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黔东南州探索文化活态传承模式让传统民族工艺“火”起来

2021年以来,黔东南州抢抓国家和省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依托丰富民族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千方百计做大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蛋糕”。截至目前,全州有年产值5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重点民族工艺品生产企业30家,规模以上民族工艺品加工企业3家。

黔东南州探索文化活态传承模式让传统民族工艺“火”起来

结合苗族刺绣等民族文化制作的包类产品。

注入现代元素“活起来”

联合高校、科研单位和文创公司,建立苗绣色彩与纹样基因库,将苗绣元素与现代风格结合进行工艺品设计改造。目前,研发设计苗绣非遗衍生产品1000余种,申报民族工艺品专利420件,转化技术成果39项,形成技术标准15项。

引入现代工艺“强起来”

整合工业园区、文化园区和文化街区等存量资源建设高新区文创园,招商引入银饰3D打印定制等科技生产线,打造产业集聚平台。目前,建成5万平方米的高新区文创园,入驻企业13家,2021年实现总产值约4000万元。

黔东南州探索文化活态传承模式让传统民族工艺“火”起来

舞水云台苗绣数字化车间。

植入现代营销“红起来”

举办民族节庆、服饰大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展示民族工艺品,利用快手、抖音等网络平台宣传销售民族工艺品,推动“黔系列”品牌打造。目前,成功推出“蝴蝶妈妈”“吉玉鸟”“舞水云台”“村寨故事”等品牌产品,实现企业月均销售额达200万元以上。

来源:黔东南州政府办公室

编排:王帅  责编:张弛

校核:杜丹  审发:罗琳

承办:贵州省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