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民陪审员法颁行四周年 | 人民陪审促公正 提升公信促发展 人民陪审员工作系列展播(二)

作者:一位插花的绅士爱上中国人

自2018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正式公布施行以来,大陆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专门法律已走过了四个年头。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大陆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有效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他们作为“不穿法袍的法官”,是法院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他们通民情、知民意、接地气,有利于矛盾纠纷的顺利化解,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在人民陪审员法施行4周年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了解沧州法院的陪审工作经验和宣传成果、倾听人民陪审员的履职声音。

黄骅法院人民陪审员工作经验

近年来,黄骅法院高度重视人民陪审员工作,全力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做好人民陪审员的遴选、任免、培训、管理等项工作。人民陪审员的专业知识、大众思维与法官的法律素养、职业思维形成有效互补,切实增强了审判执行工作的透明度,增强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监督,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一、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基本情况

黄骅法院现有人民陪审员126人,陪审员由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村、社区、个体工商业等社会各行业和阶层的先进分子构成,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2022年第一季度,人民陪审员参与民事案件开庭审理23件,刑事案件34件,行政案件1件,总计58件案件102人次。

二、推进建章立制,加强培训管理

政治处负责管理并建立了人民陪审员信息库,先后制定了《人民法院陪审员管理实施办法》、《人民陪审员管理办法(试行)》,对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条件、产生方式、操作程序、管理监督、参审方式、职业操守、权利和义务、工作规则、考核培训、补助等等进行了明确规范,从制度上保证了陪审职能的充分发挥。

黄骅法院加强对人民陪审员的培训管理,安排新任培训,对《民事诉讼法》、《人民陪审员法》、《人民调解法》、《关于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学习,通过举办新法规学习班、开展庭审观摩、专题研讨等形式,不断提高、更新陪审员法律知识结构。

三、落实人民陪审员待遇补助,积极组织量化考核

上级批准人民陪审员经费在上级转移支付办案经费中列支,人民陪审员按实际工作日给予补助。黄骅法院对陪审员业绩进行定期的量化考核,将其列入该院法官考评奖惩体系,在半年和年终对人民陪审员参加庭审、调解的次数和取得的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汇总通报,并给予适当奖惩,激励了人民陪审员做好审判工作的热情。陪审员兼调解员的张金楼同志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其事迹通过专题片与征文的形式,在沧州法院系统得到广泛宣传。

四、亮点工作

黄骅法院积极探索由陪审员主持调解的工作机制,在提请人大任命陪审员之初,一并对部分陪审员赋予调解员的职能,在发挥陪审员“避雷针”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审判工作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大批敏感性、法律边缘性纠纷在诉外得到妥善处理,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五、典型事迹

张金楼,回族,年逾七十,自2009年起就作为人民陪审员在羊二庄法庭参与案件审理。羊二庄法庭司法管辖区域为羊二庄回族镇、新村回族乡及黄骅港港区,管辖区域广,案件数量多,民情复杂,有时候涉及民族兄弟纠纷或村风民俗问题,法官们调解也无从下手,张金楼就主动承担起法庭的调解工作,利用自己了解乡情、通晓法理、生活阅历和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对涉诉的婚姻家庭、相邻纠纷、损害赔偿等矛盾进行调解。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鸡毛蒜皮的事儿调解起来不仅费时费力,有时还不讨好。但张金楼却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到大老百姓过日子就是这些事儿,能给大伙了了事,解解心里坎,看着大家乐呵了,我心里也特别舒坦。”调解过程中,张金楼设身处地为双方着想,耐心细致地为大家分析利害,有时也会严厉的批评训诫,因为不偏不倚,认真负责,在张金楼调解下,反目夫妻破镜重圆,成仇冤家握手言和,甚至十里八乡的百姓遇到大事小情、矛盾问题,都愿意找张金楼说道说道,张金楼就这样成了羊二庄法庭的“编外法官”,人们都习惯尊称他为“楼爷”。

为了挽回一对年轻夫妇濒临破碎的家庭,72岁高龄的张金楼陪同男方远赴衡水,上门深入调解,13个小时往返奔波千里,终于解开双方心中的隔阂。为了给80多岁的老人一个稳定的晚年生活,张金楼进进出出老人子女家十余次,甚至冒雪赶到调解现场,终于感动四个子女,他们当即达成调解协议,表态一定好好赡养老人。张金楼在当地群众心中获得了极高的声望,也让他对法庭工作热情高涨,十年间累计参与陪审民事案件近600件,主持调解民事纠纷1000余件,被沧州市中院评为“优秀人民陪审员”。

献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 孙建峰

我叫孙建峰,2019年经县人大审核通过后被献县人民法院聘为人民陪审员。虽然参加陪审工作的次数不算太多,但我十分珍惜每一次陪审过程,一次次的庭审不仅让我学到了更多行业的知识,也让我的人生更是受益匪浅。这都离不开每一名法官和书记员的关心和支持,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使我从紧张的第一次到现在的每一次都有了不同的积累和成长。下面我就对自身的经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学习、增强自身法律观念

从第一次紧张的庭审之后,我更深知自己对法律知识的欠缺,毫不客气地称自己为“法盲”。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编外法律工作者”光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在工作中多看、多学、多问并不断地查阅相关的法律条款;在生活中闲暇时利用互联网查阅、学习各种法律知识;看电视时也相对多的关注《法律讲堂》、《今日说法》等普法栏目,不断的关注实际案例的分析,把生活经验和法律结合起来,更多的积累经验,提高陪审水平。

二、陪审给我带来的收获

通过一年多的陪审工作,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人民陪审员是人民和法律赋予的一项神圣的工作,它象征的不是什么权利,而是一种义务、一份责任。让我从思想上时刻绷紧法律这根弦,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中,都让我对身边的朋友、亲人讲述自己的庭审经历,以实际案例进行了普法宣传。“举一反三”、总结反思,不仅培养自己人民陪审员的职业道德,也让自己学到了处事的原则和做人的基本道理,更用案例警示了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这种收获是无价的,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三、结合自身、做好人民陪审员

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也要积极主动多学习法律知识、参加陪审工作,经常与法官和书记员多沟通,虚心请教、尊重法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到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培养自己的公德心、正义感,客观、理性地对待每个人、每件事。继续履行好陪审员职责,牢记人民的嘱托,不辱使命,为我县法院的良好形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献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 李德华

我在2017年12月很荣幸成为献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中的一员,自肩负这一庄严而又神圣的使命以来,我从中受益匪浅。在陪审期间,让我对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更加有了新的体会。

一是深入学习,效果明显。作为人民陪审员中的一份子,为提高审判工作水平,从容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我虽然年近古稀,依然坚持学习。这次学习,我掌握了应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正确方法,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树立了自觉学法用法的习惯和意识。

二是学习内容丰富,水平提高。通过案例的学习,我们感到人民陪审员行使权利的神圣和使命的光荣,看到自身的价值,催人奋进,令人鼓舞,激发了大家作为人民陪审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人民陪审员责任重大,人民陪审事业任重而道远,也看到了人民陪审员工作中实实在在的困难和艰辛。凭借着对事业的的热爱,凭着水滴石穿的精神,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是可以做出骄人成绩,是能够逐渐成为一名真正的行家里手的,总结起来就三个词:实践、总结、积累。

对我个人而言,每一次庭审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在我参加的庭审活动中,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都会有比较复杂的情况,面对原、被告双方的据理力争,主审法官冷静判断、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捋清脉络,让原本纷乱复杂的案件逐步清晰。法官们依法审案,公正执法的办事风格使我和在场旁听的观众在受到真实的法律教育的同时,也为庭审法官极高的办案水平而钦佩与赞叹。法官们公平公开公正的工作作风以及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让我要用法官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更认真地树立当代人民陪审员的良好形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