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民党九次整军

作者:谭哭哭

一.1925-1926年北伐前整军(国民革命军组建和北伐军建立)

1925年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由黄埔军校学生组成的黄埔军校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中正。“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初期国民革命军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国民党九次整军

国军统帅——蒋介石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为第六军,军长程潜。3月,改编广西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6月,湖南的唐生智参加革命,部队改编为第八军。7月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

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乾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1926年8月前)。

二.1928-1929年四大集团军、东北边防军整军与全军编遣会议(北伐战争时期的军力调整和战后裁军)

国民党九次整军

早期国军

(1.)四大集团军:1928年2月6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通过《集中革命势力限期完成北伐案》。11日,国民政府令军事委员会限期完成北伐。之后,蒋介石将何应钦的第1路军改编为第1集团军,自兼总司令;又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所属各军分别编为第2、3、4集团军,以冯、阎、李分任总司令。

第一集团军作战部队计十八个军 、两个独立师、 三个特种兵团及二队铁甲车, 约29万人;。

第二集团军作战部队计二十五个军 , 约31万人。

第三集团军作战部队计十一个军, 约15万人。

第四集团军作战部队计十六个军、九个独立师, 约24万人 。

(2.)东北边防军整军:1928年11月在南京国民政府军事专家组帮助下,东三省保安军进行整编。共计完成编制30个步兵旅、6个骑兵旅、10个炮兵团、5个空军中队、三个海军舰队、陆战大队三个;驻守辽宁省防军7个团,驻守黑龙江省防军7个旅,驻守热河省防军两个旅;加三个团的屯垦军。

东北保安司令部另外增设特殊兵种:工兵、辎重、通信、铁甲等兵种,合计总兵力30万。

1928年12月1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随即,南京国府派大员到东北沈阳正式宣布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长官,张作相和万福林为副。

(3.)1929年编遣会议【1928年7月中旬,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在召开军事会试,决定成立“编遣委员会”,“编遣”全国军队。8月召开二届五中全会,通过《整理军事案》,提出“军令政令必须统一”,“裁兵为整军理财之第一要务”。12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全国编遣会议条例》,限定编遣工作于半年内完成。

1929年1月,全国编遣会议正式在南京召开。会议正式成立军队“编遣委员会”,以蒋介石为委员长。会议通过了《国军编遣委会进行程序大纲》,规定全国现有军队分设中央直辖各军编遣区、海军编遣区、第1编遣区和按照地区划分的5个编遣区。

中央、海军和第1编遣区办事处设在南京;第2编造区属冯玉样的第2集团军,办事处设在开封;第3编造区属阎锡山的第3集团军,办事处设在太原;第4编遣区属第4集团军,办事处设在汉口;第5编遣区属张学良的东北军,办事处设在沈阳;另外为川、滇、黔、康4省另设一个第6编遣区。缩编后的全国陆军步兵不得超过65个师,骑兵为8个旅,炮兵为16个团,工兵为8个团,总计兵额为80万人,军费以国家总收入的40%为限。

各集团军均保留11个师,中央可控制3个编造区。而根据《国民革命军编遣进行程序大纲》的规定,全国编遣委员会成立之日起全国军队一切权力收归中央,国民政府将下令撤销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各集团军总司令部、海军总司令部等,各部队只能在原地驻扎,听候点编,各集团军无权自行调动与任免军宫。最后因各方阻挠编遣工作未完成。】

三.1931年中原大战善后整军(中原大战后东北军、中央军对于晋绥军、西北军余部收编)

1.晋绥军系统:1931年6月张学良将晋军整编为步兵4个军(32、33、34、35军),1个正太护路军,3个独立旅,1个骑兵军和炮兵10个团。每军辖2个师,每师辖2个旅,每旅辖2个团。

2.西北军系统:(1.)宋哲元部-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后改为29军。(2.)孙连仲26路军。(3.)吉鸿昌22路军。(3.)梁冠英25路军。

四.1935-1937年川康整军、东北军关内部队整编、60个整理师计划

(1.)川康整军:第一次,1935年6月5日,蒋介石在成都召集川军将领开会,决定将川军--刘湘部第21军、刘文辉部第24军、杨森部第20军、邓锡侯部第28军、田颂尧部第29军、刘存厚部川陕边防军以及李家钰、罗泽洲等部约336个团40万人,加上全省各地民团共计约50多万人。加以裁减。整编后川军为:第20军,军长杨森,编为第133、134、135叁个师,计6个旅14个团。

第21军,分编为21、23、44叁个军,以唐式遵、潘文华、王缵绪分任军长,统归刘湘直辖。共计83个团。第24军,军长刘文辉,编为136、137、138叁个师,共16个团。

第28军,改45军,邓锡侯为军长,编为125、126、127、128、131五个师,共24个团。

第29军,改为41军,军长孙震,编为122、123、124师,共19个团。

新6师,改为104师,李家钰任师长,编为3个旅9个团,另一独立团。

整编后,川军缩编为不到170个团。

第二次,1937年7月6日,川康整军会议在重庆行营礼堂召开。将1935年第一次整编后的川军八个军,辖二十六个师,九个独立旅,总计一百七十一个团整编为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湘部,共计60个团,编为三个军、两个独立师、七个独立旅;第24军刘文辉部,共计9个团,编为两个师、一个独立团;第41军孙震部,共计13个团,编为三个师、一个独立团;第45军邓锡侯部,共计16个团,编为三个师、两个独立旅;第47军李家钰部,编为两个师。

(2.)1937年4月27日,蒋介石批准成立豫皖苏军事整理委员会,对东北军整编,由每军四师的甲种军缩编成每军二师、每师二旅的乙种军编制,仅骑兵第2军保留三个师。整编后的东北军有6个军:49军、51军、53军、57军、67军和骑兵2军。

(3.)1934年年底提出“国军六十个师的整军计划”,准备装备和训练60个德械国防师,预计于1938年完成。具体计划为:1935年先编练6~10个师,1936年再编练16~20个师,1937年编练20~30个师,1938年底前将其余部队编完,同时加强特种兵建设(包括炮兵、骑兵、工兵、化学兵、通讯兵、交通兵以及机械化部队等)。到抗战前共计完成30个调整师、17个整理师。

五.抗战初期大整军

抗战初期的16个月中,国军一面对日作战,一面持续对野战军、师进行补充和整理,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整军标准,并开始采取轮训的方式整补既有部队。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国军同时着力于扩大部队数量,增编了新的军和师。

国军在战前所采用的调整师、整理师等编制不适于战局,国军乃于1938年2月和7月分别试行两套编制改编部分军、师,并废除过去以师为战略单位的传统,改以军为战略单位。经过数月的讨论,最终在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后的12月,廿七年新编制得到确立。

六.1944-1945年抗战末期裁军

由于豫湘桂战役的惨败、持续好多年的抗战使得中国损耗太大、日本的战败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国民政府要开始着手准备抗战后的各项事务。

1945年初,蒋介石命令陈诚主要负责裁军工作,陈诚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完成了这次裁军工作。其中作战部队共裁撤52万人,包括了14个军、40个师,这些军队战斗力不强,已经无法完成作战任务。军校方面共裁撤了5万多人,那些不合格学生被大量裁撤。那些无用的军事机构共裁撤了1100多个,总人数达到了43万人。将裁撤的所有人员进行总和,此次裁军的数量整整100万。

1944年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新编组国民党军队,除原由军事委员会直辖的十个战区和五个行营外,成立中国陆军总司令部,驻昆明,由参谋总长何应钦任总司令,龙云、卫立煌任副总司令。下辖四个方面军、昆明防守司令部和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司令部,共计28个军,86个师,及其他特种部队。

七.1945.9-1946.6抗战胜利后大整军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召开了国共和平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1月,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美方马歇尔三方参加的整军谈判得以进行。经过多次争论和调停,确定了《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国共达成了5:1的军队分配比例。同年2月,三方共同签订并公布了整军方案。方案发布后,国民党军队和中共军队均做出了整军姿态。

国民党方面,根据1945年7月国民政府军政部的统计,国民党军队当时拥有280个步(骑)兵师、32个炮兵团,以及宪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等特种兵81个团又50个营,连同各战区的挺进纵队在内,拥有兵力422万人。要是再加上各军事机关的85万人、军事学校的16万人,仅陆军的总兵力就达到空前的524万人。此外,蒋介石还命令军政部长陈诚收编几十万伪军为己用。将战区司令长官部改组为绥靖公署,将集团军改组为绥靖区或整编军。在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在经过指挥机构的重组和野战部队的整军之后,计裁撤170万人,编余军官设立军官总队加以整理。据当时的国防部统计,留存兵力为430万。其中野战部队计86个整编师(军)、248个整编旅(师)约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联勤及军事机关院校等101万人,非正规军约74万人。

陆军部队中,组建了22个美械或半美械整编师。海军至1946年10月已拥有各类舰只326艘。空军则拥有8个大队又1个中队,计各类飞机900余架,其中有2个轰炸大队、4个驱逐大队、2个空运大队、1个侦察中队。

1946年7月设立国防部,取代陆军总司令部担任全军最高指挥统帅机构。下辖4个办公厅。

八.1948-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整军

(1.)兵团整肃与整编军、整编师改编。

1948年8月,国军统帅部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恢复原来的军、师两级番号外,并正式决定将兵团作为一级正式的野战指挥机构,与绥靖区动静配合。先后整理建成守备兵团、机动兵团共计1-22兵团、西北三个地区兵团。并决定整编师、旅恢复为军、师番号。

(2.)陆军编练司令部的建立和新军编组

1948年8月-1949年春国民党决心扩军300-500万,东南、西南一带建立了14个编练司令部训练新军。1949年后各编练司令部所辖部队编成新兵团或补充加入各原有兵团。

九.1950年后台湾整军

1950年国民党从淞沪、广东、福建、海南岛撤往台湾共计陆军20个军、57个师(成建制的有16个军、39个师。)。空军部队--飞机四百架,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三千人,空军警卫部队,10个旅、8.2万人。国军海军辖各类舰艇50艘,兵员3.5万人(舰船作战人员:一万人,海军陆战队,计5个旅2.5万人。)撤到台湾的国军三军官兵共有60万人。

1950年-1952年美国向台湾提供了5亿美元军援及20个师的武器,蒋介石便让陈诚和蒋经国主持,在1952年底连续进行两次整编,将全军缩编为12个军、28个步兵师。1954年进行第三次整缩编为2个军团部、8个军部、24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1955年的第四次整编又撤销2个军部和3个步兵师。经过频繁整编,国民党军原有历史传统的军番号都被取消,按简单序列命名了第1、2、3、8、9、10等6个军。

国民党九次整军

整军大师——陈诚

整军方针为:重建军政、军令、政工系统。

“军政系统”为“国防部”,设人事、人力、物力、军法、法规、战略计划研究、军事工程等4室5局5委员会,主管军事行政。“军令系统”为“参谋总部”,辖“陆军”、“海军”、 “空军”、“联勤”、“警备总司令部”和“宪兵司令部”,还直辖澎湖、金门、马祖防卫司令部,主要执行“总统”的军令,指挥“三军”。“政工系统”为“总政治作战部”,设立人事、党务、保防等9处4室1委员会和5个总队,隶属于“国防部”。该部职能是:掌理“国军”政治作战政策、军事新闻、心理作战、组织训练、政治教育、文化宣传、康乐、监察、“保密防谍”、军眷管理、官兵福利及战地政务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