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资治通鉴:看不到人际关系的易变,被坑不过是时间问题

作者:谋略那些事

《资治通鉴》第40卷,汉纪三十二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

【原文】

积弩将军冯、车骑将军宗歆守邑,二人争权相攻,遂杀歆,因反击禹,禹遣使以闻。帝问使人:“所亲爱为谁?”对曰:“护军黄防。”帝度、防不能久和,势必相忤,因报禹曰:“缚冯者,必黄防也。”乃遣尚书宗广持节往降之。后月余,防果执,将其众归罪。

【译文】

积弩将军冯、车骑将军宗歆同守邑,二人因争权而互相攻打。冯于是杀了宗歆,并乘机反过来攻打邓禹。邓禹派人向刘秀报告。刘秀问使人:“冯最亲近的人是谁?”使人回答说:“是护军黄防。”刘秀估计冯、黄防两人不可能长久和睦,势必互相冲突,因此回答邓禹说:“逮捕冯的人,一定是黄防。”于是刘秀派遣尚书宗广持符节前往招降。过了一个多月,黄防果然抓获了冯,率领他的军队回来请罪。

【解析】

之前提到的刘秀让邓禹负责攻略关中。

只不过时机尚未成熟,先练兵等待长安方面的赤眉发生内乱。

这个举动从军事上说得过去,政治上就不太成熟了。

这也与刘秀团队中成分复杂有很大关系,攻略国都军功极大,足以封侯,邓禹裹足不前让不少人的都不爽。

这些人不爽,拿邓禹又没办法,那就找刘秀捣鼓,让刘秀给等于邓禹施压。

邓禹是刘秀用的,自然是要支持他。

只不过内部其他人的意见刘秀也要照顾到,于是就有了刘秀写信责备邓禹。

而等于收到书信之后,没有理睬刘秀,你以为是刘秀在施压邓禹,然后邓禹不听?

要我说这是他们君臣两人在演双簧。

且看,刘秀怎么说的:“司徒,尧也;亡贼,桀也。长安吏民遑遑无所依归,宜以时进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

重点在”宜以时进讨“。

假如刘秀对内部其他派系妥协,认可了要立即进攻长安,那么对邓禹下的大概会是死命令。

但是现在还是”宜以时进讨”,即抓住时机进攻。

等于说了还是没说,毕竟选择什么时候进攻的还是邓禹嘛。

只不过刘秀的态度出来了”邓禹我催了,他不听我有什么办法,再说现在时机不对,大家别急。“

实际上,刘秀还是在挺邓禹。

当然,邓禹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派遣积弩将军冯愔、车骑将军宗歆同守旬邑。

而旬邑这个地方向南200公里越过大山就到长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不过,冯、宗两人和不到一起,发生了上面的事情。

冯愔杀宗歆,反攻邓禹,又被黄防所抓而投降。

有意思的事刘秀在听闻这事之后,直接说出这句话:“缚冯者,必黄防也。”

事后发展也真是如此。

要知道,材料中刘秀先问了冯愔和谁关系好,使者说是黄防。

刘秀却说两人关系不能长久和睦,必定要反目。

今天就要说一说这个东西。

1.为什么关系好?

冯愔和宗歆关系不好,和黄防关系好。

这个是直接描述,但是为什么冯愔和黄防关系会好呢?

这里猜测有这么几个可能。

其一,黄防担任的是护军,有监管将领、协调关系的职责。

担任这个职位的人少不得说是上面更大将领所信任之人,且相对情商比较高。

自然大概率黄防和冯愔关系会不错,其实换个角度黄防和宗歆关系也应该不错。

其二,从冯愔的角度来说,他和宗歆尿不到一个壶,平时明争暗斗,拉帮结派的少不了,自然就要争取他人支持。

而黄防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可以这么讲,冯愔与黄防的关系好,看上去不错,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铁。

2.为什么会出现矛盾?

为什么出现矛盾,倒不如说为什么矛盾激化。

从比较抽象的角度来说,矛盾的产生激化,必定是环境发生了改变,导致内因迅速发酵。

对于冯愔、宗歆、黄防而言就是冯愔杀宗歆,反攻邓禹一事。

这里出现的矛盾,集中在三个地方。

其一,从黄防的角度来说,他并没有尽到职责,导致冯愔造反杀害同僚。

而黄防的失职是谁造成的?冯愔,心理上必定会把责任归咎到冯愔头上,心中有怨气关系怎么能好?

其二,从冯愔的角度来说,此时他的所作所为相当于是造反,那么之前邓禹、刘秀派来的人,不是他小山头的人,不值得信任。

且这次行为完全是他自己所做,难以获得其他人支持,因此对于这些人比如黄防,冯愔是极度不信任的。

其三,从整体关系来说,原来可能冯愔需要拉拢黄防,而黄防因为工作需要,对冯愔也需要安抚结交,现在宗歆一死,这种关系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可以这么说,局面的变化,让黄防和冯愔的关系直接逆转,甚至体现出极其激烈的矛盾。

3.为什么会反水?

其实问题到这里,已经很明了。

与其说是黄防反水,倒不如说反水抓冯愔是他必然选择,同样对于黄防而言有四个理由。

其一,从职责上来说,冯愔叛乱,他有责任,现在他尝试弥补残局,也说得过去。

其二,从身家立命来说,之前好好的少不了富贵,现在冯愔一造反,黄防必定受到牵连,那他想回到过去,就少不得要把冯愔给抓咯,可以理解为将功补过。

其三,从个人切割来说,他和冯愔的关系在别人眼中不错,为了防止将来被清算,他必须这个时候把冯愔给抓了,以切割关系证明自己与之前杀宗歆、反攻邓禹无关。

其四,之前提到为什么用黄防,那么现在同样也是黄防为什么抓冯愔的理由之一一,为黄防需要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

后月余,防果执,将其众归罪。

不过有意思的一点,冯愔被抓之后,刘秀居然赦免了他,这个其中到底发什么了什么,就不得而知。

【闲扯】

任何一段关系,一旦环境发生了改变,必定要面对新的挑战。

按照《矛盾论》中讲的,事物有内因、外因,而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

一旦作为条件的外因成熟,内因就会发动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别看现在好的很或差的很,但内在逻辑还是包含一些或好、或坏的因子。

一旦外部环境发生改变,这些问题就要暴露爆发出来,而所展现在外面的关系也必将要重新定义。

其实看这段材料,并不是去讨论黄防或者冯愔怎么滴。

而是要认识到,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会说“缚冯者,必黄防也。”

其实就是他看到这种关系变化的必然以及基于人性推断黄防的所作所为。

或者简而言之地说,一段关系不可能一直好(一直不好也不是绝对,但一旦不好了基本上也难再好了),必定会出现很多挑战、变化。

作为个人的人,要认识到这一点,知道关系变化是必然要发生的,或者说关系变化必定是某些东西发生改变,亦或者说改变必然导致关系变化。

而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去做,如何把关系拉回到原有位置,或者推动到你想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