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留守儿童:7岁已是家里顶梁柱,独自照顾5岁弟弟,最喜欢周末读书

作者:野史日记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计成本、不求回报、永不藏私的大爱。所谓大爱无疆,在现实的枷锁中,有时也难免会无可奈何。

大山里的生活,看似是脱俗的世外桃源,其实也逃不过世俗的羁绊。山里生活的父母,都要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守在孩子身边,给不了孩子稳定的生活;外出务工赚钱养家,又只能让孩子独自面对生活。”

留守儿童:7岁已是家里顶梁柱,独自照顾5岁弟弟,最喜欢周末读书

生活美好,生活也苦涩。成年人与生活纠缠多年,也会经常发出感慨,也会偶然崩溃大哭,也会疲惫不堪,更何况是孩子呢?

留守儿童也是儿童,他们只是失去了父母的庇护,如同没伞却又不得不伫立在风雨中的孩子。

在海拔近千米的大山中,有一个小村子叫龙江村,属梁平县辖区。村中有一户邓姓人家,共有四口人,父亲、母亲、姐姐、弟弟。

姐姐邓婷婷7岁那年,弟弟邓继飞刚刚5岁,母亲已经因为家中贫困离家出走3年有余,音信全无。随着孩子长大,家中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障家中的生活所需,父亲无奈之下外出务工,常年离家。

留守儿童:7岁已是家里顶梁柱,独自照顾5岁弟弟,最喜欢周末读书

失去父母的庇护后,7岁的邓婷婷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孤苦无依的两个孩子,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在城市里,这个年纪的孩子还只会撒娇生气,邓婷婷却已经能够每天做饭,照顾弟弟,兼顾上学读书了。

月亮还挂在夜空的时候,邓婷婷就要早早地地起床生火做饭了,每天清晨,她有太多是事情要做,容不得她久睡。捡柴、生火、做饭,照顾弟弟穿衣服、吃饭,用餐后收拾碗筷,刷锅、刷碗。

这一切做完的时候,天已经亮了。远在十几里外的村校,是邓婷婷上学的地方。她喜欢上学、喜欢读书,学校让她的生活充满希望。

留守儿童:7岁已是家里顶梁柱,独自照顾5岁弟弟,最喜欢周末读书

上学对于邓婷婷而言,有三个难处:学费、路程、弟弟。学费由父亲解决,邓婷婷虽然惦记,却并不用太过担心;路程远的问题,让邓婷婷很为难,因为她每天起床后需要做的事情太多,虽然天没亮就起床了,但每天赶十几里山路,还是要花费很多宝贵时间,导致她经常会迟到;

至于弟弟,是邓婷婷最担心的问题。弟弟只有5岁,还不能上学,又不能让他一个人在家里,她不放心。于是,邓婷婷每天上学,总是带着弟弟。因为弟弟走路慢,使得原本就不充足的时间,更加紧迫,邓婷婷却从未因此责骂过弟弟。

姐姐上课的时候,弟弟只能在空荡荡的学校院子里独自玩耍。邓婷婷喜欢坐窗边的位置,方便上课时望向窗外照看弟弟。虽然这样做会影响学习,但邓婷婷的处境,老师和同学都很理解,也很无奈,只能尽量给她一些照顾。山里的孩子,都不容易。

留守儿童:7岁已是家里顶梁柱,独自照顾5岁弟弟,最喜欢周末读书

弟弟一个人在校园的大院子里游荡,孤独又不安,他期待姐姐早点放学带他回家。时间就是这样,每当你期盼它能快些的时候,它偏偏就慢得像蜗牛一样,让你陷入无尽的煎熬。弟弟每天就处于这种煎熬之中,在漫长的等待之中,迎来姐姐放学的铃声,让她无比欢欣雀跃。

再次走过一段漫长的山路后,姐弟二人重返家中。弟弟的肚子早已经饿得咕咕叫,为了早点吃饭,开始不停地哭闹。邓婷婷放下书包,就要拿起炒勺,开始为弟弟烹饪食物。

弟弟毕竟年纪太小,还理解不了姐姐的辛苦。由于家中的食材极其有限,平日里吃的都是米饭和咸菜,有时候会引来挑食的弟弟的不满。弟弟每次哭闹的时候,姐姐都会哄他,不会吼他。

邓婷婷的家很穷,家中最重要的东西当属米和柴,这是姐弟俩赖以为生的东西,在邓婷婷眼中弥足珍贵。姐姐年纪虽小,却很会持家,从不让弟弟浪费食物。但她也很爱弟弟,有好吃的东西,她总会先给弟弟吃,自己再吃。

有一次,有好心人送给她一个南瓜,邓婷婷打算给弟弟改善一下伙食。结果,精心烹饪的南瓜菜,弟弟因为不爱吃一口都没动。姐姐见状,立刻觉得非常委屈,眼泪一下子就涌出了眼眶,像断线的珠子一样霹雳吧啦的往下掉。

留守儿童:7岁已是家里顶梁柱,独自照顾5岁弟弟,最喜欢周末读书

弟弟看到姐姐哭,知道自己惹姐姐生气了,停止了哭闹,向姐姐靠了过去。

邓婷婷因为照顾弟弟,回家后学习的时间不多,上课时又经常分心,导致考试的成绩并不好。拿到成绩单的那天,邓婷婷非常伤心,她很要强,成绩却不尽人意。带着弟弟回家的途中,因为风雪太凛冽,弟弟有些扛不住,在雪里撒泼哭闹,令邓婷婷心情低落。

终于带着弟弟安全回到家后,邓婷婷放下书包,安顿好弟弟,便想给爸爸打一个电话,倾诉一下心中的苦闷和委屈。电话拨通了,邓婷婷在电话中告诉爸爸,弟弟今天不听话,调皮哭闹了。还对爸爸说,她因为分心照顾弟弟,她的成绩没考好。

结果,在电话那头传来的不是安慰,而是大声地斥责。最让邓婷婷难过的是,爸爸曾经许诺给她买的电子琴,泡汤了。她很喜欢音乐,向往着通过电子琴演奏乐曲,爸爸对她承诺,要给她买电子琴的时候,她甚至高兴得睡不着觉,此刻,这一切却都化为了泡影。

留守儿童:7岁已是家里顶梁柱,独自照顾5岁弟弟,最喜欢周末读书

当天夜里,弟弟早早就已经陷入酣睡,而邓婷婷却难以入眠。不过,她必须尽快睡觉,因为明天早上还有许多的家务等她做呢。

平日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总算还是有盼望的。对于邓婷婷而言,春节临近时才是最难熬的阶段。村子里每家每户都很热闹,自然勾起了她对亲人的思念。可惜,她的父亲为了省钱今年不回家了,她的母亲依然没有消息传回来,这个新年,只能是他们姐弟两人一起过了。

沉重的生活负担,没有完全压垮邓婷婷,每个星期的周末,便是她人生中的美好时光。在这一天,她可以睡一个懒觉,可以不必走几十里的山路,可以尽情享受午后的阳光。最让邓婷婷开心的事情,是在这一天她可以读书给弟弟听。

留守儿童:7岁已是家里顶梁柱,独自照顾5岁弟弟,最喜欢周末读书

在邓婷婷眼中,书就像是一扇窗,让她可以透过重重高山和险阻,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未来的希望。如果说邓婷婷像是一棵深山里的向阳花,那么,书籍就像是她生命里的阳光,让她充满向往。

如果有机会,笔者可以送给邓婷婷一本书,我一定会送给她《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作者名为黑柳彻子,是一位日本著名的女作家,如今已是89岁高龄,但她的作品仍然畅销。

留守儿童:7岁已是家里顶梁柱,独自照顾5岁弟弟,最喜欢周末读书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主角小豆豆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因为他怪异的表现,被视为另类的问题孩子,遭到学校的退学。小豆豆的母亲并没有因此放弃他,而是将他送了巴学园。

留守儿童:7岁已是家里顶梁柱,独自照顾5岁弟弟,最喜欢周末读书

小豆豆来到巴学园后,立刻感受到了不同。当他第一次见到巴学园校长小林宗作时,如同往常一样开始说个不停。但小林宗作并未像他以前的老师一样提前终止谈话,反而直接坐到了小豆豆的身边,认真地听他讲以前的事情。

留守儿童:7岁已是家里顶梁柱,独自照顾5岁弟弟,最喜欢周末读书

小豆豆整整讲了四个多小时,才停顿了下来。这个时候,让小豆豆更加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校长小林宗作不仅没有表现出如释重负的表情,反而脸上充满了好奇,问了小豆豆一句:“然后呢?”

在小林宗作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调皮的孩子反而更聪明,没有任何孩子可以被冠以“怪异”,小豆豆也是如此。

留守儿童:7岁已是家里顶梁柱,独自照顾5岁弟弟,最喜欢周末读书

巴学园中,类似小豆豆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小女孩,非常不自信,极少与人沟通。为了让小女孩重拾自信,小林宗作根据小女孩的特长,在巴学园里组织了一次以她的特长为比赛项目的赛事,最终小女孩如愿获得冠军,恢复了自信心。

小豆豆也是如此,在小林宗作的帮助下,他再也不觉得自己与别人有区别,很快就融入了巴学园的群体当中。

留守儿童:7岁已是家里顶梁柱,独自照顾5岁弟弟,最喜欢周末读书

巴学园,没有固定的课程,没有成绩的排名,孩子们每天所需要学习的课程,都是由孩子根据兴趣自己选择。巴学园唯一的要求是,孩子选定的兴趣科目,当天必须独立自主地完成。在发现孩子兴趣的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会了“今日的事情今日毕”。

巴学园虽然在二战中化为灰烬,但巴学园给小豆豆童年带来的温暖和希望,却凭借着《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传至今日。巴学园不仅温暖了孩子,也温暖了许多成年人,笔者便是其中之一。

留守儿童:7岁已是家里顶梁柱,独自照顾5岁弟弟,最喜欢周末读书

所以,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让远在深山,肩负生活重担的孩子邓婷婷,也能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也能被“巴学园”温暖,也能从这本书中得到治愈,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留守儿童也是儿童,他们只是过早地失去庇护,才不得已变得坚强。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留守儿童”读书的问题,我们的生活也不容易,但捐出一本书却是举手之劳,对山里的留守儿童来说,一本书就是一扇窗,一般书就是一个太阳,它的光芒,足以照亮向阳花!

留守儿童:7岁已是家里顶梁柱,独自照顾5岁弟弟,最喜欢周末读书

笔者将公益卡片放置在文末,期待大家与我一起,关注大山里的读书声,通过点击下方的公益卡片,一起为大山里的孩子送上一本书吧!#以书之名#

(此处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赠需求,请到今日头条 APP 查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