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蜂群很强,蜂蜜产量却很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作者:听蜂之语

我们养蜂需要培育出蜜蜂强群才能提高蜂蜜的产量,进而提高我们的收入;但是想要提高蜂蜜产量仅仅依靠强群是不够的,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往往会造成“蜂群很强,蜂蜜产量却很低”的现象出现。

一、伪强群。

在听蜂之语看来,一群蜜蜂强不强,从来就不是看蜂群内部有多少脾蜂,也不是看蜜蜂的数量有多少,而是看蜂群的工作能力。没有工作能力的蜂群,数量再庞大都是伪强群。伪强群主要有以下两个情况:

1、巢脾很多,蜂量却并没有与之匹配。

也就是说,一群蜜蜂看似有很多脾蜂,蜂群很强;实际情况却是蜂少于脾,蜂群內部的蜜蜂疲于护脾,工作负荷相当的大;这种蜂群的采集能力是非常差的,属于典型的伪强群。

蜂群很强,蜂蜜产量却很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蜂群过大却有分蜂热的隐患。

蜂群就是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分裂这三个阶段中循环;也就是说当蜂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分水岭,然后就会进入分蜂期;也就是说蜂群越大,分蜂的可能性就越大;一群蜜蜂一旦有分蜂热情绪出现,那不管这群蜜蜂有多大的蜂量,其产能也是非常小的。在听蜂之语看来就是属于典型的伪强群。

所以在听蜂之语看来,蜂群强不强就要看其真正的采集能力,所有的伪强群都不可能有好的蜂蜜产量。

二、蜂群无用武之地。

蜂群在非常强盛的时期,周围的蜜源却很少,甚至是没有蜜源;这个时候的强群不仅不能带来蜂蜜产量,还会增加我们的养殖成本;因为在没有蜜源的时候,蜜蜂也得吃饭啊,这个时候养蜂人除了饲喂,别无他法。

所以在听蜂之语看来,平常蜂群养得大不大没有关系,关键看蜜源期的蜂群有多强。

蜂群很强,蜂蜜产量却很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三、蜜源地的选址不合理。

流水线生产为什么高效?因为是集中量产;所有的东西都集中在一块。

我们采集蜂蜜的时候想要尽量实现流水线的模式,就需要非常合理的场地选择:

1、蜂场的蜜源集中且蜜源体量大;保障了“原材料”的持续供应。

2、蜂场和蜜源地的距离要短;这样可以提高蜜蜂的采集频次,进而提高了采集量。

3、蜂场和蜜源地的海拔要合理。一般是蜂场略低于蜜源地,这样可以减轻蜜蜂的工作负担,延长蜜蜂的采集寿命。

4、蜂场没有其他负面因素干扰,比如强气流、高气温、异味、天敌等等。

蜂群很强,蜂蜜产量却很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以上三大点便是造成“蜂群强,蜂蜜产量低”的直接原因。想要实现蜂蜜高产,听蜂之语总结为一句话:提前规划好采蜜场地,计算好蜜源的开花时间和周期,根据蜜源来临时间计划性的繁殖蜂群,在蜜源来临的时候正好将蜂群发展到12脾-14脾蜂量进场采蜜,这便是我们想要的那种可以实现高产的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