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庄子:无有所将,无有所迎,怀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作者:史心可鉴

为什么我们的内心永远藏着庄子?因为我们做不到庄子的境界,纵然如此,我们却可以在其书中找到抚慰心灵的大道之语。

[微风]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骈拇》

看不清自己,便不会真正看清别人,不能安于自得,便不能真正有所得。

庄子:无有所将,无有所迎,怀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微风]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生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马蹄》

一匹马要想蜕变为千里马,要主动披上伯乐的枷锁,要情愿丧失天生的本性,还要接受惨无人道的折磨,再经受住死亡的考验后,方能成功。推己及人,这未尝不是我们面临的抉择。

庄子:无有所将,无有所迎,怀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微风]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胠箧》

庄子说:“天下人只知道追求不知道的东西,却不知道探索自己已经知道的;只知道非难认为不好的,却不知道否定自己认为好的,这是天下大乱的根源。”

反躬自省,以天下喻人心,这或许也是我们达到心静如水的修炼之道。

​[微风]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淖约柔乎刚强,廉刿雕琢,其热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其居也,渊而静;其动也,县而天。偾骄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在宥》

人心受到压抑就消沉,受到鼓舞就振奋,消沉、鼓舞犹被控制囚禁,柔可化强,人心饱受折磨时,热如火烤,冷如冰霜,心绪变化,顷刻间来往于四海之外。安静时,深沉静默,激动时,高悬九天。骄矜自傲而不受约束的唯有人心。

人生在世,不必徒劳地探究人心,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皆是表象,在人心的最深处,藏着最真实的人性。

庄子:无有所将,无有所迎,怀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微风]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荂,则嗑然而笑。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胜也。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其庸可得邪!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释之而不推。不推,谁其比忧!---《天地》

高雅的音乐入不了俗人之耳,民间小曲,俗人都会欣然而笑。所以高雅的谈吐不可能留在世俗人的心里,而至理名言也不可能从他们口中说出,因为流俗的言谈占了优势。三个人,如果两个人迷惑而弄错了方向,那么要去的地方不可能到达。如今天下人都大惑不解,我虽有心引导,又怎么可能到达呢!明知不可能到达却要勉强去做,这又是一大迷惑,所以不如弃置一旁不去执着引导。不去勉强引导,自寻烦恼,怎么还能有忧愁呢?

庄子:无有所将,无有所迎,怀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微风]以富为是者, 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 ,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天运》

贪图财富之人,不会让出利禄;追求显赫之人,不会让出名声;迷恋权势的人,不会授人权柄,权势在身,唯恐丧失,整日战栗不安,放弃权势,又会悲苦不堪,这种人眼中只有权势,会无休止的追求,他们是天杀之人。

庄子:无有所将,无有所迎,怀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微风]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缮性》

古代所说的得志,不是指获得高官厚禄,而是指得到无以复加的快乐而已。现在所说的得志,就是指得到高官厚禄。高位在身,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偶然得到的外物,暂寄于此的。暂时得来的东西,来时无法阻挡,离时不可挽留。因而,能够不为高位而放纵心志,不为穷困而趋炎附势,富也好,穷也罢,其间快意相同,自然也就无忧无虑了。现在寄存的东西一旦失去就闷闷不乐,虽然看上去很快乐,但内心未尝不是心慌意乱。所以说,因追求外物而丧失自我,为附和世俗而丧失本性的,就叫本末倒置的人。

庄子:无有所将,无有所迎,怀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微风]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秋水》

庄子:无有所将,无有所迎,怀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微风]知道者必达于理,达 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 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 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秋水》

明道的人肯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肯能明了权变,明了权变的人不会让外物伤害自己。他们明察安危之情,安于祸福,谨慎地对待进退去留,所以外物伤害不了他们。

​[微风]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达生》

明白养生情理的人,不追求生命所不必要的东西;通达性命实情的人,不追求命运无可奈何的事。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不要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劳心耗力。

​[微风]忘足, 履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达生》

人有时会陷入不适应环境的心灵困境,但庄子说:“人与环境本就相适应,但人却心存适应的意识,这不是真正的适应,只有忘记适应,才能真正适应环境。”人与环境本就一体,何来适应呢?

​[微风]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山木》

人生在世有两个枷锁,一个是“才与不才”的功利性枷锁,将自己的未来系在他人身上,惶惶不安,长吁短叹;一个是“才与不才之间”的内心枷锁,在选择面前踌躇不定,仿徨茫然。这两个枷锁都令我们丧失了自我,被外物所役使。

人,永远不要陷入是非成见的观念中,因为相对的观念无对错,总会令你无所适从,我们永远要让内心处于绝对地位,做自己世界的主宰,即使不能彻底放下枷锁,也尽可能通过修养心性,让枷锁戴起来舒服些。

庄子:无有所将,无有所迎,怀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微风]肩吾问于孙叔敖曰:“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吾 始也疑子,今视子之鼻间栩栩然,子之用心独奈何?”孙叔敖曰:“ 吾何以过人哉!吾以其来不可却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失之非 我也,而无忧色而已矣。我何以过人哉!且不知其在彼乎?其在我乎?其在彼邪亡乎我,在我邪亡乎彼。方将踌躇,方将四顾,何暇至乎 人贵人贱哉!”---《田子方》

人生有起伏,情绪难免随着人生的起伏而波动。但荣华富贵都是身外之物,得到,平常心接受,失去,平常心面对,这才是真正的顺应天命。人生的快乐一味地依赖外物,纵然获得满足,但却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失败的恐惧、命运的担忧、频繁的患得患失,这终将在有限的生命中与幸福渐行渐远。

​[微风]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能而不能所不能。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哉!至言去言,至为去为。---《知北游》

人生如白驹过隙,只不过是外物临时栖息的地方而已。我们无法知道遇不上的事情,也做不了自身能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知道与不能够本来就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定要避开自己所不能避开的事,难道不可悲吗?人生,怀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仅此而已。

庄子:无有所将,无有所迎,怀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