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孽畜是如何孕育出来的?巴基斯坦“俾路支解放军”的前世今生

作者:客说客观

当地时间4月26日,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的一所大学发生爆炸,致4人遇难。地点位于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外,4名遇难者分别为3名中国公民(两名为女性)和1名巴基斯坦籍司机。巴基斯坦境内恐怖组织俾路支解放军(BLA)已宣布对本次袭击负责。

俾路支解放军为什么这么猖獗?为何对巴政府如此仇恨,以至于通过伤害我们同胞来打击巴政府?俾路支解放军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下面和大家共同了解一下这个孽缘源起何处。

一、俾路支解放军的发源地——俾路支省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位于巴国西南部地区, 是巴基斯坦面积最大的省份, 地缘位置非常重要。该省的北部方向与阿富汗相接壤, 南部地区濒临阿拉伯海, 西面与伊朗为邻 (见图1) 。此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孽畜是如何孕育出来的?巴基斯坦“俾路支解放军”的前世今生

图1

早在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时候, 强悍勇猛的俾路支族重装骑兵军团, 就和当时的英国殖民军发生过多次大规模流血冲突。迄今居住在这里的民族主要有俾路支族、旁遮普族、普什图族、信德族等族群。俾路支族是该省的原住民。俾路支省的自然资源富足, 其中天然气产量占整个巴基斯坦的一半。此外, 煤、铬铁、硫磺、大理石、石膏、铜矿等矿产资源亦十分丰富。

1947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分治, 巴基斯坦俾路支地区的卡拉特土邦拒绝加入巴基斯坦, 并对外宣布建立所谓的“俾路支斯坦独立国”。卡拉特土邦的这一做法, 直接导致其遭受到了来自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大规模武力镇压。此后, 一部分俾路支人担心, 他们将会在以后的巴基斯坦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里, 失去自己应有的地位和尊严, 而且会遭受到来自由旁遮普人所控制的中央政府的打压和歧视。因而, 这些俾路支人要求自治的热情十分高昂。

1973年至1976年期间, 该地区的许多部落武装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暴乱活动。1977年穆罕默德·齐亚·哈克上台执政后, 曾经出台了如特赦武装叛乱人员、增加资金投入以帮助该地区发展经济等优惠政策。齐亚·哈克所实施的这些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与中央间之间的矛盾。但是, 该地区原来所存在的问题, 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980年至今, 俾路支省的一些地方民族武装组织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一个独立国家的目标。以俾路支解放军(简称俾解)为代表的地方民族武装, 大多都主张通过武装暴力斗争的形式, 谋求该地区的独立。

“俾解”是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地方民族分离主义势力中具有实体武装的军事组织之一。该组织2000年发起建立。2006年4月9日, “俾解”被巴基斯坦确定为恐怖组织, 这是巴政府首次对俾路支斯坦武装组织用恐怖主义进行定性。

二、“俾解”产生的背景

“俾解”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背景。其得以生存和不断壮大的根本原因, 在于巴基斯坦中央政府与俾路支省地方势力间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

其一是强烈的地方民族独立意识催生了“俾解”的产生。俾路支族人属于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 该族宣称拥有自己较为独特的民族起源及文化特质, 其社会发展形态属于典型的部落社会制。在俾路支族人的部落制社会中, 部落的首领、长老具有相当大的权力。

他们不仅思想极为保守, 固守原有利益, 而且还能够使用其手中所掌控的权力及在部落制社会中的威望, 对年轻一代实施极端化的思想教育。因此, 该地区的多数俾路支人基本上没有“国家”这一概念。这种部落认同感强于国家认同感的惯性思维和传统,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今天, 都一直是推动俾路支族人寻求摆脱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控制, 谋求以俾路支族人为单一族体建立“俾路支斯坦国”的幕后重要“推手”。

俾路支族大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 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曾多次建立过在本民族所主导下的政权体系。在之后的英印殖民政府统治末期, 巴基斯坦俾路支地区的俾路支族人, 也曾经密集地开展过许多的民族独立斗争运动。俾路支族人原本希望在英国殖民者退出南亚次大陆的殖民统治后, 能获得独立并建立“俾路支斯坦国”, 但他们的希望因《蒙巴顿方案》的出台而大受挫折。

在此后的时间里, 强烈的地方民族独立意识与当地接连不断的武装“暴动”风潮相结合, 最终造就一批批像“俾解”这样的地方分离主义武装团体。

由此可知, 强烈且保守的部落民族意识, 是造成“俾解”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内因, 同时也是造成俾路支族人与巴中央政府难以达成共识并弥合分歧的关键所在。

其二, 在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及军队中, 俾路支族人的地位较低且人数较少, 基本上处于附庸或从属地位。巴基斯坦建国以来, 巴中央政府及军队高层领导人很少有俾路支人担任要职的。

巴基斯坦政府大约60%的行政资源被来自旁遮普省的势力垄断, 俾路支人很少能进入中央内阁和各部, 省内多数行政和司法部门的高级职务也都是非俾路支人担任, 俾族在俾省警察中也只占5%,军队中旁遮普人的比例更是达到了90%。于是, 一些受过军事训练且怀有民族分离主义倾向的俾路支族军警, 成为了后来“俾解”策划并实施武装暴动反抗巴中央政府的骨干力量。

其三, 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对俾省经济发展及社会民生问题不够重视。俾路支省是巴基斯坦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一个省, 经济总量只占巴基斯坦整个经济总量的3.5%, 在巴经济增长率为8.4%时,俾省的经济增长率仅为2%。该省的人均收入仅为巴基斯坦人均收入的2/3。该省基本上没有什么支柱产业, 财政入不敷出, 基础设施状况落后, 人均收入较低, 与西北边境省同为巴基斯坦最贫困地区。俾省社会发展水平较低, 教育、卫生、健康等10项指标有9项排在全国最后, 其中初等教育入学率不超过40%。劳动生产率不及旁遮普省的1/4, 仅为信德省的1/3, 劳动力素质均低于其它省份。

经济落后导致俾路支省在巴基斯坦国内政治中处于边缘地位, 而地方各种政治势力与中央政府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又加剧了当地民众与巴中央政府之间的隔阂与猜疑。这种地方与中央在多个方面关系的恶化和猜疑, 为像“俾解”这样拥有独立建国梦想的地方民族武装组织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其四, 俾路支省民族成分复杂、宗教极端主义和教派仇杀盛行, 这些因素导致了该地区各种势力盘根错节, 社会治安环境处于长期的混乱与动荡之中。然而, 巴基斯坦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缓和民族、宗教矛盾。

目前, 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斯坦省有两大民族, 一是俾路支族, 一是普什图族, 其人口各占该省总人口的40%多。此外, 还有大量信仰锡克教的旁遮普人移民以及信德族、布拉灰族、哈扎拉族等。俾路支族居住在人烟稀少的西部、东部、南部和东南部。布拉灰族居住在中部, 普什图族主要居住在北部。

20世纪70年代国际原油价格暴涨, 使沙特获得了巨额的经济来源。在此大背景之下, 依托美国政府的支持, 沙特政府和美国中央情报局一道资助了大批瓦哈比教派的极端激进分子, 前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开展传教及圣战运动。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 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族人开始接触瓦哈比教思想, 并深受其影响。属于逊尼派穆斯林且具有民族分离主义倾向的部分俾路支族人, 在深受瓦哈比教派的圣战思想“洗礼”响后, 开始变得越来越具有攻击性。加之, 俾路支省民族成份复杂, 各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不一, 这给以“俾解”为代表的俾路支族极端“圣战”分子, 借以“纯洁伊斯兰世界”为名, 发动“圣战”恐怖袭击找到了一个很好听的借口。

尤其是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首府奎达与“俾解”有密切联系的其它俾路支族极端武装团伙, 经常同“俾解”的武装人员对居住在该地区的其他民族实施恐怖暴力袭击。这当中, 受害者绝大多数是旁遮普人和哈扎拉人。

其五, 资源分配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和引发巴基斯坦中央政府与俾路支省地方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巴基斯坦矿产及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俾省和西北边省, 其中以俾省为多, 占全国总矿产资源的50%左右。然而, 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很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信德、旁遮普等其它省份的工业企业却是这些自然资源的最大受益者, 这种局面使得当地的俾路支人认为: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在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则方面是有失公正的。

利益分配格局的长期失衡, 已经成为了当地民众对中央政府不信任感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俾解”的许多领导人都曾经在苏联学习过, 且在当年苏军入侵阿富汗期间, 该组织的多数成员都受到过苏联“武装夺取政权、翻身做主人”思想的熏陶。所以, 该组织一直认为:其所作所为始终是为本民族、本地区争取权利而进行的正义斗争, 是有利于本民族、本地区的前途和发展的正义事业。

其六, 历史上反复多次的独立运动, 是催生“俾解”出现的重要诱因之一。“俾解”的建立和发展与这一地区深刻而复杂的历史因素有关。早在英国殖民印度时期, 俾路支地区就曾经发生过许多独立运动。

时至今日, 在很多俾路支族人的心目中, 他们的领袖巴赫希曾带领该族武力反抗英国殖民者并谋求独立自治的运动, 仍然令他们感到光荣和自豪。在这之后, 俄国十月革命和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曾再度激发起俾路支人的民族独立意识。俾路支人又陆续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独立运动, 但其结果都在英国殖民者和当地土邦贵族的联合镇压下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在英国准备撤出南亚次大陆前夕, 俾路支人本以为在英国殖民者撤出印度后他们会获得独立。但英国殖民当局推出“蒙巴顿方案”后, 俾路支人独立的梦想再次被击碎。俾路支省卡拉特土邦拒绝加入巴基斯坦, 并且自行宣布建立“俾路支斯坦独立国”。卡拉特土邦的这一举动不仅遭到了巴基斯坦政府的坚决反对, 而且遭受到了来自政府方面的武力镇压。

随着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需要, 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资助下, 俾路支族人最终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武装组织——俾路支解放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