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他从隆中对开始就错了

作者:读书问答

导语:三国演义每个中国人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没有人不喜欢诸葛亮,也总有人为诸葛亮没能完成大业而可惜。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对诸葛亮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在读苏洵《权术·项籍》中有关评说诸葛亮“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一条时,写下了精彩的批语:其始误于《隆中对》。

诸葛亮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他从隆中对开始就错了

一、隆中对

隆中对出自于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被刘备精诚所至而感动出山,并拿出了自己对天下局势的思考,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对刘备汉室崛起的一个具体方案。其中所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交锋,应避之。

而对孙权三代经营的稳固地位,应拉拢依靠。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可以一起抵御曹操。对天下局势分析后,又做出了战略的规划,就是占领荆州和益州。安稳自己的实力,发展堆积的军力,才是正途。

诸葛亮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他从隆中对开始就错了

二、分兵力的弊端

毛主席认为将兵力分化不利于自己,同时占领两块相隔千里的地域,虽说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刚崛起的刘备来说,实在是过犹不及,没有优秀的将帅,将不能为自己提供左膀右臂,反而会深受来回守护根据地的疲累。

创业前期可以说,蜀中大将繁多,将领在外,不受军令。对刘备的掌权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原本就是发育的阶段,又把自己的良兵良将放在外面,主要兵力分为两处,也会让自己深受制约。但是到了后期,将帅易老,守住这两个城池,就变得异常困难,也会慢慢消耗自己的实力,就好像放了两个小金库在外面,又得养着,又不能放弃。

诸葛亮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他从隆中对开始就错了

三、荆州利弊

其实在东吴看来,荆州一地,虽暂时归于蜀地,但是荆州其实也是东吴的屏障,有刘备老弟替自己看管曹操,何乐而不为呢?等到曹操在赤壁之战实力大大受挫,东吴看到荆州之地没有曹操的威胁,没有了外患,荆州之地的尴尬地位就显现出来了。

谁也不会让别的国家的军队始终放在我的边界上去吧。至此东吴必将攻打荆州,就有了后来的关羽战死,东吴与蜀地结为死仇,刘备,张飞也因为此次大战去世,蜀国自此实力大削。

诸葛亮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他从隆中对开始就错了

四、用人失误

乱世用重典,用才也是如此,诸葛亮用人,以七观法为准则,考察人心,以忠诚为本,这样也会丧失很多有用的人才。

而曹操却是相反,唯才是用是唯一的原则。你没有本事,只对我忠心,难道要等我死后,需要你来守丧吗?所以这一选人要求,让曹操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善于用人这一点,曹操优于诸葛亮。

诸葛亮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他从隆中对开始就错了

选择关羽这个大将守住荆州,实在是一步错步步错,关羽为人高傲,不屑于孙权搞好关系,这一点就不适合坐镇荆州。轻视东吴,不愿交好,如果诸葛亮当时派一个圆滑处世的将才,也不会大意失荆州。

五、三分兵力

三分一个国家的兵力,去打两个国家,虽然有天纵之才,但也挡不住失误一次。荆州一失,刘备火速回援,救援不及时,荆州丢失,来回奔袭又让战士疲惫不堪。此时诸葛亮正带兵打曹操,也不得不早日回朝。

诸葛亮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他从隆中对开始就错了

刘备举国之力为关羽报仇,东吴见状,直接选择归顺曹操,害怕受到两面的夹击。之后又发生了夷陵之战,刘备战败,被赵云救回,含恨死于白帝城,此战过后,蜀国兵力又一次锐减。夷陵之战中,张飞也在从四川赶来的途中,被部下杀害。直到刘备去世,诸葛亮才罢手,开始选择休养生息,以恢复兵力。

打过几次败仗的蜀国,兵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诸葛亮两年后,又选择北伐继续攻打曹操。六出祁山,五次北伐,让整个蜀国都深受其害,虽说是破釜沉舟之举,也无疑加快了蜀国的灭亡。

诸葛亮为何没能统一三国?毛主席:他从隆中对开始就错了

结语:直至诸葛亮去世,后主刘禅被司马家打败,选择投降曹家,蜀国也至此国破。毛主席的评论可谓是一针见血,熟读历史的毛主席总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学习战略思想,运用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在革命斗争中,一次又一次的挽救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