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幼儿戴助听器,家长应注意什么?

孩子戴助听器也像人们初戴眼镜,

新镶一个牙一样,

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助听器是帮助孩子补偿听力的重要工具,

是聋幼儿不可不戴的必需品。

那么,

家长要注意什么?

做些什么?

以下十点供您们参考。

幼儿戴助听器,家长应注意什么?

第一、有些孩子拒绝配戴助听器。

比如有的孩子一戴助听器就哭、

闹或用手抓。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

当家长的应当首先把助听器戴在自己的耳朵上,

给孩子做个样子,

要表示出很舒适、很得意的样子,

或是用更好的方法去引导孩子戴助听器的兴趣,

培养孩子戴助听器的良好习惯。

第二、注意摘戴前先把助听器的开关关上。

耳模和耳甲腔吻合,戴牢后再打开开关。

没有语言的孩子,

音量调节要根据孩子的反应而定。

如果音量过大,

孩子表现出惊恐不安的样子;

音量太小,

孩子没有反应,

有语言的孩子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示,

回答助听器好不好、有没有声音等问题。

幼儿戴助听器,家长应注意什么?

第三、睡前关好开关。

取下耳模及助听器,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因耳模较坚硬,

易把外耳道压疼、压伤。

第四、在炎热的夏季,

孩子不停地活动,

容易出汗,

汗水会沿电池盒浸入机芯,

应采取恰当措施,

如用象皮套、钩针钩的线套,

套在助听器上,

预防汗水的侵蚀,

以延长助听器的寿命。

幼儿戴助听器,家长应注意什么?

第五、聋幼儿初戴助听器往往感觉不舒适,

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一般在两周左右。

这阶段应当注意三点:

开始要把助听器的调节钮开小,

然后渐渐增大,

以便于适应。

戴助听器的时间从短到长,

比如第一天戴1~2个小时,

第二天戴2~3个小时。

根据聋儿的适应能力,

逐渐延长时间,

一直到对戴助听器有好感,

产生依赖为止。

训练地点要从安静的室内到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

以培养孩子适应各种声音。

幼儿戴助听器,家长应注意什么?

第六、聋儿的听觉训练,

应从婴幼儿期开始。

母亲将孩子抱在怀中,

给他唱歌,

或靠近孩子的耳朵说话,

让他感觉声音的振动,

训练他对各种声音作出反应;

一旦孩子能利用自己的残余听力辨认声源,

他的听觉就开始发展了,

此时应当培养他注意更多的声音,

比如听录音机、电视机的声音,

听开门声、铃声、盆声、碗声、鼓声、狗叫声,识别每个发音的东西,

必要时还可以让他边听边用手触摸发音的物体来感觉发音的振动。

这些都是聋儿语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抓住孩子的视线。

每当孩子看着你的时候,

你就跟他说话,

渐渐地,

他的目光就会集中在你的脸上,

养成注意看你口型的习惯,

特别是当他发现看别人说话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时,

他的目光就变为专注。

注视口型,

看人说话,

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戴助听器,家长应注意什么?

第八、利用发音感觉声音的振动。

当你说啊(a)的时候,把手按在脖子正中,

会感到声音的振动;

当你说摸(m)的时候,

把手指按在两侧鼻翼,

会觉得鼻腔振动;

当你说不(bu)的时候,

把手指放在嘴唇前边,

可感到有一股气流冲出来。

这些触觉信息,

都可以用来帮助聋儿发音,

这对重度的聋儿尤其重要。

第九、语言训练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让孩子理解语言,

发展语言能力。

先从单词开始,

许多单词可以单独作为语言使用,

例如吃、跑、跳、走、停……。

从孩子理解第一个单词开始,

他就获得了语言能力。

幼儿戴助听器,家长应注意什么?

第十、在日常生活中,

有意识地让孩子听说话,

学说话;

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实际,

教他认识事物的名称,

如吃饭时,指着饭碗教他说“碗”;

出去玩时,

看见汽车教他说“汽车”,

看见花教他说“花”、“红花”、“黄花”、“白花”等等;

还应当教孩子说儿歌、讲故事。

家长应经常带着孩子去些有趣的地方玩。

带着孩子做些有趣的游戏。

这都是启发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措施。

随着孩子的成长,

语言词汇日趋复杂、丰富,

经过持久的训练和培养,

你会为孩子的进步和成绩感到自豪,

你也会说“只要努力,

就能取得了不起的进步”。

你的孩子也将为此感到自豪,

并因此而更有前途 。

利耳康听力技术:彭红英

幼儿戴助听器,家长应注意什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