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汽”传统车企做电动车:是一场逆袭,更是一次回归

“人汽”传统车企做电动车:是一场逆袭,更是一次回归

作者:管宏业

中国车市正呈现出一种暂时性的失衡:以本田、丰田为首的日系车销量节节上升,相较于跨国品牌整体下滑,今年一季度本田逆势增长了9.8%;但另一方面,在如火如荼的电动车市场,日系车却几无声音。

这一窘境有可能自昨晚改写。当晚,本田在华首款纯电动车——东风本田e:NS1宣告上市。新车定位于“智能驾趣纯电SUV”,共推出4款车型,补贴后售价17.5万元-21.8万元。

值得注意到是,这也是在华日系车诸强中,第一个明确宣布全新电动车售价的车型,e:NS1由此可能勘定一个价值基准。

尽管此前有舆论质疑,到今天这个时刻本田的纯电动车才姗姗来迟,但笔者认为,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东风本田e:NS1很有可能正赶上电动车从入场到爆发的好时候。

“人汽”传统车企做电动车:是一场逆袭,更是一次回归

今年一季度,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648.4万辆和65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和0.2%,增速比1-2月回落6.8个百分点和7.3个百分点。整体市场承压明显,但新能源车放量增长却毫不含糊。

一季度,国内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均增长1.4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9.3%,新能源车战略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有研究分析,当一个新事物市场渗透率突破15%时,市场将进入成熟放量增长阶段。按照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将达到522.5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1299万辆,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38%。

“人汽”传统车企做电动车:是一场逆袭,更是一次回归

不仅与行业大势契合,e:NS1的上市,也踏准了与东风本田自身发展的小宇宙。

一方面,作为本田首款纯电动车,e:NS1揭开了东风本田电动化转型的序幕,亦打响了本田在华全面电动化的发令枪;另一方面,更具象征意义的是,e:NS1标记了东风本田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自2003年成立以来,累计生产已达到700万辆,构建起国内车企一流的全价值链体系。

踏准了时代洪流,把准了自身节奏,东风Honda e:NS1由此满电上市。

客观来说,东风本田的电动车来得并不早,但后来者有后来居上的底气。正如e:NS1的定位:“智能驾趣纯电SUV”,重点不仅在于纯电,更在于“智能”与“驾趣”。

“人汽”传统车企做电动车:是一场逆袭,更是一次回归

东风本田负责人告诉我,从研发起始,e:NS1就是以消费者实际需求出发打造,不仅完美继承了Honda70余年造车基因,还融合中国最先进的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从而带来集“动”、“智”、“美”三大核心价值于一体的全新纯电出行体验。

工程师并未把参数放在第一位,而是更加专注于提升用户的驾乘感受,开发出一款具有鲜明本田风格的纯电动车。在他们看来,电动与驾驶,不应在惯性思维中站在对立面。当大多数人尚未摆脱燃油车的情况下,让他们渐进式接受电动车,或许才是更长远、可持续的关键。

“人汽”传统车企做电动车:是一场逆袭,更是一次回归

始于产品,但不止于产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志在先端”的营销全面焕新,有能力推动e:NS1在逆袭之路走得更远。

以e:NS1上市发布会为例,东风本田首次以科技感的“元宇宙”为场景铺开,通过虚拟数字人贯穿时空,打造沉浸式的科技视听盛宴,引领用户感知e:NS1的产品魅力。

“人汽”传统车企做电动车:是一场逆袭,更是一次回归

为带给用户电动化时代的不一样的购车体验,东风本田联动线上线下,通过东风本田e动小程序、东风本田App及e:NS1空间城市巡展展开全域营销。

“人汽”传统车企做电动车:是一场逆袭,更是一次回归

一款产品之所以成功,从来不止是某一个维度的突出,而从营销到服务,全产品生命周期无短板,这在东风本田身上体现的格外明显。根据J.D. Power《2021年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东风本田不仅摘得厂商保值率第一名,旗下4款车型皆荣登TOP1位置;前不久,思域摘得2021中国汽车风云盛典“最佳操控车”荣誉,实现了行业内少有的大满贯。

2022年,作为“挑战1+”中期事业计划及百万辆产销目标达成的冲刺之年,东风本田正着力推动全价值链共识的战略融合,在百万辆体系能力上“创未来”。

“人汽”传统车企做电动车:是一场逆袭,更是一次回归

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 郑纯楷

“回首过去,我们曾缔造燃油时代的传奇。”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郑纯楷自豪地说,站在后700万辆新起点,以“变革·新生·创未来”为愿景,东风本田正立志蜕变为全新的电动化企业体质。

这意味着,电动化赛道上,东风本田正式入局。

“人汽”传统车企做电动车:是一场逆袭,更是一次回归

过去几年里,新造车公司凭借创新的营销和服务理念攻城略地,但随着老牌车企全面发力,电动车的竞争也将回到产品、技术与安全性等更为本质的属性上来。

这是一场逆袭,更是一次回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