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神都不良探》引爆游戏圈讨论:游戏定价就该是厂商的一言堂吗?

近年来,随着pc平台上单机游戏数量的增多,玩家越来越不局限于“有的玩”这个概念,而是开始追求“以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快乐”。不过pc平台游戏众多,再加上每个地区的游戏厂商理念不同, 质量和定价也都良莠不齐,对于玩家来说,想找到一款合适的游戏入手还是要有一番思索过程的。

对于一款游戏来说,开发商投入的成本一般是和其定价成正比的,不过也有一些老六厂商喜欢背刺玩家,比如说在定价界堪称一朵奇葩的SE:

《神都不良探》引爆游戏圈讨论:游戏定价就该是厂商的一言堂吗?

(图:当时2b小姐姐定价400多,一度被怀疑是临时工改错了价)

其实在定价这方面,日厂从来不会让玩家“失望”,90年代起SE的最终幻想系列就久居高价,而卡普空的街机冷饭系列更是被无数玩家戏称“售卖情怀”,光荣的三国志系列虽盛名在外,但仍逃脱不了被玩家口诛笔伐的结局,就拿最近的来说,SE又故技重施,在steam上上线了一款真人互动影游《春逝百年抄》,并将其定价为298元。

《神都不良探》引爆游戏圈讨论:游戏定价就该是厂商的一言堂吗?

其实此类真人互动影游定价比一般游戏高,玩家们都能理解,毕竟除开游戏制作成本,还需要额外投入请演员的开销以及拍摄影视的开销,但是定价能高到如此离谱还是十分少见的,参考先前的《尼尔机械纪元》,不少有意购买游戏的粉丝直接被高价劝退,转而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来“云通关”该游戏,由此可见国人玩家并非日厂眼中“人傻钱多”的主,很多玩家还是有点判断能力的。

前几年风靡主播圈的互动影游《底特律变人》同样也是邀请真人演员动捕建模,花销不会比纯真人来得少,但其国区定价也就是100多而已,还算是在玩家的可接受范围内。

《神都不良探》引爆游戏圈讨论:游戏定价就该是厂商的一言堂吗?

同样的,作为国产游戏中好评如潮的影游《隐形守护者》,它的全套定价不过也就是60多,加上折扣50左右也能拿得下来,私以为这才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定价。

而最近另外一款即将上线steam的影游《神都不良探》在定价这方面也引起了很多玩家的热议。

《神都不良探》引爆游戏圈讨论:游戏定价就该是厂商的一言堂吗?

有些激进的玩家认为一款影游无论最终质量如何,他终究是影视,缺乏游戏性,上不了台面,根本不值得玩家出钱购买;有些玩家则认为,影游其实就相当于是花钱买电影票,而且能享受到正常看电影所体会不到的权力——轻点鼠标即可轻松影响剧情走向,只要剧情设计合理,那么也愿意买单。

事实上,《神都不良探》首测时期虽然只展露了前四章的内容,但其所展现出来的宏大世界观,以及流畅的剧情设计,和演员的专业表演,都收获了玩家们的一致好评。

《神都不良探》引爆游戏圈讨论:游戏定价就该是厂商的一言堂吗?

(图:B站知名up试玩,斩获近20w播放)

而《神都不良探》在首测期间所透露出来的“全视频”的作品理念,也引起了无数玩家和媒体的兴趣。

前几日知名游戏媒体【游戏客栈】就曾发文表示,《神都不良探》开发团队没有将互动环节对应的影视片段做成静态转场的模式,而是让演员连续性拍摄,再通过后期制作达成完美的衔接效果,这样的拍摄要求,不但在工作量上是很大的挑战,对演员的演技也有很高的要求——玩家的交互只是几秒钟,演员却需要保持情绪的连贯稳定,让玩家的“观感”和“体感”无缝衔接。

《神都不良探》引爆游戏圈讨论:游戏定价就该是厂商的一言堂吗?

同时,很多玩家也认为《神都不良探》的这种设计,就和《隐形守护者》这款游戏站在了两种不同的层面上,套用三体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吃了一发二向箔,形成了降维打击。

《神都不良探》引爆游戏圈讨论:游戏定价就该是厂商的一言堂吗?

(图:来自玩家群讨论截图)

而对《神都不良探》比较感兴趣的笔者,早早地就通过steam商店页面的信息进了官方交流群潜水了一波,在官方正式公开了售价之后,群内玩家一时间对于具体的售价也是议论纷纷,绝大多数群友认为如果后续剧情都是首测的那种质量,那么总体定价在100左右波动都是可以接受的。

《神都不良探》引爆游戏圈讨论:游戏定价就该是厂商的一言堂吗?

(图:来自玩家群讨论截图)

再考虑到《神都不良探》准备拆成本体和DLC两部分来卖,那么作为前1~5回章节的本体,笔者认为定价可能会在30左右波动,而DLC因为涉及到比较长的章节,定价应该是在60左右波动,如果是整体捆绑应该还会有小小的折扣,预计是在10%左右。稍微总结一下就是,单买本体30,单买DLC60,捆绑包81,不知道这个售价会与官方的最终售价相去几何?

作者的话

最后笔者要说的是,无论是毁誉参半的《尼尔》,又或者是延续了SE一贯定价风格的《春逝百年抄》,我们不难发现游戏厂商想要将自家游戏做的尽善尽美,有时候不仅仅是要从质量着手,定价也是影响口碑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本着“玩家买一个我就回本,买一双我就赚钱”的态度把价格拉高到史无前例的地步,那势必会引发玩家的逆反心理,从而催生大量“云玩家”的诞生。

在笔者看来,游戏定价还真不定是游戏厂商的一家之事,恰到好处地聆听玩家们的声音,达成双赢的局面或许会更好。各位读者,你们对此是怎么看的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