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法国影人雅克·贝汉去世,他在《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其纪录片主题也总是生命

作者:文汇网
法国影人雅克·贝汉去世,他在《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其纪录片主题也总是生命

据法新社报道,法国演员、导演以及纪录片制作人雅克·贝汉于当地时间4月21日去世,享年80岁。他曾出演《天堂电影院》《放牛班的春天》,凭借《半个男人》荣获威尼斯影帝。制作、执导自然纪录片《迁徙的鸟》《海洋》《地球四季》等。

法国影人雅克·贝汉去世,他在《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其纪录片主题也总是生命

他是电影史上的传奇。出生戏剧世家,6岁参演电影,15岁登台表演,创下一出剧目连演400场的佳绩;25岁出演《半个男人》,一举拿下威尼斯影帝,成为享誉世界的殿堂级演员;

29岁,演员事业如日中天时却转战幕后,成为一名制片人,第一部参与制片的电影《焦点新闻》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五年后参与制作的《高歌胜利》再度获此殊荣。

他,就是雅克·贝汉。

法国影人雅克·贝汉去世,他在《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其纪录片主题也总是生命

他说,希望能在电影里活够一千次。于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他拥有了全新的身份——纪录片制片人。他耗费15年的时间制作出昆虫的小宇宙《微观世界》,在《迁徙的鸟》中第一次执导筒,这部作品提名了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

从昆虫拍到鸟,从鸟拍到人,再从人拍到海洋……从早期作品中呈现的殖民主义与独裁政权,到如今记录生物灭绝与自然破坏,他始终关注着人类的前途命运。他曾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人类,就糟透了。”

每部纪录片他至少准备三年,制作团队规模空前庞大,影片经费更是天文数字般难以想象。

很多人的记忆里,他是《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的多多;他用胶片为世人记录着极致的自然影像奇观,展现法国人血液深处的浪漫。

生命,永远是他的纪录片主题。今天,也是世界地球日,让我们回顾雅克·贝汉和他的电影人生。

法国影人雅克·贝汉去世,他在《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其纪录片主题也总是生命

达到梦想的成本怎么可能不昂贵

6岁从影,在《夜之门》中客串角色。25岁凭借《半个男人》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的荣耀,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影帝之一。

可惜,这一切,在雅克·贝汉看来并不完美。“纯粹当演员是非常被动的,在做演员的时候,我经常感觉自己喜欢的许多题材都没有拍成过电影。”

29岁他果断放弃了正值黄金时期的演员生涯,转向幕后导演和制作,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法国影人雅克·贝汉去世,他在《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其纪录片主题也总是生命

小有成就之外,留给雅克·贝汉更多的却是困惑。“我又开始发现电影的创作满足不了许多自然的、真实的表达,于是我转而拍摄纪录片。纪录片的真实感,在我看来,是人眼能够看到的灵魂表达。”

想要做的,就该全力以赴。

《微观世界》雅克·贝汉用20年做素材准备和视频拍摄,费时两年进行摄制器材设计,实际拍摄3年。

《喜马拉雅》花了三年时间,历经1万3500公里,深入海拔2万7千米高山进行拍摄。

《迁徙的鸟》前后拍摄四年多,投入超过400万美金,摄制团队更是多达600人,其中还包括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科学考察队。

《海洋》前后共耗时五年,耗资达5000万欧元,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

法国影人雅克·贝汉去世,他在《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其纪录片主题也总是生命

《地球四季》里的小狼崽

软磨硬泡,是雅克·贝汉最常用的伎俩。“我坚持用最大的热情去说服他们,去见20个投资人,前19个摇头,可能第20个就点头了呢?”

拍摄《海洋》的时候,雅克·贝汉更是边拍边找钱。“拍摄的四年中不断找投资,每两个月就要跟所有投资人开会、汇报、等待下一笔钱进账,一直都很痛苦。”

面对找资金的痛苦,雅克·贝汉却用幽默安慰自己。他认为拍纪录片就是在完成梦想,“达成梦想怎么可能不昂贵呢?”

我只是把想做的做到极致

除了寻找资金,采用什么机器、怎样改造机器,才能够完美捕捉自然界的美好瞬间,也是雅克·贝汉一直所困扰的问题。

“作为纪录片导演,你所能做的一切就是准备好,期待你所能梦想的镜头光临,去捕捉美好的瞬间。”

法国影人雅克·贝汉去世,他在《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其纪录片主题也总是生命

《迁移的鸟》里比翼双飞的大雁

拍摄《迁徙的鸟》时,雅克·贝汉和他的团队为了让鸟对他们放松警觉,300多人的摄制团队第一年基本都不拍摄,只是跟着鸟到处逛逛。

正式拍摄从第二年开始。摄制团队动用了各种新型的拍摄设备,动力伞、小型飞机和像鸟一样大小的内藏摄像机的航模等工具,把特殊的镜头固定在一个探头里,远远地去拍。

法国影人雅克·贝汉去世,他在《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其纪录片主题也总是生命

《迁徙的鸟》里展翅高飞的鸟

在《微观世界》中,雅克·贝汉利用长焦距的显微镜头,将森林、草丛下的世界无数倍放大,昆虫、草叶、水滴等,都被一一清晰地显现出来。

法国影人雅克·贝汉去世,他在《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其纪录片主题也总是生命

《微观世界》里相爱相杀的蜗牛

雅克·贝汉就是这样一个人,即便原本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他也会绞尽脑汁找到资金并攻下技术难关。

雅克·贝汉是喜欢冒险的人,爱尝试新鲜挑战。“我们必须创造所有的东西。这个应该是这类电影的创新。我非常愿意在这条路上做第一个人。”

技术上,雅克·贝汉卯足了劲儿改造机器以配合拍摄。在纪录片内容上,他则是要求保持创作人的独立性。

法国影人雅克·贝汉去世,他在《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其纪录片主题也总是生命

《海洋》里,向镜头望去的海豹

筹备《海洋》的时候,雅克·贝汉会提前写好剧本,甚至画好分镜头,之后再去找科学家、技术人员,找到合适的动物、环境、技术、器材来表现他的主题。

法国影人雅克·贝汉去世,他在《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其纪录片主题也总是生命

《海洋》里如幽灵一般的水母

《海洋》是“史上最烧钱纪录片”,同时也是“史上最卖座纪录片”,它在世界范围内好评如潮。2011年《海洋》在中国上映,票房突破2700万元,打破了国内自然类纪录片的票房纪录。

但是雅克·贝汉说,他从来不会预期票房。他想做的,“只是想将自己想做的做到极致。”

对我而言,美好的情感是惟一重要的东西

“在我拍摄纪录片的时候,我不希望有人对我的题材做出限定,我更希望拍些体现人文关怀、反映人性的画面,而且这些主题是我们感兴趣的。”

对生命的礼赞是雅克·贝汉纪录片里的共同声音,无论是一只小小的蚂蚁,还是一只展翅的雄鹰,它们都在用力地活着每一天。记录下这些的雅克·贝汉是幸福的,他感受着大自然的脉搏与心跳。

雅克·贝汉拍摄《海洋》时,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但他却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法国影人雅克·贝汉去世,他在《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其纪录片主题也总是生命

《微观世界》里的瓢虫

“个人的疲劳,病痛都是自己分内的事。我更在意的是,陪伴着鸟在天空飞翔,和鱼儿一起生活的那种感受,那种对大自然的表达。我不会有任何的遗憾,所有独处都是值得的,很值得,太值得了!”

在纪录片的制作中,雅克·贝汉坚持,尽量不使用人类语言。“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融入海洋生物,成为其中一员,让它们对我们孰视无睹,能自由地表现天性,展示愉悦,尽情欢唱,我认为已经不需要再使用人类语言。”

雅克·贝汉在荒凉冷漠的大自然里寻找情感,狂暴的雪山里偶然的一阵清风、呼啸的海浪拍打海面留下的白色泡沫,大自然的情感丰富却又含蓄。

“我不是教授,不是政治家,不会说如何保护环境,或者发表批评意见,我只想通过镜头让观众在情感上被触动,这远远比上课、说教重要得多。因为有了记忆就不会忘记,非强迫的感动才能持久、永恒。”

雅克·贝汉用纪录片留下自然真实的容貌同时,也是在告诫人类,保护好地球母亲。动态的画面,往往留给人的感触更深。

关于雅克·贝汉:

欧洲著名男演员、导演以及纪录片制作人,1957年从影。1966年,他获得威尼斯影展最佳演员。1968年制片著名的《Z》,此片在1969年荣获OSCAR最佳外语片奖。1975年,他制作的影片《特殊地带》荣获法国影院大奖,同年他出品了《胜利欢歌》并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法国影人雅克·贝汉去世,他在《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其纪录片主题也总是生命

从1988年开始,他的目光转向了自然界,并出品了《猴族》。1990年,雅克·贝汉出品了《HORSLA VIE》(影片《生活之外》,这是一部根据一位记者人质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作品,他凭借该片获得了1991年戛纳评委会大奖。

法国影人雅克·贝汉去世,他在《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其纪录片主题也总是生命

在1994年到1995年间,他开始了《微观世界》的制作。1998年9月,雅克·贝汉开始制作影片《喜马拉雅》,此片在1999年12月份出品,获得两项恺撒奖和众多的国际奖项,并在2000年获奥斯卡提名。从1998年7月到2001年9月,雅克·贝汉担任导演以及制作的影片《迁徙的鸟》,公映后再次获得巨大成功。

图文综合自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作者:陈敏)、凹凸镜DOC、头条娱乐

编辑:姜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