定位研究方向,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第四,华为开设一些奖项,鼓励高校精英人才突破行业难题。为了推动基础技术领域的突破,华为针对数据存储领域难题设置“奥林帕斯奖”百万悬红。就在去年年底,清华大学舒继武教授率队参赛,以“持久性内存存储系统构建与关键技术”成果,获得“2020奥林帕斯奖”以及100万元奖金。

基础科学的大胆创新,仅靠少数企业、少数高校推动,显然无法实现。我们需要更多产学研各方代表,精诚合作,以开放包容、协同创新的机制,汇集全人类的智慧和创新能力,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以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正如周红在演讲最后所讲,希望能和学术界、产业界一起,重构基础理论、重构架构、重构软件,共同探索、开创未来。

笔者观察:基础科学是短板,打破束缚,大胆创新

进行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存在太多不确定性,也无法快速获得商业成果。业界进行大量基础科学的投入,可谓积极且大胆,承压不少。所以很显然,基础科学研究成为我们的短板,发力晚,且积累不足。这也是为何,ICT领域的市值规模巨大的企业,主要是欧美企业,行业发展话语权也主要在西方。

但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必须突破基础科学研究。华为作为ICT领域的领导企业,被大家期望进行行业新突破,还顶在最前面承受复杂国际形势带来的压力,需要向基础科学发力。

独行快,众行远。该怎么办?记得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在访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时提出,科技发展要“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他还提到“大学还是应偏科学理论,偏重发现;企业偏重技术、工程,偏重发明,结合起来,力量才会更强大”

不难发现,周红对未来发展理念,正是对任正非提出的产学研结合的具体实践。当科技领域略显浮躁之时,行业发展需要基础科学创新,商业模式的重构。周红的演讲,无疑为数字技术未来发展探明方向,为科技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发展照亮前行道路。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企业、高校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比如华为有2012实验室、阿里有达摩院、腾讯有AI Lab;而三大运营商都在这两年,加大研发投入,加大高科技人才引入;中国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推动好奇心驱动的研究从“高墙深院”走向社会。

最大的力是合力,最强的智是众智。笔者认为,“巴斯德象限”创新让大家放下担心,实现基础与应用融合研究,将更能攻克世界级难题。业界需要敢于提出假设,敢于打破现有理论束缚,敢于推动前沿科技与商业应用协调发展。我们希望看到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数字技术的突破创新,推动数字应用走向未来!

华为为何提出十大科学挑战?用世界级难题,吸引世界级人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