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星期天晚餐》:三个女儿为什么要搬出家?

老朱是一位国宴级厨师,烧得一手好饭菜,如今已退休在家。他早年丧偶,一个人拉扯大三个女儿:家珍,家倩和家宁。

家珍是国中学校的化学老师,温婉端庄;家倩是航空公司的高管,能干漂亮;家宁是快餐店小妹,乖巧听话。

老朱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每个星期天不管大家有多忙,工作有多晚,都必须得回来一起吃晚饭。这是他们一家人联系感情的方式,也叫“星期天晚餐”。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三个女儿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家人的交流却是越来越少。面对每周一次这样的聚餐,女儿们是越来越觉得索然无味。而老朱的味觉也在渐渐退化,经常不是忘了放这个调料,就是那种配菜的火候太过。女儿们偶有提醒,老朱还非常不乐意,说:我的舌头好得很!

这天,老朱又准备了一桌的美味佳肴,等待着三个女儿回来吃饭。

饭桌上,家倩向大家宣布,她已经在外面买了房子,不久就要准备搬出去住了。家人面面相觑,老朱停顿了几秒,说:很好啊。

吃完饭后,三姐妹收拾厨房。家珍说,家倩搬出去,她心里有点不平衡。但她也明白,自己是老大,父亲迟早是要跟着自己的。

家珍一直没有谈朋友,她是一个基督徒,过着修女般清心寡欲的生活。母亲走后,她一直自诩为妹妹们的家长,管束着她们。但外表的平静仍然掩藏不住她自己那颗原本骚动热情的心。她内心其实一直是渴望爱情,也渴望脱离原生家庭的。在学校里,刚来的体育老师周道明健壮阳刚,总是对家珍露出友好而亲切的微笑,家珍的心里渐渐生出涟漪和期盼。

妹妹家宁也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一位要好的同事总是说想和自己的男友分手,放男友的鸽子,家宁心地善良,劝慰那个男孩。不想却慢慢与男孩产生了感情,还怀了孕。

于是,在一次的星期天晚餐上,家宁宣布,要搬出去和男孩子一起居住了。

紧接着,家珍和周道明的感情也越来越明朗化了。于是在又一次星期天晚餐后,家珍也坐上了道明的摩托车,离开朱家了。

反而最早提出要离开家的家倩却因为遭到了骗子,买房的计划泡汤了。但是因为工作升职,有可能要派到阿姆斯特丹去工作。

一次家倩去医院探望父亲的老同事温伯伯,碰到了正在心脏科做检查的老朱。家倩远远地望着老朱花白的头发,老态的身影,眼里慢慢地闪现出泪花。她突然意识到,父亲已经老了,他需要孩子们的陪伴。于是家倩改变了主意,她决定不去阿姆斯特丹了,留下来,陪伴父亲。

邻居锦荣是家珍好友的姐姐,她和老公离婚了,一个人带着女儿珊珊生活,经常和朱家走动,被称为老朱家的“第四个女儿”。老朱体谅锦荣一个人带着孩子,上班忙,又不会做饭,于是每次总给珊珊做好便当,让她带到学校去吃。锦荣心底感谢朱爸对她们母女倆的关照。

锦荣的母亲梁伯母也是一位丧偶老人,她从美国的小女儿处回来后,就投靠了大女儿锦荣。她与朱爸年纪相当,也总是喜欢到朱家探门聊天。三个女儿都以为父亲跟梁伯母最终要处到一块儿的。

一次星期天,朱爸又准备好了一桌山珍海味,把女儿女婿们,还有邻居梁伯母,锦荣,珊珊一家都邀请来,说是要宣布自己的一些事情。

女儿们都以为父亲是要宣布和梁伯母的事,不想席间老朱却举起酒杯,向梁伯母请求,让她答应自己对她女儿锦荣的求婚!并说准备卖掉这座老房子,带着锦荣母女俩住到新房子里开始新的生活。锦荣也表示,朱爸是个好人,她愿意和朱爸在一起。

所有人都瞠目结舌,而梁伯母也气得发抖,昏倒在地……

最后的结果,朱爸和锦荣结合在了一起,他们搬进了新房,开始了新的生活。家倩买下了老房子,成为了最后的守护者。

又到了一个星期天,家倩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朱爸欣然赴约。家倩端上了她亲手熬的汤,朱爸尝了一口,刚挑剔了几句,突然他意识到了什么,握住了家倩的手,激动地对她说:女儿啊,我的味觉又回来了……

这是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的第三部《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从这部影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与父亲的矛盾,也可以看到家庭的解构与自我成长,更能看到两代人的情感压抑与释放。

中国人讲究吃,一日三餐包含了许多家庭文化。

老父亲一直用“星期天晚餐”的这种固有形式来维系着大家庭的稳定,但就像他失去了味觉还在努力做饭一样,越来越力不从心,最后难免各奔东西。

一家人虽然在同一屋檐下,但其实各有重点,也可以各过各的生活。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称之为一家人?无非就是每个人心中不止是只想到自己,对其他亲人也会有所考虑和顾忌。

有时,住在一起,心却不在一起;可有时,虽然不住在一起,空间远了,心却更近了

《星期天晚餐》:三个女儿为什么要搬出家?
《星期天晚餐》:三个女儿为什么要搬出家?
《星期天晚餐》:三个女儿为什么要搬出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