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年,在军营捣的蛋(4)看了电影《奇袭》后,卸了哨兵的弹匣

作者:曲攸宁

有部抗美援朝的老片子《奇袭》,相必看过的朋友,都有深刻的印象。

那年,在军营捣的蛋(4)看了电影《奇袭》后,卸了哨兵的弹匣

抗美援朝电影《奇袭》剧照

其中有一个情节,志愿军侦查小分队休息期间自娱自乐,一班长扮演的美国兵,将卡宾枪斜靠在树上,被侦察兵卸了弹匣,操枪时,才反应过来,枪上没有弹匣,然后举手乖乖投降。

那年,在军营捣的蛋(4)看了电影《奇袭》后,卸了哨兵的弹匣

在《奇袭》中,饰演一班长的演员邢吉田,扮演的美国兵。

这部片子,也不知看了多少遍了,但第一次看,却是在学校的操场上,驻军放映的。

看到这个片段,满操场的兵,和我们院的大人孩子,都是一阵过瘾的哄笑,这个场景,记忆太深刻了。

下来以后,小伙伴们玩打仗游戏的时候,就会绘声绘色的模仿和演绎,因为看得多了,那台词自然是滚瓜溜熟的张嘴就来,更有甚者,连其中的配乐,高一声低一句,也会在演绎中,有那么一两个小伙伴,在旁边做情景再现。

想来也好笑,那时候,不像现在电影电视网络啥都有,小孩子的娱乐,就那么几样,一部电影看了多少遍,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特征,主题曲,场景配乐,都仿佛是印在脑海中了,即便是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洗礼,依然是抹不掉的印记。

比如:地道战中鬼子进村的阴森恐怖,高老钟敲钟报警时那二胡撕心裂肺的悲鸣,奇袭中一班长扮演的美国鬼子被卸弹匣的滑稽搞笑等等配乐,在某种场景下,会时不时的从脑海中涌现,让人难以忘记。

前段时间,拿把吉他玩,随手拨弄时,脑子里突然就闪现出了鬼子进村的乐句,然后手指就鬼使神差地忙活了,先是鬼子进村:拉稀了发迷发迷,发迷到稀拉稀拉,然后老高敲钟背景音乐,然后读论持久战背景音乐,然后地道战主题曲,然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一阵的兴奋忙活,末了,弹完了,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我这是弹得什么啊,因为以前从没有弹过这些东西,今儿这是怎么了?奇怪。

改天闲了,拍个视频,把这个放出来,给大家看着玩。

想想,也不奇怪,小时候看得、听得这些东西啊,真的是印入到骨子里去了,说不定那会儿,就给激发出来了。

说回本题,那个摸弹匣的场景,某一天,让我给代入到现实中去了,事情很严重,让人很生气,但后果对我来说尚好,就是被训得跟孙子似的,本来就是孙子,也无所谓了,但被摸的兵却倒了大霉了。

那年,在军营捣的蛋(4)看了电影《奇袭》后,卸了哨兵的弹匣

网图,站岗的士兵

小孩子七八岁至十二三的,阳气太充足,顶的根本闲不住,一天不惹是生非的散发出来,那就不是他了,这个年龄段,是个狗都嫌弃的时期,小孩子大抵如此,例外的很少。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天黑得早,哨兵肩上背了一支打开了肩托的56冲,在门口站岗,他们是四管高射机枪连的防空兵,跟伞兵,通讯兵,汽车兵一样,配发的都是折叠的那种五六冲,应该是枪托可以往下折叠的56-1式。如图:

那年,在军营捣的蛋(4)看了电影《奇袭》后,卸了哨兵的弹匣

下折叠的56-1式

因天冷,穿着棉大衣,戴着棉帽,可能是站的时间长了,就靠着铁栅栏门休息,小伙伴们在后面捉迷藏,我就跑到前面来了,正巧就看到了,当时,那个摸弹匣的场景,瞬时就在脑海中闪现了,于是,想都没想,蹑手蹑脚的顺着门边就溜了过去,隔着栅栏,拇指卡住弹匣,食指中指搬住弹匣卡笋,往斜上方轻轻一提,就把他的弹匣给卸了。

那年,在军营捣的蛋(4)看了电影《奇袭》后,卸了哨兵的弹匣

56式子弹袋和弹匣

可能是他穿的绵大衣太厚了,再一个白天训练太疲劳,他一点都没有察觉,我卸下弹匣后,就原路溜了,然后把弹匣藏到怀里,就回家去了。

大概不到一个小时,突然听到外面哨声大作,集合,口令一声声的,然后就是人的奔跑,和枪械哗啦哗啦的撞击声音,爷爷很警觉,毕竟是老军人,听到声音穿衣就起来了,一开灯,赫然发现我枕头旁边,居然躺着一支黑色的弹匣,他瞬间明白了,一把就把我从床上提留了起来,然后一个巴掌高高的举了起来,我当时缩着脖子,闭上了双眼,就等着这巴掌落下来了。

但是,巴掌没有落下来,爷爷叹了一口气:你这娃子,惹了大祸了!

让我赶紧把棉衣穿好,我穿好衣服,被爷爷揪着脖领子,带着那只弹匣,就去了连部,连部里连长和指导员都在,看到我被爷爷拎着进来,先是错愕,但看到爷爷手中的弹匣时,顿时明白过来,连长急喊:通讯员!一个小兵从门外跑进来,答:到!

连长接着说:快去通知各排长,全体人员撤回,弹匣找到了。

指导员这时候过来,还给我们倒了两杯水,看着爷爷气恼的手都是哆嗦的样子,说到:老首长,先别着急,先坐下。

爷爷依然扯着我的脖领子,厉声说到:让他站着,给领导说!你是怎么回事?

我当时进来时,低眉臊眼地站在那里,大气都不敢出,但突然看到,我的棉衣扣子扣错了,衣襟一个长一个短的,很狼狈,但也觉得很可笑,正琢磨是不是解开重新扣一下呢,这时猛然听到爷爷的呵斥,顿时吓的一哆嗦。

指导员过来,把我护到一边,蹲下拉着我的两只手说:别怕,没事啊,你就说说,这个弹匣是怎么跑到你手上的。

我定了定神,然后一五一十地把事情交代了一下。

说完,看到了爷爷,连长指导员三人对视了一下,然后他们都无可奈何地笑了。

爷爷对着连长和指导员说:今天,这娃子留在你们这,关他三天禁闭,不许吃饭!

边说边狠狠的瞪了我一眼,并扬手作势的把巴掌又举了起来。

指导员忙过来,拦住了爷爷,说:好了,老首长,事情都搞清楚了,小孩子淘气,也在所难免,回去教育一下就行了,千万别动手。

末了,还幽默地对着我说了一句:都是祖国的花朵,即便犯了错误,也还是要爱护的。

爷爷依然得很生气,指着我说:哪见过这样的花朵,能把人气死。

那年,在军营捣的蛋(4)看了电影《奇袭》后,卸了哨兵的弹匣

哪见过这样的花朵

话刚落地,身后传来了噗嗤的一声笑,那个小通讯员不知道啥时进屋里来了,是他在笑。

然后,连长指导员都笑了。

从此,我就在这个连队有了个外号,当兵的离大老远的,见了我就喊:花朵,过来,给你个弹壳玩。

这个肯定是那个小通讯员传出去的,我好长时间都不理他,气死我了。

后两天,我也知道了大致的情况,我走后,那个哨兵并没有发现他丢了弹匣,背着个空枪在那里站岗,直到换哨地过来,发现后,极速的告知了连长指导员,然后,就是紧急集合,荷枪实弹的先把学校一圈围住了,然后开始搜寻特务了,那个时候,形势还是很紧张的,防间反特,军队和民间这根弦,都是绷得很紧,幸好,爷爷揪着我,及时的把弹匣送回来了。

然后,爷爷还逮着我,去看了那个因被我摸去弹匣,而关了禁闭的兵,让我给人家道歉,那兵看见我,也是气得不能行,但爷爷在场,他也不好发作,末了,也是无奈的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然后蹲下来,摩挲着我的脑袋,跟我说:以后可不能这么调皮捣蛋了,你知道你惹了多大祸。

最后这个兵,现在想来,应该是会背处分的,哎,挺对不住人家的,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现在应该也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当时,估计他也是把我恨的够呛。

这都怨“奇袭”那个电影,和哪个偷一班长弹匣的侦察兵。

此事过后,兵们轻易不让我们帮他们擦枪了,一到他们擦枪的日子,我们就只能隔着窗户,眼巴巴地看着了。

再就是,“花朵”这个外号,被当兵的和院里的人,打趣地叫了好长时间,我也无可奈何的。

这就是我小时候,在兵营里,惹了个大祸的故事。

其实,跟我老家的同学惹的祸比,这应该都不算什么,我就是恶作剧地摸了个弹匣而已,他那可是摸枪了。

那时,我13岁了,从某县城回去老家县城读初中一年级,这是我十几岁以来,迁徙的第三个地方了,因为父母所在单位与他家隔墙相邻,又是一个学校读书,两人就自然的认识了,他居然把他武装部老子的枪偷出来玩,怕被发现,还整个扫床的条帚疙瘩,用红绸子包起来,塞回到枪套里,末了被发现后,还把枪给藏到了家门口的煤堆里,最后,他被暴揍,他老子差点被撤职,他比我捣蛋多了。

不过,这是人家的事,这里就不多说了哈。

往事如烟,也就当时的年代,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现在,无论如何,这种事情,感觉都不会再发生了,写此文,也就是怀念一下,那回不去的,曾经捣蛋的日子吧。

继续阅读