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日老兵周福康,终生未娶苦等日本初恋74年,临终心愿是二人重逢

作者:南書房

2020年,在敬老院干净整洁的房间里,记者问对面的老人:“爷爷,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已经98岁高龄的周福康告诉记者:“我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和我的爱人边见须惠子,再见上一面。”

周福康是1940参军的,1945在日本投降之际,被派遣到台湾。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的挚爱,一位名为边见须惠子的日本姑娘。

抗日老兵周福康,终生未娶苦等日本初恋74年,临终心愿是二人重逢

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1922年,周福康出生于浙江省萧山区坎山镇塘上村 。1940年的中国,正是需要热血男儿上战场,保家卫国的时代。

17岁的周福康,原本坐在安静的教室里读书,但是辅车相依、唇亡齿寒。随着浙江失守,萧山被日本人占领,周福康离开了绍兴稽山中学,投入到了抗日大军里。

投笔从戎是一个少年志在四方的表现,可对于他的家人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没有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上战场,那可是刀枪无眼的世界,孩子的性命攸关,父母自然不会同意。

周福康说服父母:“国将亡之,匹夫有责。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祖国。”最终,他带着父母的期盼,和自己的一腔热血来到了对抗日军的战场上。

之后,周福康加入国民党第70军,参加了福州保卫战和浙江保卫战。在战场上,周福康这一次亲身感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

看着无辜的百姓,家破人亡,看着自己的战友,在自己面前一个个倒下,横尸遍野。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日本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家。

抗日老兵周福康,终生未娶苦等日本初恋74年,临终心愿是二人重逢

周福康在战场上有勇有谋,尽量保护自己和自己的战友,还要痛打敌人。几年后,他被提拔为团干事,授予了少尉军衔。

1945年8月15日,这是一个需要世界和中国人一起铭记的日子。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8月15日,共14年的抗日战争。

在中国人民不放弃,拼死抵抗下,以日军投降结束,中国人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站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

此时的周福康带领部队在浙江温州、福建福鼎一带驻防,也已经从少尉军衔提升成为了一名中尉。

9月初,上级派周福康和70军的战士们,到台湾接洽日本投降事宜。此时的台湾由于被日本人占领多年,日语在这里被大面积推广学习,学校里也有很多都是从日本过来的教学老师。

甚至于,日本人在台湾建学校,让日本本土的老师,免费教中国的孩子学习日文。打着一视同仁的幌子,奴化中国人的精神,妄想用日本文化代替中国文化,让中国的孩子忘记自己的母语,接受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压迫和鄙视。

抗日老兵周福康,终生未娶苦等日本初恋74年,临终心愿是二人重逢

日本人伪善的嘴脸,令当时的中国人并不买账,每一个国人都对日本人恨之入骨。周福康是一名军人,这样的爱国情感对于他来说,只会更加浓烈。

当时,周福康的部队到达台湾后,驻扎在新竹小学。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在台湾会遇到一生的挚爱,和一个日本姑娘展开一段浪漫的爱情。

二、异国奇缘终生未娶

周福康和日本老师边见须惠子结缘于一段琴声。驻扎在新竹小学的周福康,一天晚饭后,到校园里走走,路过音乐教室的时候,一段悠扬的琴声吸引到了他的注意。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安静聆听一段琴声的机会几乎没有。周福康在悠扬的琴声中,想到了自己远在浙江的父母;想到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国人;想到自己和战友们的生死别离。

彼时,日本人对于台湾垂涎三尺,台湾适宜的气候下,迷人的风光,却沦为日本人的温床。此时的琴声,正好对应上周福康内心的悲怆,他慢慢走到教室门口,想要看一看这美妙的琴声出自谁之手。

抗日老兵周福康,终生未娶苦等日本初恋74年,临终心愿是二人重逢

一个清秀的脸庞印入他的眼帘,他看到一个消瘦姑娘,挺直后背坐在琴边。听到脚步声,姑娘停下弹琴,对周福康说:“真抱歉,打扰到您了。”

周福康看出来这是一个日本姑娘,心里不自觉有一些失落的感觉。他痛恨日本人,转念一想,这只是一个日本姑娘而已,她和日本军人不一样。就和姑娘简单寒暄:“没有,您的琴声很好听。”之后离开了。

他不想和日本人有过多的瓜葛,毕竟这不是一个男人喜欢一个女人那么简单,他和她之间隔着国仇家恨。

只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的脑海中总是出现那个消瘦的背影。周福康意识到,自己总是会不自觉地想要路过音乐教室,看一看那个姑娘。他知道,中日之间的战争和两边的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他们很多也是被逼无奈。

有一个傍晚,周福康再一次来到音乐教室,他看见了那个姑娘坐在教室的琴边,却盯着琴键发呆,两行清泪滑落在脸颊上。他意识到,她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也不是自己愿意的。

由此,周福康对这个姑娘越来越在意,打听到她叫边见须惠子,是从日本来的音乐老师。他找到会日文的同僚,教自己学习日文,两个年轻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

抗日老兵周福康,终生未娶苦等日本初恋74年,临终心愿是二人重逢

惠子也对周福康也暗生情愫,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能够遇到一个和自己心心相印的人不容易。他们两个在一起,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周福康能从惠子的琴声里听出她对自己的喜欢。

自从和这位中国军人在一起后,惠子的琴声欢快了很多,仿佛每一个跳动的琴键,都是两个人之间的甜言蜜语。同样对战争的痛恨,对家人的思念,让两颗心越走越近。

周福康对惠子说:“惠子,等战争结束,我就带你回浙江。”惠子也在憧憬他们未来幸福的生活,只可惜,他们的命运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

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1945年11月,惠子接到了回国的指令,这对刚刚确定心意要在一起的年轻人,就要面临分离。周福康追着惠子来到基隆港码头,惠子在船上泪流满面,周福康也无能为力。

有规定,押解日本侨民的中国军人不能违抗军令私自与日本人通婚或者恋爱,他是一名中国军人,这个时候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违反纪律。

抗日老兵周福康,终生未娶苦等日本初恋74年,临终心愿是二人重逢

1947年初,周福康随部队回到大陆,驻扎在上海金山。此时的周福康已经24岁,其他的同僚给他做媒,他都婉言拒绝,因为在他心里始终放不下惠子。

惠子离开之后,周福康不断地给日本驻华大使馆写信,希望他们能够帮忙打听惠子的下落。但是并没有回复,一直到他回到大陆,还是不间断给大使馆写信,只是信件都石沉大海,从来没有回应。

他忘不了曾经和惠子的约定,他说过要带惠子一起回到自己的家乡生活。只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他们之间能够一直保持联系显然是不可能的。

二人只是时代洪流中的沙粒,被推到哪里,谁也不知道。

1949年内战结束,周福康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浙江,对于这样的选择,其他同僚表示不理解。

只有周福康自己知道,他没有和同僚一起去台湾,是因为和惠子的约定,他曾经告诉惠子自己的故乡在浙江萧山,他要在这里等着她。他怕惠子来找他,而他没有在,这样的话他会抱憾终身。

抗日老兵周福康,终生未娶苦等日本初恋74年,临终心愿是二人重逢

就是这样一个约定,让这个叱咤战场的老兵,遵守了半个世纪。他终身未娶,终年给大使馆写信,他要找到自己的初恋爱人,哪怕只是见上一面,都能心满意足。

1972年9月,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中日两国由冰山化相互阻碍到建交,周福康重新燃起希望。他从来没有放弃寻找惠子的消息,他再次来到日本驻华大使馆,但是,仅凭借一个人名,找到一个人,还是太难了。失望而归的周福康这时候已经年过半百,他依然是孑然一身,用他的话说:“我心里有惠子,找别人也是对不住人家。”在周福康看来,爱情就是要专一,不可以朝三暮四。

有人说,美好的爱情就是长相厮守;也有人说美好的爱情不在乎长相厮守,只在乎曾经拥有。无论怎样,一个老兵向我们展示了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即:既然约定,那就是一辈子。那个时代的车马很慢,爱情却好长。

如今,接近百岁的周福康老人,被当地相关部门安排在敬老院颐享天年,他说:“我等了惠子74年,可我不后悔。”他还说,自己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在生命结束之前,能够再见惠子一面。

抗日老兵周福康,终生未娶苦等日本初恋74年,临终心愿是二人重逢

为此,当地的志愿者和相关部门正在全力帮助老人寻找惠子的下落,希望在老人最后的时刻,能够与心爱之人见上一面。文章的最后,无论结果怎样,都祝愿周福康老人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为他坚守了一生的承诺,画上圆满的句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