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2年对印反击我军大胜,却主动后撤并归还战利品,事后才知高明

作者:全民历史观

1962年10月,印度入侵中国西南边境,中国发起了自卫反击战,11月我军大获全胜。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把印军赶出中国领土,还把他们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让印度人感到恐慌,印度人民中间谣言四起:据说中国有可能派出伞兵在新德里(印度首都)空降。

但中国方面却作出决定:撤走军队,并且归还印军的装备与补给。

这个决定不仅让印度,也让全世界大感意外。

而且,这也确实不符合我们人民军队的战斗作风。

要知道,当年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可是写下过“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句。

1962年对印反击我军大胜,却主动后撤并归还战利品,事后才知高明

这一次,解放军为什么要“乘胜而退”呢?中国这一举动,背后有什么玄机呢?

和平背后的危机——印度的野心

新中国成立之后,其实跟印度有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期”。

1950年4月1日,印度与新中国正式建交。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后,印度积极响应;

1954年6月,印度总理尼赫鲁跟周恩来总理在联合声明里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10月,尼赫鲁访问中国;

1962年对印反击我军大胜,却主动后撤并归还战利品,事后才知高明

1956年11月底,周恩来总理再次访问印度,受到热烈欢迎。所到之处,印度人民都在欢呼“中印人民是兄弟”“五项原则”等口号。

但是,也就在这“蜜月期”的背后,暗藏着一些不和谐的东西——中国西藏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

1959年,中国西藏内部反动上层发动了武装叛乱,尼赫鲁发表了一些干涉中国内政的言论,对发动叛乱的达赖表示欢迎与支持,甚至安排达赖会见英、美、日等国的驻印度大使,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也违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印度在干涉中国西藏问题的同时,还单方面向中国提出了大片领土要求,坚持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作为已经划定好的边界线,在自己的官方地图上把“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划到了印度的国境内。

与此同时,印度还在军事上推行“前进政策”,侵占中国领土,挑起边境流血冲突。

在西段,到1962年10月20日中国正式发起自卫反击以前,印度已经深入中国境内建立了43个侵略据点。

在东段,1962年春天,尼赫鲁决定在“麦克马洪线”上建立35个哨所。

1962年对印反击我军大胜,却主动后撤并归还战利品,事后才知高明

1962年6月4日,印度军队甚至越过“麦克马洪线”,在以北建立哨所,并对中国边防部队发起攻击。

中国政府认为,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复杂问题,而且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而且我方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所谓的“边界问题”。

但中国的和平与善意,却被印度认为是软弱可欺。

可是,印度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自信,要挑衅中国呢?

第一,当时的印度把自己看作英国在南亚殖民遗产的继承人,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扩张主义政策。

近代以来,英国把印度当作自己在亚洲殖民的大本营,并以印度为基地,不停地对外扩张。

英国根据地缘政治的需要,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其他国家的主权,随意划定国境线。

比如,英国在发动“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境内单方面划出了一条“约翰逊线”,这条线把大片的中国领土划给了英属印度。

1868年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开始把这条“约翰逊线”当作中印边界。但这条边界线并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同意,是非法的。

到了1913-1914年的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偷偷地跟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炮制了一条新的中印边界线,这就是所谓的“麦克马洪线”。

这条“麦克马洪线”把中印边界从山麓以南向北移动,划在了喜马拉雅山的山脊上,是完全非法的,历届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

英国的这些霸权行径,给中印边界问题埋下了隐患。

1947年英国撤离印度以后,印度建国,印度选择了继承英国殖民者的衣钵和野心,幻想着自己能像当年的英国殖民者一样肆意妄为。

第二,以美国为首的反华阵营、苏联对印度的纵容与支持。

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敌视新中国。

而印度正好处在遏制中国的重要战略位置上。所以英美等国极力拉拢印度参加他们的反共联盟,鼓动印度进行反华活动。

当时印度的“鹰派”领袖尼赫鲁认为,只要自己挑起与中国的争端,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仅会站在自己一方,还会向印度提供大量援助。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英美等国不仅向印度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1962年中印边境爆发冲突以后,英美还同印度缔结军事协定,向印度提供大批军火,美国甚至向印度沿海派去了航空母舰。

不仅英美,苏联也支持印度的扩张主义政策。

1958年,苏联与新中国交恶以后,开始注重发展与印度的关系,把矛头对准中国。

苏联领导人在公开场合批评中国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支持印度。

1960年,赫鲁晓夫访问印度,为印度的反华政策大造声势。

1962年对印反击我军大胜,却主动后撤并归还战利品,事后才知高明

苏联还以优惠政策跟印度大做军火生意。比如,苏联特意把高性能的米格-21型喷气式战斗机卖给印度,这可是苏联连中国都不舍得卖给的武器。

而且,苏联还向印度提供了适宜在高山地区飞行的重型运输机和直升机,满足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的需要。

甚至最初在中印边界的西段,就是由苏联飞行员驾驶这些飞机为印度军队服务的。

1962年对印反击我军大胜,却主动后撤并归还战利品,事后才知高明

英美各国以及苏联的种种支持,都助长了印度在中印边界的侵略野心。

第三,印度利用中国的内外困境,误以为中国会忍下屈辱。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不仅在国际上受到美苏两大阵营的孤立,而且国内也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人民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来调整和恢复国内经济。

而印度把中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当作他扩张领土的天赐良机,认为中国无力应对挑战,因而会“默许”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造成的“既成事实”。

1962年对印反击我军大胜,却主动后撤并归还战利品,事后才知高明

可惜,野心勃勃的印度打错了算盘,中国人几年前刚刚在朝鲜半岛打败过美帝国主义的军队,这样的人民军队,怎么会任由他人肆意侵犯自己的主权呢?

雷霆出击,赢得自卫反击战

1962年10月18日,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的东西两段,向我军同时发起了全面进攻。

当天,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会议上制定了反击作战的方案。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正式开始,到11月21日基本结束,为期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整个作战经历了两个阶段。

1962年10月20日拂晓,中国边防部队首先向侵占克节朗的印军第7旅实施反击,打响了第一阶段的作战。

1962年对印反击我军大胜,却主动后撤并归还战利品,事后才知高明

第一阶段作战在东、西、中三段同时展开。

在东段,以西藏四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了克节朗地区印军的进攻,之后发起克节朗——达旺战役。

经过5天的激战,我军大获全胜,全歼印军第7旅及其一部,共歼敌1900余人,俘虏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收复了大陆在克节朗河以南、达旺河以北、不丹以东、达旺以西的全部领土。

在西段,以新疆一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之后展开反击。

到28日,我边防部队收复了拉多、碟木卓克、巴里加斯、卡日果等地。

西段作战,我军从喀喇昆仑山到冈底斯山,转战700余公里,拔除了印军入侵的37个据点。

中段作战作为掩护,为东、西段作战提供支援。

到10月28日,我军收复了之前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并且跨过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以南。

之后,我各参战部队停止了对入侵敌人的反击。第一阶段的反击作战结束。

然而,印度在第一阶段的作战中虽然遭到惨败,却仍然不肯认输。

印度当局进一步掀起反华浪潮,在国内加紧战争动员和准备,并宣布印度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1962年对印反击我军大胜,却主动后撤并归还战利品,事后才知高明

1962年11月中旬,印军在中印边界的东、西两段,总共增加了2个师部、9个旅以及装甲兵、炮兵部队各一部,总兵力增至3万人。

于是,中央军委在1962年11月16日命令我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的东段、西段再次组织反击。

我军对印自卫反击作战的第二阶段自此拉开序幕。

东段作战,到11月21日基本结束。我边防部队进至萨木维尔和金谷底,将印军赶出中国领土。之后,部队停止追击,就地转入搜剿。

西段战场,11月18日上午,印军调集重炮,向驻守在斯潘古尔湖地区的我新疆边防部队发起猛轰,我军立即展开反击。

经过一天的激战,我军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入侵的印军据点被全部清除,西段作战胜利结束。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历时一个月,我军在东段突破了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向南靠近了中印传统的习惯边界附近。在西段清除了印军的全部入侵据点。

我军全歼印军3个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另外还歼灭印军5个旅各一部。

总计歼灭入侵印军8900余人,生擒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缴获各种火炮300余门、飞机5架、坦克9辆、汽车400多辆,以及其他许多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我边防部队用较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胜利,维护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打击了印度扩张主义者的嚣张气焰,打出了国威军威。

1962年对印反击我军大胜,却主动后撤并归还战利品,事后才知高明

毛泽东主席后来评价到:“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边境10年的稳定。”

如果说,这些都是在战场上获得的军事胜利,那么可以说,战场之外,中国还获得了另一个意义上的胜利。

这跟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的三件事有关。

第一件事,中国军队取得了第一阶段作战的胜利之后,中国政府拿出了和谈的诚意,提出“三项和平建议”,表示愿意通过和谈来解决边境问题。

第二件事,在第二阶段作战后期,随着中国军队节节胜利、印军战线全盘崩溃,中国政府再次向世界宣布,中国愿意全线停火,再次和谈。

1962年对印反击我军大胜,却主动后撤并归还战利品,事后才知高明

第三件事,中国在取得自卫反击战的全面胜利后,没有向印度境内乘胜进军,而是主动后撤,并且把战斗中缴获的军用物资主动交还给了印度,甚至给印度的军车重新修理好,刷上油漆并加满了油。

为什么说,中国通过这三件事情,获得了另一个意义上的胜利呢?

中国智慧

1962年,中国周边的外部环境十分严峻。

从军事战略的角度考虑,在东部边境,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虎视眈眈,在中国台湾省、南朝鲜、日本、菲律宾都有很多军事基地是针对新中国的。

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也在蠢蠢欲动,不断叫嚣“反攻大陆”,美、蒋联手不断派飞机对大陆东南边境及内地进行侵袭、骚扰和破坏。

1962年对印反击我军大胜,却主动后撤并归还战利品,事后才知高明

在这样的局面下,按照毛泽东的方针,中国的主要注意力和斗争方向是在东方,在西太平洋地区,在凶恶的美帝国主义,而不是印度。

中国一定要避免东西两面受敌,不能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中国的西南方。

从军事战术的角度考虑,中印边境一带易攻难守,边境线的中国一侧,地形以高山和丛林为主,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交通不便。

每年从夏季一直到10月,是西藏地区的雨季。

雨水常常造成山洪、泥石流、山体塌方,阻断公路。所以每年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进入西藏的公路都很难通车。

而一进入11月,西藏就开始面临大雪封山的威胁,天寒地冻,道路上冰雪堆积,也阻碍了行车。这样的冰封期又要持续大约半年的时间。

1962年对印反击我军大胜,却主动后撤并归还战利品,事后才知高明

这样恶劣的环境和条件,给我军造成了后勤保障上的困难。这在当时看来,是我军的后勤体系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中国为什么要选择在10月开战。

中国即便占领了边境线一带,一旦大雪封山,运输线中断,军队会被困在前线。

而印度虽然在军事实力上不如中国,但从保证后勤的运输条件上,却比中国有利得多。

在印度一侧,地势开始渐趋平缓,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印军的炮兵展开作战。

同时,印度的背后是南亚平原,有条件修建良好的公路网,后勤运输几乎畅通无阻。

如果战争变成长久对峙,局面对印军有利,对我军不利。

一旦印军再次组织起有效攻势,中国要想守住边境一带,有可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所以,中国在1962年11月21日单方面停火并撤军,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高超的谋略。而且,还可以把撤军作为和平谈判的筹码。

这就不仅仅是军事智慧,更是政治智慧了。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和平谈判呢?这既是因为,我们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当时的国际环境。

当时的世界上,美苏两极争霸的格局,而中国和美苏两极都翻脸了,可以说外交局面十分艰难。

中国要想在国际上打开外交局面,只能去联合亚非拉的第三世界国家。

1962年对印反击我军大胜,却主动后撤并归还战利品,事后才知高明

而且,作战期间,西方媒体和印度媒体大肆污蔑中国,说中印边境冲突是中国挑起的,中国对印度发起了侵略,等等。也让很多不明真相的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怀有戒心。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就需要进一步树立自己追求和平的外交理念,扩大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就是这样一个好机会,来展现和宣传中国处理国与国争端的基本理念。

当中国军队“乘胜而退”之后,其他国家才纷纷看清楚事情的真相,意识到中国并没有侵犯印度的领土。

1962年对印反击我军大胜,却主动后撤并归还战利品,事后才知高明

英国一位外交官这样评价中国的撤军行为:

中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之后撤军,一个大国不利用军事胜利索取更多的东西,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

连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英国也对中国的行为表达了赞叹。可想而知,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能由此感受到中国寻求和平的诚意。

而这,才是中国“乘胜而退”的根本目的。

可以说,中国既打赢了军事仗,也打赢了政治外交仗。

1962年对印反击我军大胜,却主动后撤并归还战利品,事后才知高明

结语

中国与印度是亚洲的两个大国,也是邻邦。近代历史上都遭受了殖民主义的侵略,有着共同的历史创伤。

中国在实现民族独立之后,始终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而印度却背叛自己的历史,走上了曾经的殖民者的老路,挑起与中国的边境冲突。

中国运用自己的智慧,完美地解决了冲突,既捍卫了领土主权,为边境赢得了长时间的安全环境,又打开了新的外交局面。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这样一个有智慧的国家,今后也会处理好各种难题,变得越来越强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